井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百年巨变访谈录》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6553
颗粒名称: 井水
分类号: C913.3
页数: 3
页码: 418-420
摘要: 采访对象:田发明(见前),采访主题:井水;采访时间:2019年10月20日
关键词: 社会生活 肃州 饮水

内容

井水采访对象:田发明(见前)采访人:运焕亨采访时间:2019年10月20日采访地点:米访对象家中采访人:田老您管了几十年水,对我们这里的饮水情况应该非常清楚,请您讲一下吃井水的情况。
  田发明:我是土生土长的南坝人,在这里就以我所在的南坝村为例,说说我们吃井水的情况:南坝村除一队吃涝坝水外,其余六个队都不同程度吃井水或泉水。二队在较深的土井取水,三四队在塌沟泉和坡泉取水,五六七三个队分别在东庄子井、运家老庄子井和赵家井取水。那个年代的农户分散居住在自家的耕地附近,各家之间的距离有远有近,取水都有一定的困难。
  那时候,井的深度一般三至五米不等,大都在井口做一个木质方框,再做个盖子盖上,以防人畜滑到井里。井边有一个用粗大树木掏空做的牲畜饮水槽,还有一只用柳条编制的取水工具叫柳斗。这个柳斗口小肚子大,口部有栓绳的横梁,用它可以在井里打水。柳斗是从编簸箕提篮的匠人那里买来的,只要保持湿润可用几年。那个年代,大户人家抬水用的工具是请木匠做的大水桶,可装一百多斤到两百斤,必须两人抬。小户人家取水各有不同,有用小木桶的,有用牛头缸子的,有时候两人抬,有时候一人挑。条件差的人家盛水器具有限,就只能一头栓水桶,一头栓重物保持平衡。如果让小孩取水那就更难肠了,不是打不出水来,就是半路上滑倒把水倒掉。总之,过去饮水是相当艰难的,因为取水是个体力活,人们把很大的精力用在了这上面。
  采访人:自来水是什么时候吃上的?田发明:1966年到1977年是渠、路、林、田大变样的时代,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不断深入,酒泉各地的粮食产量从“上纲要”、“过黄河”到“跨长江”不断提升。先治坡,后治窝,农民的日子有了明显改善。“炕上花被窝,屯里粮冒尖”成了现实,南坝大队成为怀茂公社连续数年提供商品粮最多的大队。这时,农田水利、盐碱治理、居民点修建等工作基本完成,并提前用上了边湾农场的高压电。
  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户打压水井的逐渐增多,一段时间,差不多的人家都用上了压水井。这种手动压水井可以深入到地下10米左右,既省力压水井气又好用,水质也比从前好多了。打压水井一开始是把钢管焊接起来,再用人力杵到地下的深处,直到井头可以压出水为止,后来改成了靠机械在地下钻眼,再用塑料管代替钢管埋到地下抽水。为了农业大上快上,1973年开始打井抗旱,到1983年全怀茂农用机井总数达到90多眼。1984年怀茂乡怀下村6组的水塔建成,开创了北乡农民饮用自来水的先例。随后南坝村一组的改水实验机井开钻,但两次掉钻头,最后还是以87米的深度而告终。
  1986年又在南坝村七组重新打井,并建成水塔。1992年怀茂乡10个村全部吃上了自来水。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百年巨变访谈录

《肃州文史·百年巨变访谈录》

出版者:政协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包含政事纵览、社会管窥、生活漫忆三个板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