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855
颗粒名称: 入殓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5
页码: 265-269
摘要: 亲人咽了气,穿戴整齐,在选定的地方“报庙”后,就要入殓。入殓又叫“入棺、入木、落材”,古称“大殓”,意为将尸体移入棺木。
关键词: 葬俗 酒泉市

内容

入殓
  
  亲人咽了气,穿戴整齐,在选定的地方“报庙”后,就要入殓。入殓又叫“入棺、入木、落材”,古称“大殓”,意为将尸体移入棺木。
  关于入殓,《礼记·问丧》记载“死三日而后殓”。人死后,不立即入殓,主要是为等候死者复活。如不复生,就举行殓礼。装殓尸体的棺材,以木棺为主。在木棺中,因制作的时间不同,也有不同的名称,在人未死前制作的棺材称寿材,为了敬祝老人长寿;亡人停尸后,开始筹集木料,请木匠打制,因时间紧,需快速完成,犹如走马,称“走马材”。因寿木质量不同,制作的棺材也有区别,I一是用四块薄板制成,简易如匣,称“薄皮材”。二是“一二三”,即盖板厚三寸,底板厚一寸,两墙板厚二寸,此棺为一般百姓家所用。三是“四五六”,即盖板厚六寸,底板厚四寸,两墙板厚五寸。四是“天地同”,即盖底厚度相同,一般皆超过六寸以上,两墙板较厚,底稍薄。五是“有撑棺”,即棺外有套棺,古时,有木椁、石椁、砖椁等。不管何种木棺,在请木工打造时,皆不许使用铁钉,据说铁钉会将亡者钉住。
  入殓,有小殓、大殓之分。其一小殓,只给尸体裹上衣衾,不装棺木。此仪,于死去次日早晨进行。入殓时,先在床上铺席,再在席上铺绞,即用以扎紧尸体所穿衣服的宽布带;绞上铺衾,即覆尸的被盖;衾上铺衣,再举尸于衣上,然后依相反的顺序穿着装束;束绞时,绞要掰开末端,然后掏上冒,即装尸体的布袋,分上、下两截,上称质,也叫冒,下称杀;上盖夷衾,即覆尸的被子。至此,亲者痛哭,哀止,小殓礼成。其二大殓,即入棺,也称“入室”、“入殓”等。入殓前,有的丧家要请阴阳先生,推算入殓时辰。有的请道士,按死者生肖和死亡的月份干支,以五行说法,推算犯冲的生肖和忌讳事项,将其书写,张榜贴于墙。死者入棺时,凡生肖犯冲的族人、亲戚,必须远避,否则认为对丧家不利。民间认为死人是一种遭殃,故这类榜文称“殃榜”。
  入殓的时间,各地不一,有死后三天、七天入殓者,也有死后当天入殓的,称“走马殓”。入殓前要用呈文纸,将棺内四壁糊好,棺底铺上麻杆,杆上糊呈文纸。也有用黄纤纸糊棺内四壁,棺头贴上用金银纸剪成的太阳、月亮、北斗图案。尸体头顶用红布围上,腋部兜上红绸巾,入殓前,先于棺材底部铺上一层草纸,草纸上面盖一床棉被,两头分置“元宝枕”。供死者搁头和脚。此时,孝子及众子孙跪立棺头,与其他亲戚围棺痛哭。
  在肃州农村,一般是死后当天入殓。如果在医院盛放,则在出殡前入殓。但必须在一个时辰以内进行完。
  入殓时,有的地方讲究把死者的头部用红布围上,然后由其长子抱头,次子抱脚,如子多,则其余子均抱腰,子孙少者请来的亲友亦可相助,人员四至六人,用布巾兜住死者的腰,脚先头后出屋。屋外用毯子遮阳或打伞,称为“上不见天”。入棺时,将死者的脚放入棺内,然后缓缓将尸体平放入棺内。另用一根红线从棺头中线拉至棺尾中线,拉直后,看尸体鼻子与棺头、棺尾中线,三点是否成一直线;如果不成一直线,即调整尸体位置。还有的用一根细棉绳,两头各系一枚方口古铜币,挂在棺材口上,死者就放在绳子上入殓。尸体放好后,亲友迅速解下丝巾,拴在自己腰里,俗称扎了此巾,将来腰不疼。尸体放入后,再于尸体两侧分置死者生前所爱之物、衣服、穿戴、饰物、生活用品和冥器等。有的入殓时还在尸体枕下垫一些带籽的棉花,取绵延有子之意,以求后代子孙人丁兴旺。但绝对禁止放入毛织物和毛皮制品,如毛毯、毛毡、皮褥子、毛皮鞋之类。俗称“着毛变畜,错胎转生”。有的地方,在男性死者的右手放鞭子,左手放小薄饼三至七个;在女性死者的右手都放小薄饼三至七个,左手拿纸钱。鞭子称为“打狗鞭”,薄饼称为“打狗饼或打狗干粮”,据说是为了在死后亡魂路过饿狗庄时喂狗和打狗用的。有的死者咽气后,要用白布束身,入殓后把白布取出,分给儿孙束腰,名为“留后代”。还有的,在死者头部枕一种特制的凹型空心枕,上绘日月、山川、花卉图案,枕中实以线香、五谷等;死者身上再铺七张银箔,最后从头到脚蒙红布七尺,此布须由已嫁女儿置备,俗称“铺儿盖女”。
  给死者铺盖停当后,再撒一些五谷、纸钱,有的还要在棺内放置一些驴蹄甲片和生铁片。生铁片最好是用犁铧碎片,取的是“入土开路”之意。一切送老物放好后,在尸体上,依次叠盖亲友所送的“重被”,最后一条为孝子、孝孙所送,俗称“子孙被”。至此,入殓结束。
  此外,旧时把放在棺材内,随棺材一同埋葬的物品视为随葬品。随葬品多为死者生前常用之物或珍爱之物。现在时兴火化,人们在骨灰盒内也放置一些死者生前喜爱的小物件或常用的生活用品,如木梳、手帕、扇子、小礼品等,希望他到另一个世界使用,以表示对死者的关心。由于随葬品和遗体一起火化,特别要注意不能放入金属、塑料制品,这类物品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会损坏火化设备、污染骨灰。
  人殓完毕,棺盖斜盖于棺身之上,仍留缝隙。待死者亲属最后检视后,在夜间或阴阳先生择定的时辰盖棺。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酒泉市关于民俗文化的文史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