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头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850
颗粒名称: 倒头纸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3
页码: 250-252
摘要: 者安放妥当,在其脚下放火盆,由逝者的女儿,如没有女儿则由儿子或侄子等最亲近的人代替,在逝者头前烧几斤纸钱,称烧“倒头纸”。
关键词: 葬俗 酒泉市

内容

倒头纸
  
  将逝者安放妥当,在其脚下放火盆,由逝者的女儿,如没有女儿则由儿子或侄子等最亲近的人代替,在逝者头前烧几斤纸钱,称烧“倒头纸”。有的地方更直接,叫“落气纸”。倒头纸一般是三斤六两,俗称“够不够,三斤六”。男性逝者,有的还要烧一只纸制的“倒头马”。倒头纸灰烬不能丢弃,包好放入棺中。接着设香烛,于停尸板下点油灯,称点“过桥灯”。再由最亲近之人“指路”,一般是站在凳子上手拿扁担或擀面杖面朝西南方,口中称呼着亲人:“西南大路,天助安身,苦中使钱,旱路坐车,水路坐船,三条大路走中间”。再重复两遍,中间停顿时用扁担或擀面杖敲击一下凳子。尔后,放鞭炮,借此告知邻里家里“当大事”,迷信说法是用来驱逐捉魂的鬼卒。城市里,一般把死者穿戴齐整后,放在太平间冷柜里,也就少了许多讲究。
  “指路”以后,亲人要到一个选定的地点去“报庙”。因为庙早就没有了,一般是在路口人少去的地方,摆上几块石头或砖头代表。报庙后,就要入殓,称“棺裹”。
  入殓,必须在逝者去世一个时辰内进行完。如在医院太平间盛放,则在出殡前入殓。棺裹,一般都是为长者早就准备好的。棺木,则是根据家中财力有不同尺寸、型号和材质,讲究一些的人还会花几百、几千,在棺木表面画上各种龙凤之类的吉祥图案。有些意外故去的亲人,没有准备棺木,就要马上请来木匠快速赶制,材质、质量就没法保障了。人们称这种赶制的棺木叫“热货”。接着就要操办丧事。
  丧事,分为喜丧与泪丧两种,操办的方式也大不一样。
  历谓喜丧,即指老人年过六旬,家事己成,有儿有女,无牵无挂而去者。亲友在吊唁时,哀而不悲,既悼且贺。僧道诵经,超度亡灵,比较起来要大操大办一番,例如要设酒宴待客,可猜拳行令。给孙儿的孝帽上缀上红布一小块,给重孙的孝帽红布上再放一小块绿布,谓之“披红带绿,福寿全归”O泪丧则指英年早逝,事业未成,甚至上有父母,下有年幼儿女,其死亡犹如梁摧柱折,给家中带来极严重后果者。亲友在吊唁时既悲且哀,奠仪尽量从厚,含慰问周济之意,丧事不事声张,不大操大办,不饮酒吃席,整个过程是在极其悲怆的气氛中进行的。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酒泉市关于民俗文化的文史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