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百年巨变访谈录》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6547
颗粒名称: 做醋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4
页码: 401-404
摘要: 被采访人:潘桂兰,生于1947年11月,总寨镇西 店村10组村民。现居总寨镇西店新村。 采访主题:做醋;采访时间:2021年1月30日
关键词: 文史资料 肃州 忆苦饭

内容

做醋采访对象:潘桂兰,生于1947年11月,总寨镇西店村10组村民。现居总寨镇西店新村。
  采访人:赵雪梅采访时间:2021年1月30日采访地点:采访对象家中按: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普通农民粗衣粝食,调料稀缺,做醋便成为农家妇女必备的一种技艺。人们把太阳下晒出来的醋叫黑醋。旧时的农家饭,没有酱油、五香粉、味精之类的调料,一般只有土盐、花椒粉和姜粉。黑醋是和花椒粉、姜粉搭配着调味的,本地人称这种饭为酸饭。
  采访人:以前村民都自己做醋吃,您做过醋吗?潘桂兰:以前家家户户都做醋,我们一家子人吃的醋就是我亲手做的。
  采访人:做醋的主要原料是什么?需要什么设备?潘桂兰:做醋的主要原料是麸皮、炒麦子、曲子,一般是一斗麸皮配三升麦子,两碗曲子。做时需要一个大缸、一个小缸,一个牛头缸子、一个大扁筐。大缸和扁筐用来盛醋糟子,牛头缸子用来漏醋,小缸用来晒做好的醋。
  采访人:请您谈谈做醋的过程。
  潘桂兰:做醋首先做醋糟子,准备好麸皮,把麦子放到锅里炒成焦黄色,再放到开水锅里煮,煮到麦子开花才行,煮过或者煮不透都会影响发酵。然后把麸皮和煮熟的麦子,掺上以前留下的曲子拌匀,盛在扁筐里。筐底里和嘟噜一转儿都铺上青草,拌好的原料在扁筐里按满,用手压瓷实,上面用青草苫住,放到屋里捂上十天左右。等原料上面长出白毛毛子,里面就发酵酸了。有的人家里没有扁筐,就把地下打扫干净,铺上一方方青草,把拌好的原料倒到青草上,用手拍瓷,一转儿用青草苫起来捂住发酵,也行呢。原料发酵后,再炒上一些麦子煮熟,挖到大缸里掺匀,把里头的蛋蛋子搓碎,兑上水,囊得软软的,放到房上或院子里暴晒。用一个短把灰耙子天天囊地翻,嫌灰耙子翻不匀,干脆挽起袖子用手翻腾,把高头晒黑的皮翻腾到底下。遇到雨天,提前把缸口盖住。翻晒一个多月,就成了酸味浓浓的醋糟子;挖到牛头缸子里半缸,放到凳子上,缸子边洼里离底子2公分的地方钻一个眼眼,先塞住;缸里把清水倒满,泡上一天;一般到晚上把眼眼取开,底下接个容器,醋汁就从眼眼里滴答滴答跌进容器,容器满了端起来倒到小缸里。牛头缸子里的醋糟子要泡两次,第一次醋水子滴答完了,把浮头的挖掉一层,再把清水倒满,泡上一天,继续滴答。一般搭三遍,头遍醋是最好的,后面的醋颜色和酸味就会变淡。接下的醋水子还要澄清,把稠汁清出来与麦面和在一起,揉捏成条条子,蒸熟切成片片,拌上醋非常好吃,柔筋筋的,颜色像猪肝,叫做“醋汁子”。搭出来的醋水子掺在一起虽然有酸味,但颜色不黑,像久汪的雨水一样发黄,放几天就会生花,必须放在房上或院子里晒一个多月,或者倒进锅里熬,晒黑或熬黑了,就不生花了,味道也变得醇正。有酒的家庭,在醋缸里滴几滴酒。晒好的醋又黑又酸,大人娃娃都爱吃。
  采访人:做醋这么麻烦,为什么要自己做醋吃?潘桂兰:过去就有大户人家做醋吃,贫雇农做不起。
  有几年闹饥荒,肚子都吃不饱,麸皮都吃了,没有原料做醋吃。到了七八十年代,粮食产量节节高了,吃的面都是石磨推下的,有了充足的麸皮,家家户户都是自家做的吃醋,自己做的醋酸得彳艮,比买下的好晒好的黑醋采访人:几年做一次醋?做多少?潘桂兰:一般都是一年做一次,夏天做,一冬连送人带自家吃,也就吃完了。做醋有晒醋缸,平时盛水,缸身1.2米,缸口60公分。晒一缸醋糟子,最终做一小缸醋。醋做好放到荫凉房子里,盖好。如果保管不好,动了荤腥或漏上雨水,就可能生花甚至坏掉。
  采访人:做醋用的曲子从哪里来?怎样制作?潘桂兰:曲子是自己做出来的,把搭完醋的醋糟子压成块晾干,到第二年做醋时,就能当曲子用。没有醋糟子的,选个三伏天,把麦子磨细,连同麸皮搅拌成坯子,再用模子制成块块,埋在谷糠或获子里发酵,半月后取出晒干就行了。
  采访人:您家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做醋了?潘桂兰: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初,家里的条件节节好了,就开始买的吃醋了。大队的铺子里,街上市场里,都有用大缸盛着卖的散装醋。拿个塑料桶桶,称上几斤,可以吃一段时间。不过,买的醋没有自己做下的酸,也没有那么好吃。买的醋,有些是用醋精勾兑下的。现在的人都嫌麻烦,基本上没人做醋,也不知道怎么做。不推磨了,麸皮也没有了,会做醋的老人也不做了。那个节儿自家做的醋才是真正的粮食醋,现在叫黑醋,做的人已经很少很少了。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百年巨变访谈录

《肃州文史·百年巨变访谈录》

出版者:政协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包含政事纵览、社会管窥、生活漫忆三个板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