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811
颗粒名称: 迎娶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5
页码: 157-161
摘要: 定下吉日之后,接着就是准备迎娶结婚。佳期在即,男女两家都要杀猪宰鸡,准备喜宴,还要请好厨师、傧相、伴娘、轿夫、账房、师爷及其他帮同办事的勤杂人员。这些人应聘后,在迎娶的前一天即到主家,作好迎亲摆宴的准备工作。娶亲之日,也是最热闹、最隆重的一天了。
关键词: 婚姻 风俗习惯 酒泉市

内容

迎娶
  
  定下吉日之后,接着就是准备迎娶结婚。佳期在即,男女两家都要杀猪宰鸡,准备喜宴,还要请好厨师、傧相、伴娘、轿夫、账房、师爷及其他帮同办事的勤杂人员。这些人应聘后,在迎娶的前一天即到主家,作好迎亲摆宴的准备工作。娶亲之日,也是最热闹、最隆重的一天了。
  传统婚礼前日,女家要宴请亲友、邻居、宾客,馈赠钱物,称之“助妆”或“添箱”。男方则将订婚时女方所要的一切钱物,包括婚宴请亲友的烟酒肉等事先送至女方家,俗称“过大礼”。然后,要到祖先的坟墓上烧纸祭告迎娶之事,求先人帮忙保佑,做好这些事才能迎娶结婚。肃州人一般是女家早晨置办简单的“出嫁酒”,男家在中午摆喜筵;如果是纳婿招郎,则反之。
  一切准备就序后,男家请来一班吹鼓手,十几个青壮年鸣炮奏乐,发轿迎亲。媒人先导,接着是新郎、伴娘、花轿、乐队、礼盒队,浩浩荡荡来到新娘家。
  女家在花轿到来之前,要准备好喜宴。同时,把一系列嫁妆,如桌椅、沙发、衣柜、电器之类,全部挪到门口,或用长杠绑抬,或抬到车上绑好。姑娘要由母亲或姐姐梳好头,用丝线绞去脸上的绒毛,化好妆,谓之“开脸”,然后饰上凤冠霞帔,蒙上红布盖头,等待迎亲的花轿。
  花轿一到,女家动乐鸣炮相迎。娶亲队伍进入女家堂屋后,花轿落好,新郎叩拜岳父岳母,并呈上以其父名义写好的大红迎亲简贴。接着是女家动乐开宴。席间,媒人和新郎要小心谨慎一些,因为民间有不少不成文的习俗,在新婚的三天里,亲朋好友中的平辈和晚辈青少年,可以别出心裁地在媒人和新郎身上编演几出小小的喜剧,称之为“洗媒”和“挂红”,俗称“贺新客”。新娘的嫂子,则说不定会在盛给新郎的饭碗下层,埋伏半碗辣椒面;新娘的妹妹会在斟酒时特别给姐夫抹一把锅底灰等等。对这些小闹剧,媒人和新郎只能当做增加欢乐气氛的的好意,应该宽容。虽然也不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小小地报复一下,但绝不能生气、发火,甚至同主客吵闹、扭打。
  早宴之后,新郎新娘在媒人的引导下,向新娘的祖宗牌位和长辈行过礼之后,伴娘就可搀着新娘上花娇了。上轿时,新娘要哭凡声,以示对父母家人的依恋。
  新娘上轿后,即奏乐鸣炮,启轿发亲。乐队在前,后面是新郎(有条件的要骑马),接着是花轿和其他送亲的人员。新娘在启轿时,往往要塞个红包给轿夫,以免花轿摇摆得过于厉害。
  有的还讲究“抱轿”的习俗,即新娘梳洗打扮后,用红布苫头,由一中年男子抱上车,名曰“上轿”。抱轿人要用属相相近相生的人,如虎、马、猪、狗、兔、羊等,谓之“用相生”。把新娘接到男家后,再由此人抱下车送至新房。这种抱上抱下的过程,就叫“抱轿”。
  如果男方要大娶,即大操大办,则需在两日前的午后开始设宴待客,有鼓乐班子做陪,称为“落桌”,并收纳贺礼。前一日悬灯结彩,中午的宴席称为“上马席”;宴后列仪仗,前有骑马者四、八不等,称为“对子马”;新郎十字披红戴花随之,后有花轿或“喜车”,内坐男童一名压轿。后为鼓乐班子,周游街市,称之“晾轿”或“走轿”。此日,新郎必须由家长带领祭祖拜坟。当天大摆酒宴,早上四碟四碗,叫“四顶四”;晚上六碟六碗,即“六顶六”。迎接老亲少友,在大门外搭起鼓乐棚作乐,俗称“开通儿”。备好接新娘用的轿车,也称喜车。即在大铁车上竖起四根立柱,用蓝色布围成轿子样,轿顶上用红布作成尖形顶子,俗称“晾轿”。
  婚礼之日,天未亮列仪仗,男方准备的猪肉、挂面、酒各两份,用红线或红色的丝布线类包扎,然后带着这些礼物去女家迎亲。女方设早点、茶和果品等款待新郎。伴郎等随行人员要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拿走女方家的发面、劈柴、灯泡,意为添财。现在讲究婚姻自主,大多数女家早在娶亲前一日就准备了这些物品。新媳妇不分冬夏,穿上大红棉袄棉裤上轿同往。穿衣时,每件上衣口袋都不能空,男方要事先在每件衣服的上衣口袋中装上现金。临行前,女家将男方带去的猪肉、挂面、酒分出一份给男方娶亲的带走。迎娶途中,如遇另外娶亲者,新郎之间必互换物品。路遇庙宇、坟墓、水井等都要以红毡遮障。轿车进院后有的新媳妇为取“福”之意,用衣襟兜个斧子,由送亲者扶下轿车,在火盆上烤手或跨越。尔后,天地桌上置花瓶、香炉、蜡烛、供品、弓箭、斗、秤等物,新媳妇手持宝瓶、胸挂铜镜、红巾遮盖头,同新郎一同“拜天地”;拜后入新房,又称“洞房”。门坎置马鞍和铜钱两串,新婚男女从上边越过后撤去,将铜钱搭在新郎肩上。门内有童男童女一对分立左右,手持枣、栗子或五谷杂粮等物向新妇撒去。新郎揭去新娘头上的盖头藏于怀中,共同面对吉方“坐福”。新媳妇洗“开脸”之后,共同进餐,称配亲饭或见面饭。主食为“子孙饺子”。当天宴席,必须是八碟八碗,即“八顶八”。主要招待女方家送亲的和那些随份子钱的男女老少。酒宴结束后,老亲少友相继散去。是夜为洞房花烛,新人要吃宽心面,这种面白水煮成,无菜无油,缺盐少醋,意即互相包容。亦有取笑者谓之“闹洞房”。翌日晨宴称“下马席”,亲友列坐,新郎新娘逐人叩头,分大小辈,受拜者必赏以金钱、首饰等物品。
  不过,现在迎亲则花样翻新。一般都是小车娶亲,只有讲究的人家,才会请乐队、抬花轿。男方来到女方家,女家多半会由亲姐妹或至亲小孩数人守在房门口。新郎就会把事先准备好的红包一一送出,待满意后,房门就会大开,迎接新郎及男方娶亲宾客。吃过早宴,女家就招呼请来的亲友上车送新娘。新娘则头戴红盖和新郎相携,或坐汽车、或坐自行车、或骑马,再一路吹吹打打或浩浩荡荡来到男方家。
  接亲的队伍将要到达新郎家门口时,男家鸣炮动乐相迎。花轿停在新郎家的堂屋门前,男家请来的年轻美貌的伴娘上前掀起轿帘,将新娘搀下轿来,傧相上前赞礼,宾客将事先用红黄各色纸剪碎的纸屑掺以五谷杂粮向新郎、新娘身上抛洒,谓之“散花”或“打煞”,将新人送入新房。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酒泉市关于民俗文化的文史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