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836
颗粒名称: 抓周
分类号: K892.21
页数: 3
页码: 226-228
摘要: 小孩周岁,是出生以来的第一个生日,按惯例要举行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叫“抓周”,又称试儿、试啤、拈周、试周。
关键词: 生育 风俗习惯 酒泉市

内容

抓周
  
  小孩周岁,是出生以来的第一个生日,按惯例要举行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叫“抓周”,又称试儿、试啤、拈周、试周。
  据记载,“抓周”习俗,可上溯到南北朝时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即满一周岁,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拭儿”。至隋唐时逐渐普及全国。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中记载说,民间生子后,“至来岁生日,罗列盘盏于地,盛大果木、饮食、官诰、笔砚、算秤等经卷针线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征兆,抓周谓之’试晬’,此小儿之盛礼也”。《梦粱录》也记载:“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彩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谓之拈周试晬”。元代和明代,此俗更加盛行,被称之为“期扬”,到了清代才有“抓周、试周”之称。清末民初,仍然盛行。虽然,小儿周岁并不搭棚办酒席,也不下帖请客,但凡近亲们都不约而同地循例往贺,聚会一番。
  在古代,给婴儿“抓周”时,先要在婴儿的脖颈系上长命锁。抓周时,往贺者一般不送大礼,仅是给小孩买些糕点食物或玩具。另外,在习惯上,凡与小孩初见的长辈们,都用一挂白线,拴上钱币,给小儿套在脖子上,谓之“挂线”。
  这一习俗,在客观上检验了母亲是如何带孩子,如何进行启蒙教育的。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抓周这种习俗,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重视,许多地方也在有组织地集体举行抓周活动,以此来庆祝宝宝的生日。一般人家,在宝宝周岁那天,给宝宝梳洗干净,换上新衣新帽新鞋袜,开始祭拜祖先,告诉祖先宝宝满一岁,祈求宝宝能健康成长。然后选一间比较宽敞的房子,中间并列放两张方桌,上面铺上布或席子,将准备好的抓周物品呈半弧形摆在桌的一端,抱来宝宝放在桌的另一端,让宝宝抓桌上的物品。根据所抓物品来预测宝宝的兴趣、爱好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
  但在肃州民间,"抓周”仪式一般都在中午吃“长寿面”之前进行。讲究一些的富户都要在炕前陈设大案,上摆印章和儒、释、道三教的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帐册、首饰、一花朵、胭脂、吃食、玩具。如是女孩儿,还要加摆铲子、勺子,剪子、尺子,绣线、花样子等等。一般人家,条件所限,仅用一铜茶盘,内放私塾启蒙课本《三字经》或《千字文》一本,毛笔一枝、算盘一个、烧饼油果一套;女孩加摆铲子、剪子、尺子各一把。由大人将小孩抱来,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诱导,任其挑选,视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来测卜其志趣、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但已没有了迷信内容,纯粹是一种取乐逗趣的游戏,以助孩子周岁欢乐之兴。而这,也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一种“遗风”。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酒泉市关于民俗文化的文史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