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856
颗粒名称: 盖棺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2
页码: 269-270
摘要: 人殓完毕,棺盖斜盖于棺身之上,仍留缝隙。待死者亲属最后检视后,在夜间或阴阳先生择定的时辰盖棺。盖棺,又称“严棺”、“煞扣”、“合棺”,即将棺盖盖上。有的在盖棺之前,有“眼殓”俗仪,即安葬前,停厝(cuo)在堂,棺盖不能合缝,以备亲人一睹遗容,最后与死者遗体告别。
关键词: 葬俗 酒泉市

内容

盖棺
  
  人殓完毕,棺盖斜盖于棺身之上,仍留缝隙。待死者亲属最后检视后,在夜间或阴阳先生择定的时辰盖棺。
  盖棺,又称“严棺”、“煞扣”、“合棺”,即将棺盖盖上。有的在盖棺之前,有“眼殓”俗仪,即安葬前,停厝(cuo)在堂,棺盖不能合缝,以备亲人一睹遗容,最后与死者遗体告别。也有的因亲人远离家乡,待等远方亲人回来一睹遗容。有些死因不明者,开始也不封棺,等验尸或问题处理后,再行合棺。
  盖棺时,家人、亲友齐集,揭去死者脸上的蒙面布或纸,向死者告别。死者如系女性,还要请其外甥或娘家人检视穿戴、铺盖,有无异议。然后正式盖棺楔钉,家人、亲友跪拜告别。有的合棺前,要把死者身上盖的红布由脚部往下拉,露出颜面,然后顺势把红布撕下一条,迅速合盖落木锁,即棺盖与棺身之间的榫卯。锲钉时,用四颗铁制的“寿钉”,每颗钉子上把撕下的红布条各垫一小块,由木匠以斧头将钉子楔人。其中三根楔到底,卯入棺帮。死者为男性,则三根钉为左二右一,如死者女性,则三根钉为右二左一。另一根寿钉成桃形,称“主钉”按男左女右楔人棺盖前一侧。
  钉棺时,全家回避不动哭声,只有死者的儿子须立在棺旁口喊“躲钉”。参加盖棺的邻里、朋友都要身系红布条,并要给钉棺的人赏封,称为“喜钱”。盖棺后,有的要求死者的子女,手拍棺木数次,俗称“叫醒”。有的死者的儿女要做“撅片面”,于灵前供献,然后由参加入殓的人分吃,表示从此与死者永诀了。
  盖棺后,随置“倒头饭”、“引魂灯”亦称“倒头灯”,“丧盆”,即烧纸盆,专供前来吊丧者磕头用。
  入殓次日或出殡前半夜,有的地方要置备纸马素车、香炉锡箔和纸人,由死者的子女哭送到次日出殡必经的十字路口烧化,为死者送行,俗称“送魂”。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酒泉市关于民俗文化的文史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