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862
颗粒名称: 下葬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3
页码: 284-286
摘要: 本段文字讲述下葬阶段的民俗。包括:落葬、吃“倒头饭”、燎龙杠等细节。
关键词: 葬俗 酒泉市

内容

下葬
  
  灵柩到墓地,先放下两条木凳,把棺木抬上木凳放正。肃州人在此时,亲朋好友要用花圈遮住阳光,协助死者亲人到棺前验棺,检查遗体是否因路途颠簸而移位,并最后再看死者一眼。前一日挖好的墓穴,有可能不够尺寸或有塌下的碎砂石土,要再次扩展或清理。墓穴清理好后,即举行“落葬”仪式。
  落葬前,阴阳先生还要念一本经,丧家亲属全部跪地哀嚎。落葬时,鼓乐齐鸣,用绳索兜住棺底,将棺缓缓放落坑内。棺木则要按勘定的方位摆正,此时,举重者用一根红线,从棺头至棺尾的井口上拉直,由主事之人在棺材顶部及坑内抛撒五谷杂粮、大葱和发面水等物。最后,殇夫一起填土成坟,孝子则呼喊亡者称谓,让其“躲土来”。填土期间,若某殇夫体力不支,须将手中铁锹就地放下退出,另一殇夫也不言语,从地上拾起铁锹后,继续填土。直至坟堆高出地面一至二米时,殇夫用托棺的绳索将引魂幡插在坟顶,再将孝子手中的丧杖插在坟的下首,同时把“倒头饭”扣在坟顶上。
  棺柩下葬后,将送葬的纸活,包括幡、轿、马、花圈等在坟前焚化。焚化时,死者亲人跪地哀嚎烧纸,亲朋好友此时也要在坟前为死者烧最后一道纸钱,并祝愿死者一路走好。
  棺落葬后,鼓乐停,送葬者均解下孝巾、孝帽。此时,孝子也解下孝巾,投入火中。将挖墓穴的第一锹土用衣襟兜回家中。在返回时,一不能走送葬时走的原路;二不准回头张望;三是到家后,不能先进屋,要拦门吃块糕点,然后将土倒在门后或者水缸根底;四是儿子、儿媳必须同时在前行走,看谁先到家里。迷信认为,谁先跨进家门坎,便为吉利。
  回家后,孝子们分吃“倒头饭”,其他人走到村头三岔路口时,必须从烧麦草或铺盖的火堆上跨过,并将手中的工具放在火上烤一下,叫“燎龙杠”,说是可以避邪免灾。吃过专人等候分发的糕点、糖果,然后才能进门。
  此外,棺柩送走以后,丧家留下看家的人,立刻将死者的铺盖、平时用过的东西,及挂在门旁的素服,背到三岔路口,殇夫回来后,丧家设酒筵款待。饭毕,死者儿女们都分得死者一件遗物,其他亲友饭后散去。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酒泉市关于民俗文化的文史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