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后中国战场的形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 第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999
颗粒名称: “七七”事变后中国战场的形势
分类号: K291.442;K265
页数: 4
页码: 22-25
摘要: 简述了七七事变后中国战场的形势变化以及日本侵略者的战略转变。
关键词: 酒泉 历史 卢沟桥事变 国共合作

内容

人们不禁要问:这么多日本间谍在这个时候潜入额里子河干什么呢?只要看一看“七七”事变后中国战场的形势,就会得到明确的答案。
  原来,“七七”事变后,倚仗其明显的军事优势和战争初期的“赫赫战果”,日军大本营在一片欢呼声中狂妄叫嚣“二、三个月打败中国”。尽管在日军的强大攻势面前,战局对中国非常不利,但由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策略,特别是《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成为中国人民抗战的根本方针。7月8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全国军民团结抗日。8月17日,周恩来迫使蒋介石在庐山会议发表准备抗日的讲话。5月25日,国共达成协议,将陕甘宁边区的红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22日,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告正式成立。10月初,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纷纷奔向抗日前线,开展声势浩大的游击战争,给日军以当头一棒。与此同时,国民党军进行了淞沪抗战,组织了太原、徐州、武汉等保卫战,取得了台儿庄大捷等胜利。虽然蒋介石采取了消极抗战的策略,但在全国人民“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呼声中,在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浴血奋战下,日军在占领大片中国领土后,战线拉长,兵力不足,其吞天的野心和捉襟见肘的实力形成了无法解决的矛盾,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拖住了日本人的腿脚,速战速决变成了持久战。在这种情况下,1938年6月,日本首相近卫文磨控制下的侵略战争智囊团“昭和研究会”在给内阁的咨询报告中,出了一些新点子。其中,《关于处理中国事变的根本办法》中讲,“虽然在徐州会战中我军取得了胜利,但是残败的国民党政府还在呼喊抗日,毫无投降之意。从事变以来的经过,中国国内政治情况和列强对国民政府支援的实际情况看来,事变的长期化不可避免。而且世界上的国际形势,越来越险恶,我国的国民负担越来越加重”。面对不妙的形势,研究所出了许多点子。其中的一点是“与其进攻汉口,不如退而采取防御的态势,对中国内地的军事、经济据点采用飞机轰炸或其它更经济的方法,这才是明智的办法”。日军大本营灭亡中国、统治满州的野心是不可能改变的。之后,武汉三镇及大批中国城市又相继陷落。对智囊团提供的“明智办法”,大本营采纳了许多,其中就包括秘密占领额里子河,以实现其夺取酒泉、河西,切断苏联援华通道的计划。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 第十五辑

《肃州文史 第十五辑》

本书为肃州(今酒泉市)的一部地方史志。内容包括:人物春秋、往事钩沉、区域访古、地方揽胜、史实考证、民族宗教、民俗撷粹、编读往来。

阅读

相关人物

近卫文磨
相关人物
蒋介石
相关人物
周恩来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昭和研究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陕甘
相关地名
武汉
相关地名
徐州
相关地名
太原
相关地名
日本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