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王爷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6418
颗粒名称: 11.王爷庙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2
页码: 413-414
摘要: 王爷庙,本名“定湘王庙”,州人尊其为“王爷庙”。王爷庙曾位于“王爷庙巷子”南段东侧,约建于同治十三年。斯庙,系湘军在肃州供奉善化城隍“定湘王”的庙宇。
关键词: 地方史志 酒泉市 祠庙

内容

11.王爷庙
  王爷庙,本名“定湘王庙”,州人尊其为“王爷庙”。王爷庙曾位于“王爷庙巷子”(今称人民街)南段东侧,约建于同治十三年(1874 )。斯庙,系湘军在肃州供奉善化(县名,后并于长沙)城隍(长沙城四城隍之一)“定湘王”的庙宇。后来,客肃湘商扩大基址建立湖南会馆,会馆曾有戏楼一座,解放后被秦剧团利用多年,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湖南会馆,拆毁时间不详。
  善化城隍为何称“定湘王” ?又为何到肃州为神?原来太平军在清咸丰二年(1852 )攻打长沙城,城内仅有守军2400人,寡不敌众,闹得人心惶惶。就在太平军围城的第三天,长沙官绅为了安定民心,将天心阁下、都正街旁的善化城隍抬上天心阁城楼,百姓随城隍纷纷登城助战,经过80余天的反包围,太平军萧朝贵部终未攻克长沙城,撤围西去。长沙民众以为善化城隍保佑了城垣,于是请求官府上书封赠。第二年,湖南巡抚潘铎向咸丰帝上书为善化城隍请功,咸丰帝于当年三月敕封善化城隍为“定湘王”。以后湘军不管是东征还是后来的西征,均由亲军捧着“定湘王”的牌位出征。每当开战,先拜城隍后祭旗;每收复一地,即在当地建一座“定湘王庙”。肃州王爷庙,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兴建的。
  马文录于同治四年( 1865 )二月武装割据肃州城,此后,清廷屡次派兵收复肃州,均被马文录回民军击败。同治十二年(1873 )二月至七月,30多营清军攻打肃州久攻不下;八月,陕甘总督左宗棠亲临肃州督战,行辕设于今城东南“营门村”;九月在各路大军炮火猛轰下,马文录苦于无奈出城投降,被马文录占领9年8个月的肃州城终于光复。王爷庙,是湘军光复肃州后的建筑。
  光绪六年( 1880)湘军出关,定湘王的影响又传遍天山南北。如哈密、镇西府(今巴里坤)、奇台、吉木萨尔、迪化(今乌鲁木齐)、绥来(今玛纳斯)、乌苏直至绥定城(在今新疆霍城县境内)一路,均建有定湘王庙。巴里坤的“定湘王”届,仍在满城中矗立。一句话,是湘军将其对"定湘王”的信仰带进肃州、传入新疆的。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出版者:政协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以挖掘地名文化渊源、记述地名演变脉络为重点,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兼顾,在纵向追述地名内涵的基础上,外延用“延伸阅读”横向陈述,再加上370余幅新老照片映衬,既反映出历史厚重感,又能凸显当今城乡居民享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生态环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