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西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6342
颗粒名称: 7.西店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4
页码: 301-304
摘要: 古代地名西店,原名“西店子”,位于“店子闸河”西而得名。
关键词: 地方史志 酒泉市 庄园

内容

7.西店
  古代地名西店,原名“西店子”,位于“店子闸河”西而得名。
  明代村堡名西店堡,位于今西店新村南侧,介于原5组和7组之间,城周180丈。光绪年间仍住居民一百多户,民国时为乡公所驻地,1937年堡内设西店小学。后来为西店区、西店乡及西店大队驻地。清光堵版《肃州新志》“村堡”条下曰:“西店子堡,在城东南二十里,因在总寨西,故名。居民百十家。”现存东墙基址数十米。
  现今村名西店村,因西店堡而得名。隶属总寨镇。村域东至“店子闸河”与店闸村、单闸村为邻,北与铧尖镇集泉村接壤,西至二奇堡村,南至沙圪塄村。驻地西店堡(今为西店新村),西店村村委会驻地地理坐标:东经98°39',北纬39°40',位于总寨镇西,在原西店大队第6生产队(今5组)西境,东距镇政府驻地3公里。解放前属西店乡第3保;1949年10月属西店区(6区)西店乡(3乡);1955年11月撤区并乡时为酉店乡“西店堡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9月为总寨公社西店大队;1961年6月由总寨公社析出“西店公社”,分属西店公社“双桥大队”(小闸片)和“西店大队”(头闸片);1965年6月“双桥”并入“西店”随社并入“总寨公社”;1966年11月为“胜利公社”3大队,1971年2月恢复旧名,时辖13个生产队、1个社养猪场;1983年3月为“总寨乡西店村”,时辖14个村民小组;2005年9月将14个村民小组合并为8个村民小组至今。现有居民701户、2513人。
  境内曾有古城一座、戏楼一座、庙院一处、小闸楼一座,小闸泉数眼。
  【延伸阅读】郎国师与甘州西来寺、肃州西店堡郎国师(生卒年不详),系西土番僧郎法•阿扎木苏。其祖拜言卜刺为哈密忠顺王王府静修国师,系明代撒里畏兀尔后裔。阿扎木苏青年时赴拉萨熬茶,诵经5年,康熙中期到甘甘州西来寺大门州城内驻西南隅的“慈云精舍”。康熙五十一年因其精通梵典、通晓诸国语言奉诏入觐,赐号“普觉静修国师”、命其统肃州南山诸番,并颁红书藏经108部。回到甘州后,国师用皇帝赏银扩大精舍基址十余亩,并监修“藏经楼” 一座。后经喇嘛僧刘老藏续建,于雍正十年建成,由平郡王福彭赐额“西来寺”。这座藏传佛教寺院,曾供木雕佛像5尊,彩绘塑像32尊,其中有黄教始祖宗喀巴彩塑1尊、普觉静修国师彩塑1尊。该寺庙宇从1940年开始被陆续辟为它用,神像逐渐捣毁,自1963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寺院面积不及过去的四分之一,但郎国师监修的藏经楼仍在。
  康熙五十九年郎国师离开甘州到肃州上任,统领肃州干坝口、榆林坝、黄草坝等诸山口黑番(今藏族),驻地选在西店堡。驻肃期间,国师在堡南(今西店村1组)置办田土,安排子孙永久居住。今西店村1组郎姓人家,均为国师郎法•阿扎木苏的后裔。他们既不操维语,也不操藏语,更不操裕固族语,历经数百年已变为汉族,通行酒普方言。所不同的是该家族在解放前后阖族吃素,可能是康乾时期已形成的生活习俗。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出版者:政协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以挖掘地名文化渊源、记述地名演变脉络为重点,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兼顾,在纵向追述地名内涵的基础上,外延用“延伸阅读”横向陈述,再加上370余幅新老照片映衬,既反映出历史厚重感,又能凸显当今城乡居民享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生态环境。

阅读

相关地名

西店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