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岁月
采访对象:李生彦,生于1951年5月,总寨镇人。 肃州区原公交系统退休干部。
采访人:李生万
采访时间:2021年5月采访地点:采访对象家中
采访人:你是什么时候见到毛主席的?
李生彦:我是1966年11月26日见到毛主席的。
采访人:你当时是十几岁的中学生,怎么有机会见到 毛主席?能不能将事情的原委和经过详细讲述一下?李生彦:好。事情是这样的:1966年5月,“文化 大革命”在我国大陆爆发了,刚开始仅在文化、教育两个 系统中开展,不久,运动发展的态势遍及各行各业,就连 我读书的总寨中学也受到了影响。一时间学校的正常教学 秩序被打乱了,课堂教学时断时续。
这年暑假,老师被集中到县一中学习,对那些有历史 问题或出身不好的教师进行“斗私批修”,进而有的被列 为“黑五类”离开讲台靠边站,有的被下放或调整,各学校的领导班子也作了调整。秋季开学前,总寨中学校长王 仪被免职下放到小学,果园中学的校长杨永福和共和街小 学的葛秀英调来分别担任总寨中学的正、副校长。我们的 班主任杨积功老师调到清水中学,正好从西北师大毕业的 祁铭老师分来了,接任我们班的班主任。8月,党中央召 开了八届十一中全会。全会当天,毛主席写了 “给清华大 学附属中学红卫兵的一封信”,表示对他们造反精神的支 持,这使红卫兵运动在全国迅速兴起。此后,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代表、 教职工代表免费来京参观,使红卫兵和学校师生的大串连 进入高潮。新学期开始还没上几堂课,全国性的红卫兵大 串连就开始了。酒泉也紧跟着动了起来。酒中、酒师的师 生率先开始“大串连”,进京接受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检阅”, 这在当时是“红卫兵小将”的热切期望。随后清水中学也 开始串连了。总寨中学作为原酒泉市的老三中,当然也不 甘落后,匆匆组织红卫兵宣传队上京串连。由于“文革” 一开始是严格按照阶级出身划分阵线的,出身于工人、军 人、革命干部和贫下中农家庭的即被划为“红五类”,出 身于地主(资本家)、富农以及历次政治运动中有人被戴 上“反革命分子” “坏分子”和“右派分子”帽子的家庭 子女则被划为“黑五类”。当时只有“红五类”出身的学 生才有资格参加“红卫兵”,参加“革命大串连”的队伍。我有幸出身在贫农家庭,这年10月被学校批准参加赴京 串连的队伍。和其他15名同学一起,在祁铭老师带领下, 上京串连,接受毛主席对塞上儿女的“检阅”。
我们一行于1966年10月下旬从酒泉出发,乘火车在 兰州住一宿又继续前进。由于当时铁路运输能力不足,加 之向北京集中的串连人员南来北往,铁路运输不堪重负。 火车车厢内人满为患,座位上下、靠背上、过道、卫生间 到处是人。垃圾在车内堆积了厚厚的一层,即使有工具也 无法清扫。列车到站极不正点,仅在西安就停留了半天时 间。后来过了河南郑州乂临时停车几小时,下车去问,说 是某车车轮轮毂部位缺油研磨着火,更换处理后再走。到 达北京永定门车站已是深夜,下车后集中在先农坛体育场, 排队等待安排去哪个接待站。大多数人的腿脚在几天的火 车上无法活动、肿得走不成路了,只能在体育场的台阶上 坐着或半躺着。等到半夜终于挪到负责安排红卫兵住宿的 办公台前,工作人员把我们这些第一次来北京的酒泉红卫 兵安排到和平里南口的一座军营里。我们一行十多人被安 置在约有七、八平方米的平房套间里,剩下的几个和从四 川来的红卫兵住在外间。房间里没有床,全部打地铺睡在 稻草上。几个人一条军用毛毯,盖上就睡下了。第二天即 被编成班排连营进行走方队训练,为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毛 主席“检阅”练队形。一天三顿饭,多半是稀饭、馒头或大米饭,每人可打到一勺菜。当时去北京的红卫兵只交粮 票不交钱,大家都说这是毛主席在招待红卫兵。这种伙食 和现在的生活相比,只能算大灶上的一般饭菜,但在当时 对于我们这些穷地方出去的孩子来说,已经是天天过年的 水平了(当时的农村人吃不到大米饭)。中午休息的时候 大家一起去天安门广场,看天安门,看人民英雄纪念碑, 看人民大会堂,看历史博物馆。总是看不够,比刘姥姥进 大观园还新鲜,争抢着在天安门广场照像留影。后附的照 片就是我们一行在天安门前照的。
1966年10月总寨中学师生在天安门前合影此后一直到毛主席接见后的日子里,我们不是看大 字报,抄大字报,就是参观游览名胜古迹。先后参观了 军事博物馆、中央美术馆、故宫博物院等。还游览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公园、景山公园、北海公园、 劳动人民文化宫、颐和园等。在北京大学,我们看到了 曾被毛主席支持的聂元梓等7人贴出的全国第一张“马 列主义大字报”。这张大字报公开点名批评北大校长、 党委书记陆平和彭佩云“压制革命”,用“坚守岗位”和“遵 守纪律”来束缚群众,矛头直指北京市委。在军事博物 馆的墙上还看到有反对林彪的大字报,第二天去的人则 没有看到这张大字报。
这年8月18日,是毛主席第一次接见红卫兵的日子。 等到我们到北京的时候,毛主席已经接见了 6次红卫兵, 当时聚集在北京的红卫兵太多,因而11月11日毛主席第 7次接见红卫兵时还没轮到我们,我们只好干咽唾沫,耐 心等待毛主席的第8次接见。一直等到11月25日,毛主 席第8次接见红卫兵了。这一天,我们在接待站翘首以盼, 静静地等待通知,可是一直到了下午也没有一点儿消息, 大家失望极了。等了快一个月,若见不到毛主席,岂不是 白来北京一趟。后来据说这天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 了几个小时,不停地走动,不停地挥手致意。下面长安街 上的红卫兵方队一直不停地走,就这样也只过了30万人。 当时在北京聚集等待毛主席接见的红卫兵共有250万人, 25日还没接见上个零头。毛主席也很辛苦,当时毛主席 已是74岁高龄了,如何支撑得住啊!为此中央制定了新的接见方案:即红卫兵在天安门至西郊机场的马路两旁整 队集结,毛主席乘车而过进行“检阅”。这天晚上,给我 们担任连排长的军代表来到各个房间进行严格检查。就连 小水果刀、指甲剪、钢笔等物品都要收走,并通知大家做 好接受主席“检阅”的准备:明天早上5点集合排队步行 去西长安街等待接受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接见。听到这一振 奋人心的消息,我们高兴地一晚上没有合眼。
第二天早上5点钟不到,大家早就急不可耐,穿戴好 衣帽等待着。班排长为大家每人发两个熟鸡蛋,二、三个 馍馍。在军代表的指挥下按班排连营编队步行至指定集结 的地点——西长安大街。这时天已大亮,在长安大街两旁 前面各坐着三排解放军,红卫兵排列在解放军的后面,静 静地等待着。一直等到下午3点钟,高音喇叭里开始播放 《东方红》,有人说:毛主席出来了。人们顿时沸腾起来…… “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欢呼声自觉而有节奏 般地响起。不一会儿看见庞大的摩托车队排着“人”字队 形过来了,他们的队形严整得好像似静止的造型一样,然 而他们是动态的、向前行进的。紧接着就是警卫车和新闻 车。在新闻车后约隔10米远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乘坐的 (实际上毛主席是站立着的)北京敞篷吉普。车速慢且各 车速度间隔均匀。毛主席身材高大魁梧、红光满面、神采 奕奕,不时地举起右手或挥动着军帽向红卫兵和解放军指战员致意!我们距离毛主席的车子不过10米远,看得非常 真切。据说这一次是毛主席8次接见红卫兵当中与红卫兵 距离最近的一次,也是中央领导人出来最全的一次。刘少 奇、朱德、周恩来、林彪、江青等全都出来了。几分钟后, 主席的车队从我们面前过去了,缓缓向西郊机场方向去了。 但是人们还是沉浸在幸福的激情中。有人说:“毛主席还 要回中南海,我们到新华门等去”。于是人流就朝着中南 海、新华门涌去。几百米的路,挤了一、二个小时终于拥 挤过去了。看见一辆车子里有一位戴墨镜的首长,大家就 指着说:陈老总!陈老总!但总是没见到毛主席的车子回来。 初冬的北京,下午5点钟太阳就落山了,尽管天黑下来了, 人们还是不愿意离去。后来我们是怎样回到接待站的,现 在也记不清了。只听说第二天清理接见红卫兵的现场,光 被挤掉的鞋子就拾了两卡车。
从1966年8月18日到11月26日,毛主席8次共接 见红卫兵1100多万人次。中央决定:第8次接见这是春 暖以前的最后一次接见。因而,第8次就把所有的在京红 卫兵全部接见完了。成了8次接见中人数最多的一次,也 是最后的一次。
毛主席接见后,我们一行又在北京盘桓了几天就进入 12月,天气也冷了,我们只好一边办理返程的签证乘车 手续,一边又游览北京风光,抄写大字报。12月上旬返回酒泉,历时40天时间。回来之后,酒泉已下了雪,尽 管这样,我们还是奔走相告,把见到毛主席的幸福情景和 在北京的所见所闻向同学们、乡亲们和父母姊妹们叙说, 让同学、乡亲、家人也分享一份幸福!采访人:记得你还参加过“长征”,能不能简单讲一 下?李生彦:1967年1月5日,我们总寨中学的一帮学仔——张立仁、薛长青、张天敬、张永庚、张孝元、尤 栋林等和我共13人又组成“红卫兵长征队”,从总寨中 学出发,当天住在营尔,第二天到下河清农场,第三天到 清水,第四天到元山子,第五天到高台南华,第六天到 高台烈士陵园敬献花圈,瞻仰先烈的遗物、聆听了英雄 的业绩,第七天到临泽宿沙河小学,第八天到张掖,第 九天到山丹,第十天住山丹峡口,第十一天到永昌,第 十二天到武威,第十三天到古浪,第十四天到天祝县城, 第十五天到华藏寺(今为天祝县城),第十六天到永登, 第十七天到达兰州。先住友谊饭店,后住酒泉路东侧的 兰州市第二中学教室。本来还想步行去延安,但这次出 去吃饭要交钱、交粮票,有两个同学回来办钱粮。这时 中央已发了停止串连、“就地闹革命”的通知,他们回 去不让出来,我们等不住了就买了几元钱的火车票到西 安,在老官庙接待站过了春节后又先后去了成都、重庆、贵阳、柳州、长沙等地。参观了渣滓洞、白公馆、红岩 村纪念馆和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到长沙想去韶山,但那 时长沙又发现了流行性脑膜炎不让出站,只好辗转返回。 这次出去又是两个月时间。
采访人:通过串连和“长征”等活动,对你的后半生 有无裨益?李生彦:肯定有! 一是通过串连开阔了眼界、增长了 见识,为后来几十年的工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二是 幸运地见到了毛主席并以此为动力,终身受益。三是在串 连期间通过抄大字报以及后来在“三忠于、四无限”活动 中写报道、写材料,使自己的文字功底和书写技巧得到了 锻炼,以至后来在企业和工交系统搞文字工作比较得心应 手。四是通过徒步“长征”,使自己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 了磨炼。五是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先辈用 汗水、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因此,我后半生对上述历练倍 感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