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大仓、行署大院和专家楼的历史变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573
颗粒名称: 县大仓、行署大院和专家楼的历史变迁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8
页码: 221-228
摘要: 原酒泉地区行署大院的办公大楼建于1958年3月,10月底竣工,11月初,行署机关开始入驻到大楼里办公。这座大楼建在原县大仓一号小廒房的旧址上,由酒泉地区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承建。从酒泉地区行政公署入驻行署大楼的那一年起,历经半个多世纪,这个大院里一直是酒泉地区党政机关所在地。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行署大院

内容

县大仓、行署大院和专家楼的历史变迁
  张万生
  原酒泉地区行署大院的办公大楼建于1958年3月,10月底竣工,11月初,行署机关开始入驻到大楼里办公。这座大楼建在原县大仓一号小廒房的旧址上,由酒泉地区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承建。从酒泉地区行政公署入驻行署大楼的那一年起,历经半个多世纪,这个大院里一直是酒泉地区党政机关所在地。
  行署大院的位置就是现在仓门街向北250米处的丁字路口,这里曾经是明朝肃州卫驻军的营房。到了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1年),朝廷都御史、出使甘肃巡抚、统管西域边关的大将程富,在这里主持修建了收购和储藏皇粮的仓廒大院,老百姓就把这里叫做县大仓。经清朝和民国时期不断增修,这里共建有大嗷房六座,小廒房两座,东西两排各四座,都编有仓号。仓瘢大院占地200多亩,西面建有守卫仓廒军营的中军帐,营门两侧有哨所,人们把这条南北走向的巷子叫哨门巷子。因为这个巷子在县大仓的背后,以后又把它称为仓后街。仓瘢大院院门的东面有老百姓缴纳皇粮的通道,明清时期老百姓把它叫做皇粮小路子。仓廒的主大门向南宜通西大街,人们就把这条巷子叫仓门街。一号小廒房和二号小廒房在东西一条线上排列着,二号小廒房的南面,即仓廒大院院门口西面有一条行人小道直通哨门巷子,叫仓房小路子。路北建有一排瓦房,是收缴皇粮和分发皇粮的办公场所。
  1995年酒泉地委行署大门外观1949年9月25日,酒泉宣布和平解放后,这个仓廒大院仍然是酒泉城里8万多人的粮油仓储基地。随着新政权的建立和城镇建设规划布局的调整,1952年,县大仓开始陆陆续续搬迁到东大街清真寺周围的儿座教堂里收购和储存粮食。1952年起,仓廒大院片区内的三号大廒房做了部队的物资仓库;1953年初,四号廒房和六号廒房关押着解放军剿匪时俘获的10()多个犯人,五号廒房被改修为行政公署的大礼堂;到后来,整个仓廒大院,就逐步成为酒泉地区行政公署和酒泉县政府的办公场所。
  追溯酒泉地委和行署机关筹建的往事,不仅可以窥见古城布局的一斑,也可以了解到行署机关的历史变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2日酒泉地区工作委员会正式组建(简称酒泉地委),办公地点设在古城西南角的高台城隍庙(今地区医院所在地)。1950年乂设置了行政专员公署,入驻在武威城隍庙(今地区医院所在地)办公。
  1949年10月2日,酒泉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办公地点设在仓门小路子南面(即现在区政府所在位置)。这里原有的明清时期的肃州卫指挥司衙门,经过简单修缮,就成了新生人民政府的办公场所。
  到1950年7月,酒泉地区(包括玉门油矿)各个县政府相继成立,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地委和行署的各个工作机构也都相继设置和组建。1951年10月,酒泉地委和行政公署陆续从城隍庙一带搬迁,先后入驻到了仓廒大院的一号小廒房片区,人们就把这个大院称为行署大院,仓廒大院的大门被称作是行署大院的大门。
  1955年10月,酒泉专区和武威专区并入张掖专区。1958年1月,原酒泉地区领导刘文山、杨志范、曹布诚等召开会议,筹划酒泉市政府(地级)办公楼修建事宜。会议决定拆除原县大仓的一号小仓廒,并在原址上修建一座办公大楼;同时也确定了酒泉县政府在仓房小路子以南的地段内,改造和修建办公场所;在县政府的东北角和行署大院西南侧进行前期的拆除、规划和设计,修建一所较有档次的招待所。
  1958年,以行署办公大楼为主体的建筑工程全面开工。经过七个多月的紧张施工,10月中旬,酒泉城里第一座标志性的办公大楼基本竣工。大楼高高矗立在大院北面正中十三级台阶的高台上,东西走向,长45米,上下三层由木制楼梯相通,整体为砖混木结构。楼内的地平用杏黄色木板铺成,门窗全为木制,门为赭红色,窗子为蓝色。由于这座大楼是酒泉的第一座高层建筑,受当时各方面条件的局限,大楼内没有供暖设备,靠铁皮炉子取暖。整个楼房的装饰也比较简陋,办公室和会议室都显得有些局促。
  大楼东面为一排南北走向的平房,是行署财政局、民政局、兵役局、教育局等单位的办公场所。大楼西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通道,直通大楼北面的住宅区。整个大院经过平整后,铺上了红砖。大院院门的两旁,东面是收发室,西面是值班室。院内虽然房屋不多,但布局井然有序,栽有常青树和槐树,又有花坛和一些碑牌装饰,显得宽敞明亮,呈现着生机昂然的景象。
  走出行署大院,向东是原来的皇粮小路子,向南是仓门巷子,向西是仓房小路子,形成丁字形的街巷。皇粮小路子和仓门巷子经过拓宽,去弯取直,笔直的马路铺上了柏油,结束了七坑八凹、尘土飞扬的历史。
  1961年11月底,甘肃省委决定恢复酒泉地区行政公署建制,同时恢复酒泉市(县级)人民政府和金塔县人民政府。12月底,仓门街行署大院的门口挂起了中共酒泉地委和酒泉行政公署的牌子。
  1957年,苏联专家到酒泉帮助勘察设计卫星基地,同时在酒泉境内进行地质勘探,寻找铀矿石,勘探金属矿产的储量和石油的储量。为了给苏联专家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省委决定要在酒泉为他们修建一座较有档次的专家楼。省财政厅拨出专款,省政府指令由甘肃省建筑设计院勘察设计,拿出建筑图纸,指派专人监理修建。
  专家楼于1958年9月动工修建,由酒泉地区建筑安装公司承建,次年6月上旬全面完工。楼体为东西走向,高三层,长45米。一楼有一个较大的餐厅和炊事操作间、洗漱间,还有供专家进餐的六个小包间;二楼有会议室、会客厅、专家办公室、客房、卫生间等;三楼全是客房,有单人间、双人间、卫生间等。宾馆院内西面建有停车库,南面有商品小卖部,院内建有两座花坛。大门造型为几何型,高大雄伟,门房设有门卫,24小时有人值班。大门向东直通北大街。
  这座专家楼是省政府督建的工程,工程质量比较好,楼内设施齐全,装修独具特色,是当时甘肃河西地区比较出名的宾馆,前来酒泉视察工作的各级领导大都入住在这里。1959年10月至1960年3月,有8位苏联专家在专家楼住了半年时间,后来由于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全部撤走了。接着,国内的一些核物理专家和空间技术专家时常入驻在专家楼三楼,在这里开展一些科研工作。
  1963年秋季的一天夜里,行署办公大楼一楼的办公室突然起火,时间不大,火势已经蔓延到了大楼西面的二楼。大楼后面住宅区的机关干部们见大楼起火,都纷纷跑来救火,从办公室抢救搬运东西。凌晨4点钟左右,大火已经蔓延到了整个大楼。大楼周围的居民、职工、干部都勇敢地冲向火灾现场进行灭火。到清晨6点钟左右,玉门油矿的消防车才赶到现场,这时大火已经基本扑灭。这场大火使大楼的所有门窗和地板全部烧毁,只剩下没有坍塌的楼房框架,火灾损失达100多万元,幸好没有人员死亡,只是赶来灭火的驻军官兵中有几位受了轻伤。
  火灾原因分析:一种可能是工作人员用煤油炉子烧水时,没有把炉子彻底熄灭,就放进了桌柜里,点燃桌柜引起火灾;另一种可能是打印室的纸篓里有人扔进了没有完全熄灭的烟蒂,引燃了废纸。总之,这些分析都没有一点证据,只是对有关工作人员做了一些排查和怀疑。
  事后,酒泉地委在西楼(即专家楼)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和部署重新修建行署办公大楼的问题,会议经讨论达成共识:一、原行署大楼的火灾不是人为纵火,是各种安全措施不到位造成的,对大楼内值班的三位负责人的降级处理是合理的;二、火灾后对大楼框架能否继续使用的评估和测算也是准确的,可以对办公大楼的门窗和内部进行改造和装修,把一楼西面的会议室改建为大礼堂;三、行署大院内的平房全部拆除,由城建部门对大院内房屋布局重新规划设计,行署筹集资金,东面修建一座综合性的办公大楼,在行署大楼北面原部队仓库地址上修建两排平房,做地委和行署的家属院;四、在原行署礼堂的位置上(即五号仓嗷)改修和扩建供暖的锅炉房,保证片区内的供暖;五、修建工程必须在1965年的6月底全面完工,7月1日,地委和行署要在新礼堂内召开中国共产党建党44周年庆祝大会。
  1964年4月,行署大院内的修建工程拉开了序幕,酒泉地区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的三个施工队同时开进了行署大院。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崭新的行署办公大楼、综合办公楼、行署家属楼于1965年的6月全面竣工。
  重新装修后的行署大楼,外部是银灰色;大楼里雪白的墙壁下方是1米高的绿色墙裙,地平由带各种花纹的水磨石磨制而成;办公桌椅为杏黄色;门窗为赭色,窗子上统统配着草绿色的窗帘;楼内照明统统为日光灯;室内都装上了银灰色的暖气片。
  大院东面,用红砖砌成的综合楼高四层,南北长约60米,行署财政局、民政局、教育局、劳动局、监察局等,都在这座大楼里办公。
  行署大楼北面的家属院,东西走向面对面排列着两排平房,每一排又有八个小院。南一排的中间有一个较宽阔的大门,走进长方形的大院,东头和西头各修着一个亭子,大院中间供车辆和行人来往通行。家属院东北角的半截巷子直通北大街。
  行署大院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风风雨雨,走过了半个多世纪。改革开放以来,酒泉的方方面面都呈高速发展之势,人口也急剧增长,为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酒泉地委和行署做出了 “跳出老城建新城,建好新城带老城”的战略部署,开始筹划和建设新城区。
  新世纪开启的2000年,新城区的规划建设已初具规模;2002年,酒泉地区改为酒泉市;2003年夏天,酒泉市委和市政府正式搬迁到了新城区的办公大楼。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辑包括:刘继卣绘画经典《酒泉》组画 、史事漫忆、人物春秋、行业纵横、非遗集萃、区域仿古、史地考述、民俗拾零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万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