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文的发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632
颗粒名称: 回鹘文的发现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312-314
摘要: 1911年,俄国突厥学家马洛夫在甘肃酒泉文殊沟(今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辖区境内)所得回鹘文写本《金光明最胜王经》(简称《金光明经》)是难得的裕固族古代文字珍品,现存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另外两页为瑞典考古学家别尔格曼于1927至1935年间在甘肃所得,现存斯德哥尔摩民族学博物馆。此经纸质粗厚,呈黄褐色,保存良好。字体为回鹘文楷书体,几近于刻本体,清晰易读,语言古朴流畅。 在酒泉还发现过另一件裕固族古文字珍品。1943年西北科学考察团赴敦煌考察,路过酒泉时,考古学家向达先生发现了镶嵌在酒泉东城门洞两侧门边上的回鹘文《大元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直到1955年酒泉整修街道、拆除城门楼时,两块石碑始被拆下。回鹘文《大元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现存酒泉市博物馆,碑文用汉文和回鹘文。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语言 裕固族

内容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甘肃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开始有一部分回鹘文文献问世。敦煌出土的回鹘文献约占整个(包括新疆)出土回鹘文献的三分之一,这些回鹘文献是裕固族珍贵的历史记忆遗产。
  1911年,俄国突厥学家马洛夫在甘肃酒泉文殊沟(今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辖区境内)所得回鹘文写本《金光明最胜王经》(简称《金光明经》)是难得的裕固族古代文字珍品,现存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另外两页为瑞典考古学家别尔格曼于1927至1935年间在甘肃所得,现存斯德哥尔摩民族学博物馆。此经纸质粗厚,呈黄褐色,保存良好。字体为回鹘文楷书体,几近于刻本体,清晰易读,语言古朴流畅。经文译自唐义净的10卷汉文本。译者为10世纪回鹘著名学者别失八里(北庭)人胜光萨里。甘肃酒泉文殊沟发现的抄本写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抄经地点是敦煌。由于现存回鹘文文献绝大多数为断简残篇,所以此抄写本就显得弥足珍贵。法国学者沙腕认为《金光明经》是裕固族先民“萨利回鹘的遗物”;中国学者认为这部佛经虽然是别失八里(北庭)人胜光萨里译自汉文,但是抄写时间是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新疆的维吾尔族在此之前200年就全部改信伊斯兰教,所以它的抄写者不会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人,很可能是裕固族先民中的佛教徒,这份文献说明裕固族直到清朝初期至少在宗教界还使用回鹘文。
  在酒泉还发现过另一件裕固族古文字珍品。1943年西北科学考察团赴敦煌考察,路过酒泉时,考古学家向达先生发现了镶嵌在酒泉东城门洞两侧门边上的回鹘文《大元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直到1955年酒泉整修街道、拆除城门楼时,两块石碑始被拆下。回鹘文《大元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现存酒泉市博物馆,碑文用汉文和回鹘文书写。此碑立于元顺帝至元二十一年(1361年),立碑人为唐兀(西夏)族人善居。此碑记录了一个唐兀族家族自西夏灭亡后,到元朝末年150年间,6代13人的官职世袭及其仕世元朝的情况,为我们了解元代河西走廊地区唐兀族的活动和回鹘语文的使用情况提供了珍贵史料。据学者研究,此碑的汉文为释教禅师所书,回鹘文撰写者是肃州信奉佛教的裕固族先民撒里畏兀人。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辑包括:刘继卣绘画经典《酒泉》组画 、史事漫忆、人物春秋、行业纵横、非遗集萃、区域仿古、史地考述、民俗拾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