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清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6037
颗粒名称: 4.清水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5
页码: 10-14
摘要: 清水堡,因榆林坝清泉水流至其地而得名。土城城周二百七十五丈,开东、西两门。城外有护城河,上架吊桥以便通阻,明嘉靖年间驻马、步兵三百零二名,其中指挥使一名,领军百户一名,万历年间防守官改为守备。自顺治十五年起,“额设守备一员,额设马战、守兵一百四十五名,内马战兵四十九名,守兵九十六名。”乾隆年间驻原发骑兵一百名,招募步兵五十名,由都司统领。北街为寺庙区,药王庙、三官庙、大佛寺等寺庙罗列两侧。南街端头的城墙上建有关帝庙,俗称“老爷楼”;东南角墩上有魁星楼一座,以表清水地面人才辈出。清水村,因位于“清水堡”周边而得名。
关键词: 地方史志 酒泉市

内容

4.清水
  明、清驻军城堡名
  清水堡,因榆林坝清泉水流至其地而得名。土城城周二百七十五丈,开东、西两门。城外有护城河,上架吊桥以便通阻,明嘉靖年间驻马、步兵三百零二名,其中指挥使一名,领军百户一名,万历年间防守官改为守备。自顺治十五年起,“额设守备一员,额设马战、守兵一百四十五名,内马战兵四十九名,守兵九十六名。”乾隆年间驻原发骑兵一百名,招募步兵五十名,由都司统领。城内以什字划分东、西、南、北四街:东街有都司署及营区,都司署于民国七年(1918)由肃州举人闫毓善倡议改办“酒泉县第二高级小学”。北街为寺庙区,药王庙、三官庙、大佛寺等寺庙罗列两侧。西街居中路段耸立一座提额为“孝德可风”的牌坊,那是乾隆年间官府奉敕为榆林坝监生杨澣之子-孝廉杨如柏建造的,褒奖其生前孝友、清廉,品行方正。南街端头的城墙上建有关帝庙,俗称“老爷楼”;东南角墩上有魁星楼一座,以表清水地面人才辈出。
  现今村名
  清水村,因位于“清水堡”周边而得名。隶属清水镇。村域东至白沙河,北至将台墩,西至烟洞沟石河,南至三支渠。村委会驻地何家庄,地理坐标:东经99°01‘,北纬
  清水村村委会驻地
  39°22’,位于清水镇北部,在原四湾大队第1生产队(今清水村5组),东距镇政府驻地1公里。解放前属河东乡第6保1949年10月建政时分属河东区(9区)清水乡第1、2行政村;1955年11月撤区并乡后属清水乡“清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分社;1958年9月属清水公社清水大队;1966年11月属“红光公社红光大队”,1971年2月恢复旧名,时辖17个生产队;1974年将位于西湾的8个生产队析出成立“西湾大队”,时剩9个生产队、1个林场;1983年3月改称“清水村”,时辖9个村民小组、1个林场;2005年9月将9个村民小组、1个林场合并为4个村民小组;2006年3月将原西湾村6个村民小组并入至今。现有居民1065户、3830人。
  [延伸阅读】感天动地清水来
  关于清水的来历,坊间传闻有三:一说此地枯焦,西边的丰乐河水和东边的马营河水尚未引至“清水村”这地方,所以民间期盼清泉水至,愿景“清水” 。 —说村东的白沙河河床鲜有黄土,下泻之水清澈见底,故名“清水”。一说唐
  僧流泪感天动地,清水徐来为高僧解渴:
  相传唐僧沿河西走廊去西天取经,一日清晨从骆驼城出发奔向红墙关,由于贪恋元山子的榆树和马营岗的军马,一路信马由缰错过宿头。过马营河时已夜幕降临,至红墙关关门已闭,任你如何叫关,守关士卒就是不开。陆月的夜晚,从北方吹来的风还是热的,再加上饥渴难耐,一阵眩晕使其栽下马来,失去知觉。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股凉风袭来,他苏醒了。眼望满天星斗,勺儿星已经西移,凭经验判断,此时已至午夜。爬至马前,白龙马喘着粗气,想必也饥渴难忍。他想:“这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要是天亮仍不开关,我和马就会活活渴死在关前。遭逢绝境生不足惜,只是真经未取就殒命荒途,既枉修半生,又连累了你白龙马啊!”想到这里,禁不住潸然泪下,又一次昏厥过去。天色放明,高僧被白龙马用嘴撕醒,只见东面一条溪流由南而北流淌,唐僧霎时兴奋无比。一咕辘爬起来向溪流奔去,痛饮了一顿,又装满了皮袋子。
  唐僧做梦也未想到,原来出山向北流淌的“仙人河”水被他的泪水所感动,折头向西北流至红墙关地面,于是白沙河形成了,地名也由这地理实体而取名“清水”。
  当代乡镇名
  清水镇,位于肃州区东南部,西北距城区75公里。
  【地名来历】清水,因榆林坝清泉水曾流至其地而得名。
  【历史沿革】明属肃州卫镇夷所,清属肃州直隶州高台县,民国为酒泉县河东乡1、2、3、4、5、6、7、8、9、10保,今属肃州区。1949年1。月建政时分属河东区(9区)的马营乡、东渠乡、西渠乡、三合乡、清水乡、半坡乡和三泉乡的
  
  两个行政村;1955年11月撤区并乡后分属屯升乡、清水乡和三合乡,1958年9月分属清水公社和屯升公社,同年12月红旗公社(下河清公社的前身)并入清水;
  清水镇政府办公楼
  1961年6月下河清又从清水划出;1966年11月分属“红光公社”和“前锋公社”,1971年2月同时恢复旧名,清水公社辖6个大队,屯升公社辖1。个大队;1983年3月分别改称“乡”,清水辖6个行政村,屯升辖10个行政村;1986年2月清水撤乡设镇;2006年3月将清水镇西湾村并入“清水村”,将屯升乡东三村与东一村合并改称“屯升村”、东二村并入西一村、黄草坝村并入西二村;同年8月原“屯升乡”7个村随乡并入,清水镇时辖盐池、清水、半坡、榆林坝、中寨、上寨、屯升、西一、西二、西三、沙山、马营12个村,1个社区至今。
  【地理实体描述】隶属肃州区。镇域东至高台县界,北至肃南县明花乡,西至丰乐乡,南至祁连山。政府驻地清水堡,地理坐标:东经99°02’,北纬39°21‘。地势属洪水冲积扇平原,平均海拔1800米。整体南高北低,坡度较为平缓,绿洲呈块状分布。
  【气候和资源】属内陆荒漠区干旱气候,无霜期140天左右(沙山、马营无霜期稍长;黄草坝地片无霜期稍短)。镇域总面积3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7014亩,多属沙性土壤,适合小麦、玉米、青棵、谷子、糜子、大豆、黄豆、瓜菜等多种农作物生长。盛产锁阳、锦丰梨、早酥梨、制种玉米、洋葱和多种脱水蔬菜。境内有将台墩、韩秀墩、河口墩等烽墩遗址;黄草坝、榆林坝、夹山子三座水库和马营河大峡谷。
  【人口和宗教】全镇12个村、1个社区、8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795户、18360人,通行清水方言,部分乡民信奉汉传佛教。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出版者:政协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以挖掘地名文化渊源、记述地名演变脉络为重点,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兼顾,在纵向追述地名内涵的基础上,外延用“延伸阅读”横向陈述,再加上370余幅新老照片映衬,既反映出历史厚重感,又能凸显当今城乡居民享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生态环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