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旅行家鄂本笃与酒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700
颗粒名称: 著名旅行家鄂本笃与酒泉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8
页码: 96-103
摘要: 讲述葡萄牙人鄂本笃到酒泉考察的经历。
关键词: 文史资料 肃州

内容

著名旅行家鄂本笃与酒泉
  何端中
  一九八O年秋天,美国著名作家、卡特总统的发言撰稿人史密斯及摄影师一行到酒泉旅游,在嘉峪关城楼上,作家浮想联翩,突然向陪同的中国人问道:“肃州在什么地方? ”后来又在当地政府组织的座谈会上,郑重其事的问道:“在马可波罗之后,葡萄牙人鄂本笃来到中国,经过嘉峪关,你们知道不知道?在当地人民中有什么传说?中国文献有什么记载没有? ”当他听到鄂本笃病逝酒泉,并安葬在长城附近时,感到有意外的新收获,作家又提出能不能去看看鄂本笃的墓地。其实这位西方知名度较高的旅行家,在十七世纪初,不畏艰险,跋涉千山万水,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客逝酒泉,而且留下过踪迹,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人们纪念他有更新的意义。
  鄂本笃,葡萄牙人,一五六一年生于葡萄牙的圣格尔岛。青年时代充当水兵长驻印度,是耶稣会的一名修士,他聪明能干精通印度、波斯语,熟悉中亚的历史、地理以及风土人情,受到印度莫卧尔王朝的皇帝阿克巴的器重,也给葡属印度总督、大主教毕孟太等人以突出的印象,成为他们探索丝路、调查中国的理想人选。
  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回国后写的《马可•波罗游记》在西方世界掀起一浪高一浪的“中国热”。在西方人心目中,中国是个“黄金遍地、奶油盈河”的既富庶又神秘的国家、人人向往的“天堂”o直到十六世纪,回回商人,不断的从中亚沿丝绸之路来北京从事贸易活动,传递着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文化的诸方面信息。欧洲的传教士纷纷东进。如利玛窦等人,凭他们在科学文化方面的才华,在中国受到明朝皇帝的礼遇,并同印度、欧洲传教士们联系紧密。为了弄清楚马可•波罗描述的契丹是不是中国,汗八里是不是北京等这类使西方人争论不休的问题,鄂本笃奉命东行,执行调查任务,并与耶稣会在北京的传教士利玛窦联系。
  为了这次东行顺利,鄂本笃作了精心的安排,他留起长长的头发和松密的长胡须,长衣缠头,腰挂弯刀,背负弓与箭筒,乔装成亚美尼亚商人,并取了个亚美尼亚的名字“依色阿伯德拉”。莫卧尔皇帝阿克巴对耶稣会一向友好,加之喜欢鄂本笃,他不仅对此行给了许多赞助,而且给御笔亲书多件,或致他的好朋友,或给来贡的藩王,下令沿途保护。并购得许多货物随行:这样一来是更像商人,二来沿途把货物售出可作旅费。为此又配备了两名助手。一名叫李俄格力曼奴斯,他是一名熟悉沿途风土人情的教士;一名是经商有道的戴梅忒流斯。还有仆役人员四名都是伊斯兰教徒,其中有个最忠诚的亚美尼亚人,叫亦撒克,他随鄂氏千辛万苦、无怨无悔。鄂本笃于一六o三年正月六日(明万历三十一年)告别了长官,从拉合尔启程,一路上他们和到中国做生意的商人结队同行,人数竟达五百人之多。他们带有大量骡马、骆驼和车辆,经白沙瓦到可不里(今阿富汗喀布尔),这里“百物荟萃,商贾云集”,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业中心之一。鄂本笃在这里遇到了从麦加朝圣归来的喀什王的妹妹,也即和阑王的母亲爱智哈努姆,因王妹路费短缺,故转向商人借贷,并答应归国后,加重利偿还。鄂本笃考虑到走契丹必经喀什喝尔国境,而且这里不在莫卧尔皇帝控制之下,为了取得他们的保护,认为这是个绝好的机遇,于是把货物售出,借给王妹黄金六百锭,并立了契约,注明不收利息,并与之结伴而行。王妹为人宽宏大度,到喀什嘴尔后,把当地特产玉石送给鄂本笃,其价值是借贷黄金的好几倍。他们的商队越过兴都库什山,向东北行进入葱岭,经塔什干到叶尔羌。
  叶尔羌当时“商贾如鲫、百货交汇”,是南疆的重镇,也是丝绸之路上货物集散的贸易中心,从喀布尔来的商队的大部分人就是在这里进行贸易的。
  鄂本笃在叶尔羌又与其它商人共同组织了一个新的商队。按照这里的习惯,商人往地贸易,必须组成商队始发给护照。每一个商队要推举一个首领,在途中经管全队事务。首领要向叶尔羌王交纳一定的税金,被正式任命后,就可以以叶尔羌王代表的身份,对全队人员拥有生杀予夺之权。而且参加该商队的商人又须付给商队首领若干报酬,始能参加商队,得到保护。鄂本笃在叶尔羌所参加的那个商队,共有商人172名,许多商人携带玉石,鄂本笃也将货物换成玉石。他们从叶尔羌起程,向东北经阿克苏、库车到焉耆。在这里他们遇到了几个冒充使者的商人从内地返回。这些商人谈到明朝内地的情况及利玛窦等人在北京的传教活动,使鄂本笃恍然大悟:马可•波罗所说的契丹就是他们所说的支那,从陆上亦可通行。鄂本笃怀着及其喜悦兴奋的心情,同商队一起从焉耆起程,继续东行,经过吐鲁番,于一六O五年十一月十七日抵达哈密。然后他们沿着河西走廊继续前行,不久,他们看到雄伟壮丽的嘉峪关和长城的雄姿,鄂本笃欢欣鼓舞,一行人在嘉峪关住了二十五天。陕西总督批准鄂本笃等人进入内地,他们东行一日,于一六O五年底到达肃州。在肃州他们从回回(伊斯兰教徒)商人处得知,利马窦传教士确实在北京,关于契丹、汗八里的疑问彻底解决了。便立即给利玛窦写信、叙述他们探索丝路、了解中国的旅行目的,请求予以帮助。并将此信委托一位酒泉的回民带到北京。
  利玛窦两年前从朋友信中得知鄂本笃东行的信息,现在果然安抵中国的酒泉,心情十分高兴,希望尽快见到鄂本笃。
  为了沿途的安全和方便,利玛窦立即委派了懂得西班牙语的华籍修士钟鸣礼(有的称庄民利)前往肃州迎接鄂本笃。
  钟鸣利以最快的速度抄近道赶到肃州(酒泉)时,已经是一六。七年三月三十一日了。在酒泉大街上碰到亦撒克,把他们引进简陋的住室,鄂本笃大病缠身,卧床不起,且昏迷不醒。当鄂本笃依稀听到乡音葡语时,精神为之一振,睁眼相看,方觉不是在梦中,心情异常激动,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能听到向他问好的乡音,足以使他孤悬异乡,疲惫不堪的灵魂得到慰籍。鄂本笃热泪盈眶,把钟鸣礼带来的书信吻了又吻。
  钟鸣礼和亦撒克,日夜守护在鄂本笃的身旁,给他延医疗病,侍奉汤药、调理饮食。还告诉他北京教士的生活、工作及学术活动,传达了教士们对他的致意和期望,鼓励他东下相聚。
  然而,鄂氏千里迢迢、风尘仆仆、攀高山、涉河湖、越冰山、过草原、穿沙漠、斗盗贼,风风雨雨、寒苦劳碌、疲惫饥渴,各种艰难困苦一下侵袭到他身上,终于使他病危不起,一六〇七年四月十一日,在钟鸣礼的手臂上,鄂氏安然的离开了人间,终年四十六岁。
  鄂本笃病逝的消息传开,肃州(酒泉)人民为之痛惜,明朝肃州官员组织人民,把他安葬在酒泉长城的北郊。在以后的三百年中,当地的回族人民,经常祭祀和怀念这位品格非凡的西方使者。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民都到他的墓地举行“很有趣味的典礼”。
  华籍修士钟鸣礼在安葬了鄂本笃以后就整理行装,带着亦撒克,拿着鄂本驾的残存日记和金纸十字架一付,以及和阑等三王颁给他的护照,返回北京。利玛窦看到鄂氏日记后,编成三章《鄂本笃访契丹记》收入自己笔记中,出版后在世界各地传播,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然而美国作家史密斯先生提出看鄂本笃墓地的要求还没最终满足。二十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沿丝绸之路探险中亚及我过国西部地区时,曾到酒泉专门探访鄂本笃墓地时,当然是没有找到。
  然而笔者作为几十年的酒泉居民,对此问题也断断续续进行十几年的思索和调查,借撰此文时,抛出自己见闻,以求方家鉴定。我在酒泉中学读高中时,学校农场设在当时新城乡拱拜梁(属于今嘉峪关市管辖),出于好奇心,访问当地农民,得知这里的拱拜就是回族人的墓地;而且我们住宿的帐篷就旁依这个墓地而扎。我专意观察这个墓地,尽管已剩断壁残砖,但从规模不小的土夯围墙可知墓地最少有二百平方米。从被农民拉运遗落的残砖上精美的装饰雕刻,可知当年该墓地一定很有气魄。里面的残留砖砌围墙以及举行仪式的平台都很讲究。由于这个印象,后来在我上大学时,得知鄂本笃葬处是长城的北郊,位置正是此处。近几年我和几位爱好文史的同事,又考察过几次,这儿已经被嘉峪关市的回民修成了名副其实的回族“上人”墓葬纪念堂了,也成了气势宏大的一处旅游景点,而且每年甘肃青海各地穆斯林不远千里来朝拜典礼。但他们拜的不是葡萄牙耶稣会修士鄂本笃,而是他们说的十八世纪从叶尔羌来内地的伊斯兰教上人“香大人”,而且为了证实这个墓葬是“香大人”墓,他们进行了挖掘。在我们设法看到的挖掘报告中,说该墓葬香气四溢,内有棺木,并且从各方面论证这个墓葬就是香大人的墓,可见该墓葬的主人历来是有争议的。也是从发掘报告中得知,持不同意见者认为,当地群众传说墓葬中有红十字、花棺材,这不是回教葬仪应具备的,而更像耶酥教葬礼,因为鄂本笃本人是打扮成亚美尼亚回回商人的耶稣教修士。而且更有人传说此处地名野麻湾是“耶曼湾”的讹传。因为此地从不长野麻(罗布麻)。耶曼不就可理解为耶稣教男子吗?当然,笔者只是把客观史实摆出来,如何用更专业的方法鉴别真伪,只能另当别论。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内容分为世纪回眸、人物春秋、往事钩沉、区域访古、文化撷粹、地方民俗六部分

阅读

相关人物

何端中
责任者
鄂本笃
相关人物
史密斯
相关人物
利玛窦
相关人物
钟鸣利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酒泉中学
相关机构
耶稣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北京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马可•波罗游记
相关作品
嘉峪关
相关作品
鄂本笃访契丹记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