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民风民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812
颗粒名称: 敦煌民风民俗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2
页码: 167-168
摘要: 陈鹿雅先生不吝笔墨,为我们详细记录了当时敦煌的民风民俗。
关键词: 文史资料 肃州

内容

除上述农村经济、商业和矿务等关乎国计民生的大政之外,陈鹿雅先生还不吝笔墨,为我们详细记录了当时敦煌的民风民俗。其中有关四时风俗,与《重修敦煌县志》所载有关内容相类,惟后者更为详尽而已,兹不赘述。但仍有两条为其他史料所未见: ——普通妇女,服装俭朴,未出嫁前垂辫,嫁后梳髻,嫁衣亦少,且无首饰,布衣缠足,身段婀哪,颇有病态之美人姿。年内,有数妓女新自北平来,服装入时,当地朴素风恐特受其影响。(按:十年后,吕钟先生修纂《重修敦煌县志》,其中记载:“甘肃风俗,以河西为最奢;关外三县,以敦煌为最甚。”“男女衣装,年有更易,金钗玉珥,锦衣绣裳,每逢节令,灿烂夺目。”) ----缠头妇女全为天足,头披纱巾,颇类印度装,惟眉目脸庞,较诸印女殊觉清秀而白洁。有能用汉语唱《送郎曲》者,清脆可听。其词略为:一、我送大哥大门外,手(儿)里提着水烟袋。唏哩呼噜吃两袋,眼里眼泪流下来。二、我送大哥大门外,手拉手儿不丢开。我问大哥几时来,今年不来明年来。三、我送大哥黄草坡,黄草坡上黄羊多。一只黄羊两只角,哪有小妹送大哥!闻者有问何许人氏,唱者复带哼带答云:“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瓜,库车的羊高子(维吾尔族呼女子之称)一枝花。”可谓浪漫潇洒,别具风格矣。
  所录唱词虽简短,但从其语音、语汇以及所反映的生活已见出鲜明的时代风貌和地域特色了,其间昔日敦煌“华戎所交一都会”的殷富繁华仍依稀可辨。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内容分为世纪回眸、人物春秋、往事钩沉、区域访古、文化撷粹、地方民俗六部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