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农业学大寨运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百年巨变访谈录》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6480
颗粒名称: 忆农业学大寨运动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6
页码: 103-108
摘要: 石福泉回忆农业学大寨运动。
关键词: 肃州 酒泉 文史资料

内容

忆农业学大寨运动
  采访对象:石福泉,生于1941年,原铮尖乡人。肃州区水务局退休干部。
  采访人:李兴华
  采访时间:2020年7月19日
  采访地点:采访对象家中
  采访人:您生在农村,又长期在农村工作,对上世纪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一定记忆犹新,今天想请您谈谈。
  石福泉:好的。我是1941年出生的,家在铧尖乡小沙渠三队,1963年在总寨中学毕业后,考入黄羊镇农业学校。当时生产队不让去,让我当会计,生产队的会计一直干到1968年后,经过社员选举,担任了铧尖公社小沙渠大队大队长。1970年招干后分配到铧华尖公社工作,此后担任铮尖乡党委副书记。我的青年时代、中年时代,正好赶上农业学大寨运动。对于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全过程,我都经历了,可以说,我既是亲历者又是参与者。
  农业学大寨运动是1964年开始的,1980年后随着农村实行作业组、大包干也就偃旗息鼓了,前后历时16年。我们酒泉县的农业学大寨运动,那才真叫个声势浩大,这场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还是在1975年至1978年这四年。1975年9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副总理陈永贵致开幕词,主管农业的副总理华国锋做了《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报告。1976年12月,又召开了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集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于一身的华国锋发表讲话,陈永贵副总理做了题为《彻底批判“四人帮”,掀起普及大寨县运动的新高潮》的总结报告,大寨被称为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树立的,敬爱的周总理精心培育的,英明领袖华主席高高举起的大寨红旗”。
  学大寨运动至始至终都是在中央最高层直接部署和指挥下进行的。为贯彻执行上级的部署和指示,县政府又将指标分解到公社、大队,并要求学大寨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又称“大批促大干,大干促大变”。《人民日报》社论写道:“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是一个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的伟大革命群众运动”。在强大政治声势的号召下,铧尖公社的6个大队,都积极开展了农业学大寨运动。
  酒泉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开展得早一些。我记得1964年农业学大寨运动刚刚开始的那阵子,我从总寨中学毕业,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在生产队当会计不到一年时间,年龄不过20岁。上面把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文件下发后,公社、大队、生产队分级召开宣传动员大会,以实际行动学习大寨人战天斗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求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学大寨的精神上来。在平田整地、开荒造田上要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 —行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学大寨、赶大寨的劳动积极性,县上还分期分批组织公社干部、大队长、生产队长、会计到大寨村,现场观摩学习大寨人“先治坡,后治窝”的艰苦奋斗精神,重点是学他们“改造虎头山” “三站狼窝掌” “治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做法。上上下下广泛宣传动员,利用标语、板报、劳动工地插红旗、评比进度、评优树模等方法,全面调动干部社员苦干实干的劳动生产积极性。那个时候人都很穷,生产队的条件特别差,劳动工具也很落后,在没有机械可用的情况下,全靠人的力量。公社把任务下达后,在“男女老少一起上,灯笼火把一起上,机马牛驼一起上”的口号下,全大队的干部社员,不分男女,有的拿着铁锹、铁镐,有的推着推车、拉着架子车,挑灯摸黑,加班加点,用自己的双手,治沟治崖,修渠砌坝,平田整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大寨运动高潮。
  采访人:这些工程全年都在搞,还是有季节性地去做?石福泉:这不一定,就看是什么工程了。对于修建大型的水利工程,有的是以公社为单位集中组织实施,有的是以县人民政府为单位组织实施的。比如说,当时铧尖公社修建漫水滩水库和集泉水库时,是由车华尖公社组织的,全公社每个大队都抽人参加。像夹山子水库、红岭水库工程的建设,则是县人民政府组织的。如果是全县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各个公社、各个大队都得抽人参加,而且抽的人要求还是壮劳力。这些工程的建设,它不管农忙农闲,全年都在搞。绝大多数公社还成立了民兵连、基建连等建设单位,一年四季都不停地干。对于各大队、各生产队修渠砌坝、平田整地等小型工程,为了不荒农时,一般都在每年秋后农闲季节进行。那些小型的工程,刚开始的时候,采取的是各自为政的方法,各生产队自己开展平田整地和渠路林配套工程。有时也采取集中突击的方法,就是把整个大队的人都集中在一个生产队进行规模化建设,上百人或者几百人,打着横幅,插着红旗,架着高音喇叭,搞大兵团作战。社员们推车,挥镐,抄铁锨,喊加油,人声鼎沸,气势宏大,效果也很显著,一个秋冬下来,一坝子地就变成了渠路林配套整齐的农田。在劳动过程中,最让我忘不掉的是大队把平田整地的任务按月下达给各生产队以后,大家都争着抢着去完成,有的人晚上四五点就推着架子车去干活了,根本不用队长督促。生产队里好多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起五更睡半夜把自己的任务赶着完成后,还帮着给别人干,这些好人好事,当时涌现得很多。那时对他们的奖励,最多就是在工地上的广播喇叭里表扬一下。现如今想起这些事来,觉得那个时候的人真是老实听话,思想好。不论任务有多重,从不挑三拣四,也不和队长讲价钱,都积极地去完成,争着当先进呢!采访人:聊了这么多,请您再谈谈农业学大寨运动对改变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做出的贡献。
  石福泉:贡献就大了。在农业学大寨运动前期,单凭我们小沙渠大队,几乎找不到一块四四方方的地块,都是些不规则的、大小不一的小块地。地无三尺平,有的生产队的耕地,高的高,低的低,相差几米,甚至四五米。人都住在单庄独户,路也不平,道路坑坑凹凹,还不直,社员们出行很不方便,也不利于农业生产。全大队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渠,全是些沙土沟。地里浇水,一半水就被沟渗掉了。那时候的产量也很低,“春天种的是满田子,秋天收的个埂湾子。”一亩地的粮食只有百十来斤,甚至凡十斤。加之1958年大炼钢铁,大办公共食堂,乱砍滥伐极其严重,林地面积大幅减少,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农业生产环境。经过农业学大寨运动,把这些问题逐步解决了。我查阅了有关资料,通过农业学大寨16年时间的努力,肃州区人工造林面积10多万亩,19个公社的164个大队,每个大队都有林场。大一些的企业也建起了农场,全县兴办百亩以上的国营农林场5、6个。各个乡镇都兴建扩建了小型水库。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全县共开荒造田10多万亩。按照高标准条田,连片改土造田也在20万亩以上。期间,还修通了县乡公路,绝大部分公社修通了乡村公路,甚至修通了村组道路,把单庄独户集中到了居民点。现在的土地相比过去来讲,那变化真是天翻地覆,地平了,路直了,地块大了,渠路林配套了,能打井的地方都打了机井,既方便生产生活,又能增产增收。
  总之,农业学大寨犹如“九牛爬坡,个个出力”,彻底改变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百年巨变访谈录

《肃州文史·百年巨变访谈录》

出版者:政协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包含政事纵览、社会管窥、生活漫忆三个板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