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武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6414
颗粒名称: 7.武庙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2
页码: 408-409
摘要: 武庙,又称“武成王庙”,是祭祀姜太公以及历代良将之殿堂。唐高宗上元初年,封西周的姜太公吕尚为“武成王”。唐开元年间比照文庙祭祀体系,始置亚圣十哲陪祀。"十哲”神选屡有变化。如唐时有白起而无管仲,宋代因白。明代十哲中有岳飞而无徐达,清代将岳飞从十哲中撤去,徐达替补。部队占用,酒泉解放时被军管会接管,后来基址成为部队家属院。据几位老人回忆,此庙供养十二尊武神。主供西周开国丞相姜子牙,汉留侯张良作为配享,神龛左首依次是管仲、孙武、诸葛亮、李绩、刘伯温,右首依次是田穰苴、韩信、李靖、郭子仪、徐达。若是,则与方志记载的较一致。如今该庙前檐下悬挂“关帝庙”三字竖匾,显然有点“张冠李戴”。
关键词: 地方史志 酒泉市 祠庙

内容

7.武庙
  武庙,又称“武成王庙”,是祭祀姜太公以及历代良将之殿堂。唐高宗上元初年,封西周的姜太公吕尚为“武成王”。唐开元年间比照文庙祭祀体系,始置亚圣十哲陪祀。其后,
  武庙
  "十哲”神选屡有变化。如唐时有白起而无管仲,宋代因白
  起杀伐太过将白起撤去、管仲替补。明代十哲中有岳飞而无徐达,清代将岳飞从十哲中撤去,徐达替补。
  肃州城内有武庙两处:一处在南文庙西侧,民国后期被
  部队占用,酒泉解放时被军管会接管,后来基址成为部队家属院。一座在今酒泉中学校园内马路西侧,位于“武圣宫”之后。这座武庙建于光绪二十二年( 1896) 。与此同时编纂的《肃州新志》对古城西北隅的“武庙”并无记载,却在“祠庙”条下曰:“武庙,在鼓楼东大街,祀周姜太公,汉张留侯、诸葛武乡侯、唐李卫国公、明刘诚意伯。今废。”同一年这儿废、那儿建,笔者以为是从东大街移来重建的,存疑0今酒中院内的这座武庙,坐落于不足1米的台基上,为歇山顶五开间前卷棚单檐庙堂,甚为壮观。由于这座庙堂于1935年9月被辟为“中央政治学校附属边疆学校肃州分校”的礼堂,内祀神像就在该年被拆毁。由于年代甚久,目前活着的知情人不多。据几位老人回忆,此庙供养十二尊武神。主供西周开国丞相姜子牙,汉留侯张良作为配享,神龛左首依次是管仲、孙武、诸葛亮、李绩、刘伯温,右首依次是田穰苴、韩信、李靖、郭子仪、徐达。若是,则与方志记载的较一致。
  如今该庙前檐下悬挂“关帝庙”三字竖匾,显然有点“张冠李戴”。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出版者:政协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以挖掘地名文化渊源、记述地名演变脉络为重点,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兼顾,在纵向追述地名内涵的基础上,外延用“延伸阅读”横向陈述,再加上370余幅新老照片映衬,既反映出历史厚重感,又能凸显当今城乡居民享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生态环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