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图书 |
唯一号: | 292220020220006387 |
颗粒名称: | 第十四章寺塔篇 |
分类号: | K294.23 |
页数: | 27 |
页码: | 367-393 |
摘要: |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宫殿、道观、庙宇、寺塔等砖土木建筑,各有归属。寺和塔的关系本来密不可分,是佛教东渐我国之后才有的产物。寺是僧尼供佛、诵经修行的场所,塔是用来保存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舍利”或埋葬得道高僧法体的建筑物。东汉之前我国无塔形建筑,汉明帝佞佛,始得佛教东渐,故佛教是泊来教而非国教。在佛教信仰里,舍利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圣物,为了保存圣物,塔这类建筑物才应运而生。汉典中的“塔”字,据清代学者阮元考证,首见于道家葛洪的“字苑”。在道、释两家相掐的过程中,道教为了吸引信众,彰显法力,什么“镇河塔”、“镇妖塔”相继面世,所以塔不惟佛教所独有。 |
关键词: | 地方史志 酒泉市 寺塔 |
出版者:政协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以挖掘地名文化渊源、记述地名演变脉络为重点,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兼顾,在纵向追述地名内涵的基础上,外延用“延伸阅读”横向陈述,再加上370余幅新老照片映衬,既反映出历史厚重感,又能凸显当今城乡居民享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