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百年巨变访谈录》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6507
颗粒名称: 积肥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229-231
摘要: 万寿元回忆积肥的过程、肥料发酵的过程和作用效果。
关键词: 肃州 酒泉 文史资料

内容

积肥
  采访对象:万寿元(见前)
  采访人:周聪德
  采访日期:2020年12月27日
  采访地点:酒泉鑫隆夕阳红康养中心
  采访人:以前粮食增产全凭农家肥,请您说一说积肥的过程。
  万寿元:大包干以前,化肥少得很,积肥是一项重要工作,是一项大运动,持续了好多年。积肥有两种方式,都特别费事。一个是饲养所里有牲口造粪。饲养所有场子,冬天从地里把土拉回来堆到饲养场里,牛羊驴骡等牲畜晚上全部圈在圈里,安排饲养员几天垫一次圈,圈底子造满了,柴末老草的推出来。推粪用的是推车子,把粪推到场子里发酵好了再拉运到地里。再一个是上山背羊粪。山上肃南少数民族养羊不种地,羊板粪质量好,是优质肥料,我们离山近,年年拉羊粪。山上路不好走,皮车、木车古辘车套上吆到山坡下停到平处,人上去用口袋把羊粪背下来,再装到车里拉回来进行发酵。除此之外就是发动社员群众拾粪,男女老少碰上人畜粪便了捡回来积肥,拾上的主要是猪粪,也没多少,牛粪驴粪都捡上烧锅煨炕了。
  采访人:说一下发酵的过程。
  万寿元:山上的羊粪拉回来堆到饲养场里攒成堆,泼上水,上面盖一层土捂住发酵一个礼拜,和圈里推出的粪掺在一起,就可以上地了。圈里推出来的粪柴末老草的,也要进行发酵。发酵的方法是用土块码上个土炉子,炉膛里把柴疙瘩架上点着,炉子压在粪堆里,从底里烟熏火燎,通过发酵生粪熟了,肥效就有了,里面的草籽儿就失效了,上到地里就不长草了。发酵一个礼拜后翻粪,一行一行倒一遍,大块子用榔头打碎。
  采访人:一亩地上多少土肥?万寿元:一亩地十车或八车,那个时候是皮车、木车古辘大车,一个生产队只有两三个。后来有了架子车,社员按车数和地块远近记工分,拉几趟子给几分工,都定了标准。后来架子车多了,就不记车数了,粪拉到地里收方计算工分,一亩地大概就是个四五方。冬天拉粪,堆成大堆,一块子地堆一堆,堆在地块中间。春种前,再把大堆用推车子散成小堆,种的时候散开撒到满地。有的时候,犁沟犁开,麦种子撒上,再把粪溜进犁沟里。积肥、拉运都不容易,从冬天拉运到春天一直不停。后来有了磷肥,又多了一道工序,地里的大堆粪掺上磷肥,还要再翻腾一遍。土肥不足时,拉古土上地也有肥效。
  采访人:农家肥作用发挥怎么样?万寿元:农家肥的作用主要是肥地的,这要看浇水的情况。我们这个地方总而言之还是缺水的呢,山边子六七月这两个月温度要上去了,水也大,春上和秋后,天气凉了,山上的水就下不来了。如果天年不旱,多下雨,水要是跟上,一个多月能浇一轮水,肥料上上效果好的呢,庄稼就可以。有的年份粮食种上按时浇不上水,如果水跟不上,肥料再多也不起多大作用。那时候,一亩地打四五百斤粮就算高产了,一般都是三四百斤。从八十年代开始,越来越没人积肥了,全靠化肥,一亩地打一千多斤粮食,产量翻了好几番,但化肥越上地越僵。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百年巨变访谈录

《肃州文史·百年巨变访谈录》

出版者:政协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包含政事纵览、社会管窥、生活漫忆三个板块。

阅读

相关人物

周聪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