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紫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6036
颗粒名称: 3.紫金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8-10
摘要: 因古城位于上河清堡与下河清堡之间,初名“中河清堡”。后因古城位于高台所到酒泉城的驿道边,又名“河清站堡”。史书、方志中并无“紫金城”一说,概因古城城垣呈紫铜色而俗称“紫金城”。
关键词: 地方史志 酒泉市

内容

3.紫金
  元代古城名
  因古城位于上河清堡与下河清堡之间,初名“中河清堡”。后因古城位于高台所到酒泉城的驿道边,又名“河清站堡”。史书、方志中并无“紫金城” 一说,概因古城城垣呈紫铜色而俗称“紫金城”。该,
  城属元代城堡,明洪武年间曾增高加宽过。原为军堡,后来驿道改走北路,官军改戍野麻湾而变为民堡。据《肃镇华夷志•河清堡图说》载:“河清堡,设在适中平川中地,土城周围二百五十丈。东北至盐池堡七十里,南至镇夷所属清水堡五十里,西南至金佛寺堡五十里,西北至临水堡七十里,北至双井堡六十里。内设防守官一员,军丁五十五名,马二十匹。……所管沿路墩台五座,并无边垣、水头。原系大路驿递,万历三十一年将甲军七十七名、骡牛四十五头只改发双井堡。四十四年四月内,尽将官兵撤调野麻湾,本堡作为民堡,居民耕牧。”《肃镇华夷志》村堡条下载:“中河清堡,在州城东南九十里,即河清站。先年地僻,驿递不变,明万历三十一年,将驿站改移双井堡,居民益少,仅数十家。”解放后,紫金城系肃州古城、嘉峪关关城之外城垣保护最完整的一座城堡,角墩、马面、垛口、炮眼历历可数。城开东门,
  城门上有“老爷楼” 一座(即关帝庙)。其脊檁上朱书:“大明天启七年重建” 。城门外有瓮城,门向南开,上有敌楼一座。其余三道城垣,在居中的马面上亦有庙宇建筑。远远望去,甚为壮观。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如今只有
  几段残垣。
  现今村名
  紫金村,因境内有紫金城而得名。隶属下河清镇。村域东至白疙瘩滩,北、西两面与肃南明花乡接壤,南至皇城村。村委会驻地西硝房,地理坐标:东经98°58,,北纬39°33,,位于下河清镇北部,在原紫金大队第3生产队(今3组)境内,南距镇政府驻地2公里。解放前属河东乡第10保;1949年10月建政时分属河东区(9区)下河清乡第5行政村;1953年7月属新立的双城乡;1955年11月撤区并乡后属下河清乡“双城高级农业合作社”3、4分社;1958年9月属“红旗公社紫金大队”,同年12月改属“清水公社下河清大队”;1961年6月属“下河清公社紫金大队”;1966年11月改称“红卫公社红旗大队”,1971年2月恢复旧名,时辖10个生产队;1983年3月改称“紫金村”,时辖10个村民小组;2005年9月将10个村民小组合并为5个村民小组,2006年3月,将原北滩村2个村民小组随村并入合编为第6组至今。现有居民438户、1675人。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出版者:政协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以挖掘地名文化渊源、记述地名演变脉络为重点,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兼顾,在纵向追述地名内涵的基础上,外延用“延伸阅读”横向陈述,再加上370余幅新老照片映衬,既反映出历史厚重感,又能凸显当今城乡居民享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生态环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