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城防司令朱声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240
颗粒名称: 酒泉城防司令朱声达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4
页码: 107-110
摘要: 酒泉城防司令朱声达的个人生平传略。
关键词: 肃州 文史资料

内容

酒泉城防司令朱声达 刘生平 朱声达,汉族,1914年出生于湖北省江陵县张金河村一个贫农家庭。从小就给地主放牛和打短工,受尽地主的剥削和欺凌。1931年10月,他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先在红三军九师当勤务兵,不久调师部警卫排,给师长段德昌当警卫员。由于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深受贺龙喜爱。1933年起,先后在六师、四师任班长、排长和警卫连长,参加了开辟湘鄂西根据地的工作;在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中,他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并参加了红二、六军团的长征。
   1938年,在一次战斗中,他左臂、左手受伤致残。
   解放战争时期,朱声达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三旅参谋长、第五旅旅长。1949年2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三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隶属第一野战军建制,独立第五旅改为第九师,朱声达任师长,王赤军任政治委员。
   9月25日,三军九师驻酒泉并组建酒泉城防司令部,朱声达任酒泉城防司令。同日,酒泉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朱辉照任主任,朱声达与高闻天、刘长亮、刘文山任副主任,执行剿匪肃特、维护社会治安、建立人民政权、参加生产建设等任务。
   当时正是新旧交替、百废待兴之时,人民政权正在建立之中,社会治安任务十分繁重。国民党暗藏特务破坏活动频繁,反动势力内外勾结,企图破坏新生的人民政权。朱声达坐镇指挥,日夜加强巡逻,严防土匪和国民党散兵游勇骚扰和破坏,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新生人民政权的建立。1950年2月,酒泉分区剿匪指挥部成立,朱声达任司令员,酒泉军分区司令员毛少先任副司令员,中共酒泉地委书记刘长亮任政委,酒泉分区专员刘文山任副政委。剿匪指挥部所属部队与人民解放军三军骑兵大队、骆驼兵团及各县民兵紧密配合,与土匪进行了近百次战斗,彻底平息了匪患,保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1953年,朱声达入朝作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军七师副师长,同侵朝美军浴血奋战,立下了新的战功。回国后,任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7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改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朱声达参加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宁夏军区的筹建工作,调任宁夏军区司令员,并担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在此期间,他认真贯彻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建军方针,大力加强部队、民兵建设,经常深入基层,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绩。1960年,军区机关搬迁到荒无人烟的西夏区后,他大抓植树造林,绿化营区,成果显著,受到各方赞誉。他在宁期间,注重搞好军政、军民关系,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和宁夏地方党政领导关系密切,同各族人民打成一片,为宁夏地区的建设、繁荣和安定团结做出了重大贡献。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林彪“四人帮”及其在兰州军区和宁夏的追随者,歪曲事实,颠倒黑白,给他强加了“贺龙死党”、“贺龙在宁夏搞'二月兵变’的黑千将”、“同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杨静仁、马玉槐结成死党,狼狈为奸”、“保护杨静仁、马玉槐一小撮走资派”、“挑起武斗,镇压造反派”等许多莫须有的罪名,煽动不明真相的革命群众,冲击军区,进行揪斗,对他进行了无情打击和残酷迫害。
   1968年元月,“中央文革”让朱声达、江波、何其仁等同志到空军学院中央办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宁夏班”接受批判教育。7月间又到海运仓总参招待站继续检查“错误”。1969年10月,林彪发布“第一个号令”后,又以疏散为名,将他们三人下放到陕西省蒲城县独立师农场强迫劳动4年。直到1973年10月才分配他到甘肃省军区任副司令员(降职使用)。粉碎“四人帮”以后,他向中央提出了申诉。经复查,中央对朱声达等同志的问题作了平反决定。
   1979年后,朱声达曾任甘肃省军区顾问组组长和甘肃省政协副主席,于1983年10月离职休养。1985年1月,中央军委晋升他为正兵团职(从1983年10月离职休养算起)。1985年1月21日,朱声达与世长辞,终年70岁。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六辑

《肃州文史第十六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栏目包括:世纪回眸、人物春秋、往事钩沉、区域访古、农业水利、文化旅游、民俗拾遗。

阅读

相关人物

刘生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