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黑水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6296
颗粒名称: 19.黑水沟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4
页码: 251-254
摘要: 黑水沟,因清水河旧水道“黑水北沟”而得名。黑水沟村,原属原怀茂乡,今属银达镇。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黑水沟

内容

19.黑水沟
  古今地名
  黑水沟,因清水河旧水道“黑水北沟”而得名。
  现今村名
  黑水沟村,原属原怀茂乡,今属银达镇。村域东至杨洪村,北至关明村,西至怀中村,南至拐坝桥村。村委会驻地周家庄,地理坐标:东经98°35',北纬39°49',位于银达
  黑水沟村村委会驻地
  镇东北部,在原黑水沟大队第3生产队(今2组)境内,距西南的镇政府驻地5公里。解放前属河北乡第1保;1949年10月建政时属河北区(3区)关明乡(3乡);1955年11月撤区并乡时为“怀茂乡灯塔高级农业合作社” 5、6分社;1958年9月为永丰公社(银达公社前身)黑水沟大队;1961年6月划属新立的怀茂公社;1966年11月改称“跃进公社红专大队” ,1971年2月恢复旧名,时辖6个生产队;1983年3月改称“黑水沟村”,时辖6个村民小组;2005年9月将6个村民小组合并为3个村民小组;2006年3月,南沟的3个村民小组随村并入至今。现有村民493户、213。人。
  【延伸阅读】“最讲认真的人”——周占鳌
  周占鳌,1936年出生于甘肃省酒泉县河北乡黑水沟。少年时期为财主放羊,土改时他家分得了土地,之后随父母在家务农。1955年被招到玉门油矿当工人,从此和铁人王进喜工作生活在一起。1960年3月,随井队到黑龙江省安达县大同(后改为大庆)镇参加“石油会战”,先后历任小队长、副中队长、中队长、大庆油建公司党委副书记、油田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大庆市委副书记、全国人大常委等职。大庆油田会战初期,周占鳌和他所在的油建11中队,为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开发新油田的火热工作中。为提高施工水平和工程质量,周占鳌响亮地提出“严在针尖上,细在发丝上”,“宁要一个过得硬,不要九十九个过得去”的口号,在全战区引起很大反响。由于他以“认真”著称,1965年5月,油建11中队被石油工业部命名为“自觉从严、好字当头的施工队”,大庆会战工委发出“向十一中队学习”的号召。1972年2月21 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一个工作认真的人——记大庆油田老工人周占鳌》的通讯,随后该通
  讯被全国各省区日报转载,于是他在几天内成为一名闻名全国的人。自油田会战以来,他多次被评为战区标兵、大庆市劳动模范、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和石油工业部劳动英雄。还兼任过黑龙江省总工会副主席、黑龙江省质量协会副理事长、全国质量协会副理事长等职。1974年9月3日,大庆油田党委、大庆油田革命委员会授予他“最讲认真的人”光荣称号。同年年底,被黑龙江省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出
  席1975年1月13日在北京召开的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会议期间受到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77年,华国锋主席到大庆视察工作,到周占鳌工作的现场慰问了这位劳动英雄。1978年3月至
  1977年,华国锋主席同“最讲认真的人”亲切握手1993年3月,他在五届、六届、七届、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连续当选为四届人大常委。分别在叶剑英委员长、彭真委员长、万里委员长和乔石委员长的关怀下,作为人大代表团成员四次出国访问,多达20余国。1998年3月届满主动提出辞呈,其他职务未变;2001年光荣退休,享受省部级待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出版者:政协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以挖掘地名文化渊源、记述地名演变脉络为重点,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兼顾,在纵向追述地名内涵的基础上,外延用“延伸阅读”横向陈述,再加上370余幅新老照片映衬,既反映出历史厚重感,又能凸显当今城乡居民享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生态环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