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磨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6278
颗粒名称: 1.水磨沟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2
页码: 235-236
摘要: 水磨沟,原名“柳树坝”,因旧时曾在坝旁建多座水磨作坊,俗称“水磨沟”。柳树坝,系明代中叶为解决城东头墩、二墩、三墩等地农灌溉问题利用北护城河向东开挖的一条人工渠道,因沿渠柳树成荫,故谓。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水磨沟

内容

1.水磨沟
  明清坝名
  水磨沟,原名“柳树坝”,因旧时曾在坝旁建多座水磨作坊,俗称“水磨沟”。柳树坝,系明代中叶为解决城东头墩、二墩、三墩等地农灌溉问题利用北护城河向东开挖的一条人工渠道,因沿渠柳树成荫,故谓。水磨,系官府为解决居民米面加工问题,倡导民众在河道水位落差较大处修建的水动磨面作坊。1956年因酒泉面粉厂投产,水磨沟上的水磨被逐渐拆除。而肃州泉水片各地的水磨,则沿用到1976年前后全县通电才退出历史舞台。
  现今村名
  水磨沟村,因水利实体“水磨沟”横贯东西而得名。隶属泉湖镇。村域东至头墩村,北至北大河,西至太阳岛小区,南至酒金路。驻地水磨沟,地理坐标:东经98°31',北
  水磨沟村村委会驻地
  纬39°45',位于泉湖镇西部,在原水磨沟大队第2生产队(今2组)境内,东距镇政府驻地3.5公里;解放前为城东乡第8保;1949年10月建政时属城东区头墩乡第1行政村;1953年2月从头墩析出新立“泉湖乡”,并于同年10月划归城郊区(12区),成立水磨沟初级农业合作社;1955年10月撤区并乡时并入黄草乡;1958年9月为“泉湖公社水磨沟大队”,下辖7个生产队;1966年11月改名为“星火大队” ;1971年2月恢复原名;1983年3月改称“水磨沟村”,2005年9月由7个村民小组合并为3个村民小组至今。现有居民319户、1222人。
  境内曾有肃州海关、仙姑庙、七星泉;今有北郊公园、植物园和南滨河路景观带。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出版者:政协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以挖掘地名文化渊源、记述地名演变脉络为重点,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兼顾,在纵向追述地名内涵的基础上,外延用“延伸阅读”横向陈述,再加上370余幅新老照片映衬,既反映出历史厚重感,又能凸显当今城乡居民享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生态环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