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和玉酒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441
颗粒名称: 林则徐和玉酒泉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8
页码: 91-98
摘要: 作者记述了林则徐和侄子林钱茂,将新疆的玉石运往酒泉,在酒泉经营玉的生意的来龙去脉。
关键词: 文史资料 肃州 林则徐 玉石

内容

林则徐和玉酒泉
  秦国顺
  林则徐,福建福州人,我国清代著名爱国将领,是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他的精心授意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源写成《海国图志》,详细阐述对外开放思想、世界各国地理交通状况和武器轮船制造技术。当时,此书被中国留学生带往日本,得到日本高度重视和效仿,促使日本后来发展成为世界科技强国。酒泉图书馆藏有最早的《海国图志》线装本全套十五册,绘制有古代世界地图、通往西方各国的海陆交通路线图、轮船大炮制造各部件工艺及组装使用图谱,对于研究清代政治、外交、军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林则徐因极力主张禁烟及坚决抗击英国外来侵略,道光帝听信琦善、奕山等议和派谗言,将他革职发配新疆伊犁充军。1841年8月,林则徐从杭州启程赴戍,他走的路线是古丝绸之路中线,即从杭州到洛阳,从洛阳到西安。在西安一再停留,将郑夫人和大儿子林汝舟留在西安,次子林聪彝、三子林拱枢随同西行。1842年5月携马车7辆,拉上图书、行囊,从西安经兰州、凉州(武威)、甘州(张掖)、肃州(酒泉)、嘉峪关、玉门、瓜州(安西州),从瓜州经柳园、星星峡进入新疆哈密,直到伊犁。在漫长艰难的行程中,先后得到兰州、凉州、瓜州等地方官员热情接待,其他地方官员冷眼相看,置之不理,十分冷清。
  1842年8月,林则徐进入肃州境内,在高台(当时属肃州管辖)短暂停留,到临水(临水驿)吃午饭,经三墩进入肃州城。当天晚上住北关车马店,因肃州海关办事处设在此处,往来官员商贾众多,不便长久住宿,于是次日搬进东大街新维修的关帝庙。
  林则徐在肃州城停留共三天,主要做了以下事情:一是回复发送信件,给身在西安的郑夫人发信告知路途行程情况。此时,他收到广东好友寄来的信件,得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痛心疾首,为时局担忧,随即复信。此信后来被收信者阅后遗失,现无从得知详细内容。二是维修改造车辆。他深知出嘉峪关是“小石礧可,无一平路。”,出关便是“一望皆沙漠,无水草树木”,车辆需改为当地往来美内外人民通常使用的轮距,于是将车轴换成长轴,“左右车轮皆离车箱一尺”,这样行走时飞溅起的石子不会卡住车轮。车体加长加宽,以减轻颠簸,昼夜长行。“大车车箱,长约五尺,宽约三尺,自地至车辕,量高三尺,自车箱至篷顶,量高四尺五寸。”还更换了车床上损坏的牛皮绷带。三是求医治病。他当时多病缠身,患有疝气、疟疾、鼻息肉,到西北气候干燥地区更是频繁发作。他到附近一中药铺,中医却难以下药,因鼻息肉需清火用凉药,而治疗疝气和疟疾需用热药,相互排斥矛盾,中医无奈给开了温性药,对于祛病健体疗效不大。四是考察酒泉郡故址,游览城内外名胜古迹。
  他在肃州期间秘密做的一件至今不被众人所知的事是:将本家曾托付给他、随他从军营出来的侄子林钱茂悄悄留居肃州。他当时考虑出关后凶多吉少,后果难测,就决定将林钱茂留下来,并留给马车一辆,一方面为安全,另一方面给他收集通报关内时局动态信息。同时他看到邮电街一带有大量玉作坊,就去详细考察,欣赏精美玉器,了解玉料来源及玉器销售情况,要求林钱茂在他们走后去做玉石生意,以维持生计。
  肃州官员未能出面接待林则徐,恐怕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肃州新任知州拥护朝廷议和派,反对林则徐等主战派。既顾及政治阵营,又怕朝廷知道了追责,影响自己的仕途。二是《南京条约》的签订已波及到肃州,故对落马的他心存偏见。
  之后,林则徐经肃州安远寨墩、上腰墩、大沙河墩,到嘉峪关内下车,仔细察看关内情况,并登上城楼遥望塞外,更是满目苍凉,之后换骑策马出关。离开嘉峪关时赋诗二首,其中一首后来被毛泽东亲笔题写。内容如下:东西尉侯往来通,博望星槎笑凿空。
  塞下传笳歌赦勒,楼头倚剑接崆峒。
  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林则徐两日后途经双井子、火烧沟、红山子、赤金到达玉门。路上看到七零八落的人家,不时遇到拉运玉石的牛车、马车,真可谓车水马龙。但得知本地已经不产玉,运送的全是新疆和田玉,于是作诗一首:脂山无片脂,玉门不生玉。
  荒芜几人家,如棋剩残局。
  此时,他还收到在新疆充军的好友邓廷桢自伊犁的来.信,他以诗代书进行了回复。
  林则徐到瓜州(安西州),得到州牧黄火炳热情接待。黄火炳是个爱国官吏,英军攻陷浙江三城后,曾经要求赴前线抗敌,未获批准。黄火炳对林则徐十分尊重,亲自郊迎,并到行馆中拜访,出示自造飞枪、火箭和去冬禀请从军之稿。林则徐很是感动,称他是有志之士。离开瓜州的路上,林则徐从震耳的隆隆乱石声中,仿佛听到危难的祖国在呻吟呼唤,他赋诗一首:沙砾当途太不平,劳薪顽铁日交争。
  车箱簸似箕中粟,愁听隆隆乱石声!他经瓜州白墩子、红柳园,在柳园太清宫住宿一夜。后经马莲井、星星峡进入新疆。
  林则徐到达新疆后,受到伊犁将军布彦泰的重用。当时在新疆的任官,均为皇亲国戚子弟,权力特殊。林则徐想通过做出实绩得到布彦泰的认可,从而争取朝廷放归。期间,他主要兴修水利,勘地屯田。
  他首先负责治理喀什河,主持修建龙首段工程,即玉龙喀什河龙口渠首。在3000多米的首段工程施工中,林则徐发现这里有大量河流玉,且质量上乘,于是在用石头镶砌石坝过程中,命人将玉石挑拣出来,专门堆放一处,然后给留在酒泉的林钱茂秘密写信,让他雇人前去新疆龙口工地拉运。当时拉运玉石的总量无从考证,但从近年邮电街施工工地出土的和田玉河流料残料推算,当时运到酒泉的和田玉不下20吨,在20牛车以上。
  龙首段工程竣工后,使当地十多万亩荒地得到开垦利用。随后,布彦泰安排林则徐进行全面勘地屯田。林则徐先后走遍新疆库车、阿克苏、乌什、叶尔羌、和田、喀什、且末、吐鲁番、哈密等地,仔细查看地貌,详细查勘地亩,查勘的地亩不计其数。
  林则徐在查勘地亩中,发现叶尔羌、且末等地也有不同质地的玉石,于是又秘密写信给酒泉的林钱茂,告诉新疆玉石的分布情况,并秘密捎带样品。
  由于林则徐和林钱茂的暗中联系,新疆和田玉被大量运进酒泉,极大地促进了酒泉玉产业的发展。加工的玉器主要销往京、津、粤、闽等地,一部分被作为朝廷贡品,一部分被地方权贵文人收藏,一部分被作为建宅镇物,还有一部分被作为陪葬品埋入地下。在林钱茂和其制作的精美玉器的带动下,酒泉30多家玉作坊不畏路途遥远艰险,纷纷前去新疆采购和田玉,当时和田玉的开采达到了历史高峰,酒泉玉产业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1845年12月,林则徐结束周勘新疆屯田事务,从哈密起程返京。1846年1月,入嘉峪关之前,接到道光帝谕旨,任命为陕西巡抚。途径肃州时随行众多,前呼后拥。林钱茂设宴款待,并送给和田玉笔筒、砚台、镇纸、手镯等器物。短暂停留后奉命凉州平息回、藏等民族动乱。
  1847年5月,林则徐被调任云贵总督,奉命抵抗英军,在赴前线的途中离世,享年66岁。有关学者认为,林则徐被仇敌广州十三行“食夷利者”买通厨师投毒害死,离世时大呼的“星斗南”三字,为福州方言“新豆栏”,即他用过餐的新豆栏街。但当时未开棺验视,无结论,死因至今是个谜。
  林钱茂生卒年月不详,他死后安葬在酒泉邮电街东十米处已有物证确认。2010年元月,酒泉大明公司在此地开挖高层建筑基础,发现一枚下底刻“林钱茂印”四字、上而刻“福”字的印章,其高4厘米,宽2厘米。字体为篆体,名字刻的粗犷饱满,刀法坚韧有力。“福”字为典型大篆,笔画平直优美,装饰性极强。印章上、下字均附带有朱砂红,“林钱茂印”四字可清晰按压拓出。
  随印章出土的器物还有大小尺寸不等的“鸟”形铜人、小铜镜、铜顶针、铜器纹饰碎片。鸟形银包金田黄石天然籽,熊猫样朱砂鸡血石天然籽,褐红皮荔枝状田黄石,寿山石胭脂盘。加工成形的和田玉牌、玉鼓、玉锁。未成形的玉镜、玉刀、玉剑。造有“诚”、“亿”、“义”等字样的琉璃小圆牌,红、绿、蓝、紫等开眼琉璃珠子。黄、绿、褐、黑釉瓷灯、酒器、笔筒、瓷瓶、瓷碗等。西域名贵金黄色香饼、绿檀木块。象牙簪、象骨铲、象骨牌、仙鹤腿骨、狼牙、羊骨、牛骨、马骨、骆驼骨。花岗岩石人头等。显然,此处之前已被人多次盗掘,金银等珍贵器物被盗掘一空,一些珍贵物证不明去向。
  从出土物件分布情况看,此地为林钱茂家族墓葬群,每个墓坑中均有不同数量和田玉出土。墓坑规模大小不一,坑形各不相同。有并排墓,有棺上棺。有男主人墓,有女主人墓。墓群庞大,墓圹众多,延续时期之长。是一个大家族之墓,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名门望族之墓。
  从出土的田黄石、鸡血石、象牙、象骨、鹤骨等陪葬品产地特点判断,林钱茂祖籍福建无疑。因酒泉当地不出产这些东西,即使丝绸之路商贾携带过来,只会用于交易变现,不会埋入地下,这或许与林钱茂家乡葬俗和生前喜好紧密相关。又从出土的青花碗残瓷上绘制的“道光通宝”钱纹图案文字判断,林钱茂为清代道光年间人,与林则徐生年所处时代完全一致。
  由此看出,林钱茂在林则徐的指点扶持下,后来发展成为酒泉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玉石商,是酒泉玉产业和玉文化的佼佼者和领头人。
  2010年在酒泉市邮电街附近出土的林钱茂私印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辑包括:刘继卣绘画经典《酒泉》组画 、史事漫忆、人物春秋、行业纵横、非遗集萃、区域仿古、史地考述、民俗拾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