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农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 第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042
颗粒名称: 赵农官
分类号: K291.442;K928.72
页数: 3
页码: 79-81
摘要: 简述了赵农官救济当地贫苦村民和修建中渠堡子的一生。
关键词: 酒泉 历史 古城镇

内容

赵农官
  赵农官,姓赵名乃支,中渠人氏,当地后人尊称他为农官爷爷,他和麻脸农官奶奶一生信佛。有薄田60-70亩,一年劳动所得全都用在了救济当地贫苦村民和修建中渠堡子行善积徳事宜上。
  《乾隆重修肃州新志》第四卷“水利”中记载:“中渠堡辖下花儿坝,源流系红水河之水,并泉水,沟分七道,内名:东沟、闸渠沟、火烧沟、砌石头沟、前所沟、红庄沟、崔家沟”。
  这与现今在世的老人回忆略有出入。在旧社会,中渠分为七沟,即上三沟有任舍沟、砌石沟、朱家沟;下四沟有流沿沟、闸渠沟、官沟、夏沟。或许,这是历史变迁所致。又把每沟分为一片,推选一名人士分管该片的社会活动,这人便称为乡爷。七沟总推选一位有名望的人当总管,称为农官。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常常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需要解决,议事地点就集中在古老的中渠堡子,具体有水利总管即农官来主持解决。还把每年正月初九(即上九会)这天定为新选水利总管日,从即日起选出的新一任水利总管主持一年的水利协调和各片的政治活动。
  我们所知道的中渠堡子最末一任农官为赵乃支,即赵农官。关于赵农官以前的事和先辈们在中渠堡子的活动已无法了解和査证。
  相传,赵农官将自己一年所获得的粮食,用一舍仓储放。凡遇无粮贫民向他求救,他都是让其自己从舍仓下一洞口用木棍戳取,待来年秋季有则归还,无则再不过问;凡遇无地耕种、无依无靠过不去日子的村民,都可以到他那儿吃饭,帮他补修佛堂,为此,许多无依无靠村民借以存活了性命。
  相传,民国时期的一天,穷苦人出身的赵乃斗,帮农官在堡子门前挖井脱土坯,将井挖至一人深时,挖到一口缸,打破后是一缸硬似石头的黑东西,便抛扔在了外边的马路上。赵农官办事回来,无意间将路上的黑石头踢了一脚,发现是银锞子。就问赵乃斗,赵乃斗一边挖井一边说:“那个闲人,把石头埋着一缸,还埋了这么深。”农官让赵乃斗从井坑里爬上来,笑嘻嘻地说:“你忙呼半天了,今天就别干了,再叫上个人一块到三墩看戏去。”说着就从长衫下掏出两张官经红票子(一元当一千元用)递给赵乃斗。赵乃斗拿在手上高兴得不得了,跑跳着找人看戏去了。赵乃斗走后,赵农官将银锞子拾起用前襟兜着藏在了北楼无量殿夹墙中。此后,老人们亲眼所见,赵农官维修北楼时曾用过一部分,所剩后来不知去向。
  1949年10月,赵农官坐死在了自己家中。死后人们发现,他颌骨下支着一把香,安详的神态似一尊佛像。他留有一女,后被人贩子卖到了内蒙古包头市。
  至今,中渠人仍对这位德高望重的农官爷爷念念不忘。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 第十五辑

《肃州文史 第十五辑》

本书为肃州(今酒泉市)的一部地方史志。内容包括:人物春秋、往事钩沉、区域访古、地方揽胜、史实考证、民族宗教、民俗撷粹、编读往来。

阅读

相关人物

赵乃支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内蒙古
相关地名
包头
相关地名
中渠堡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