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桥的变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百年巨变访谈录》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6491
颗粒名称: 解放桥的变迁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159-161
摘要: 王清德回忆酒泉解放桥的历史变迁。
关键词: 肃州 酒泉 文史资料

内容

解放桥的变迁
  采访对象:王清德,生于1959年,肃州区人。原肃州区水利机械队退休干部。
  采访人:李兴华
  采访时间:2020年6月22日
  采访地点:米访对象家中
  采访人:听说您对酒泉解放桥的历史比较清楚,请您谈谈好吗?
  王清德:可以。酒泉城里的解放桥处在众所周知的彩虹桥市场门口,酒火路刚出城的地段,始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因1949年9月25日酒泉和平解放时,解放军先头部队经过此桥而得名。解放桥下面是由西向东的泄洪水渠,这条渠经过原解放桥市场北侧,直到现在的福华市场向东北,排入泉湖镇二斗渠。
  酒泉城南的这座解放桥,修建在由西向东的酒泉防洪渠上,防洪渠主要功能是预防山洪入城。因为其西南方向的嘉峪关文殊山,每遇大暴雨,引发的山洪流入文殊沙河中段后,就会径直从西峰镇沙子坝路泄下,经香庄路漕淹没酒泉城。城南的这座解放桥,桥宽3米左右,深度因年久不详。桥两边的护栏是后来加的,建桥初期没有护栏,后来对桥进行加固,增加了防护栏,再到后来对桥进行修复加固后,将桥的护栏改建为水泥护栏。至于具体是哪一年更换的,时间不详。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酒泉城被大洪水淹没后,河、桥被冲毁。此后,政府投资在现西峰镇沙子坝以西的文殊沙河修建了防洪堤坝,其桥洞及桥栏座至今还保留着。
  采访人:解放桥后来有什么变化?王清德:1984年,原酒泉县委、县政府为了搞活市场,发展经济,在解放桥边修建了酒泉城最大的蔬菜批发兼零售市场。因为市场地处解放桥,故得名“解放桥市场”。每当清晨,城市周边的农民都会赶着驴车或者开着拖拉机八十年代的解放桥市场进城来卖自产的蔬菜,而城市居民也会到这里购买新鲜蔬菜。1994年,解放桥市场升级改造,搭建钢结构大棚,市场内蔬菜、小吃、服装百货、水果、干果摊位,一个接一个,十分热闹。因市场地处酒泉城南,许多老百姓习惯把它称为“南市场”。
  其实,原来的南市场就是现在的彩虹桥批发市场,这个市场早于后来的解放桥市场。2001年,国有企业改革,温州商人蔡福晋整体购买了酒泉东方副食品集团公司企业产权,组成了经营多项业务的东方大明贸易集团公司,彩虹桥市场的名字前面被冠上“东方大明”四字,完成了从国有企业到民营企业的身份转换。彩虹桥市场日均交易额200万元,从业人员5000余人,其中,下岗再就业人员3000余人。彩虹桥批发市场被公认为是酒嘉地区最大的综合性物流批发市场。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百年巨变访谈录

《肃州文史·百年巨变访谈录》

出版者:政协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包含政事纵览、社会管窥、生活漫忆三个板块。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兴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