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上的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659
颗粒名称: 大漠上的点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52-54
摘要: 一条墨绿色的公路通向核试验场区,公路旁不时有岔道,而岔道的尽头有几间小屋,凡有小 屋的地方就是一个点。大漠上有无数个这样的点。基地警卫防化团的士兵大多分布在这些点 上。辛格尔哨所就是这些点中最东端的一个。
关键词: 文史资料 肃州

内容

大漠上的点
  一条墨绿色的公路通向核试验场区,公路旁不时有岔道,而岔道的尽头有几间小屋,凡有小屋的地方就是一个点。
  大漠上有无数个这样的点。
  基地警卫防化团的士兵大多分布在这些点上。
  辛格尔哨所就是这些点中最东端的一个。
  这个哨所的兵都是优秀士兵,凡是拔尖兵都先后被连队选派到这里。辛格尔哨所是通往首爆“零点”和罗布泊的必经之路,同时也处在核试验场的腹地。每当他们身着防化服听那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感受大地震颤,观看蘑菇云的时候,尽管一天一夜不能吃饭,睡觉时防毒面具也不能卸掉,但不管是老兵,还是新兵,脖子一梗,腰板一挺,说话很冲:“你当兵享受过这份荣誉吗? ”说罢,嘴角荡起自豪的笑容。
  这里有一眼泉,名叫罗布泊第一泉,泉水碧蓝碧蓝的。战友们一年四季闲着,闲得发慌,有的是力气,有的是时间,于是,就在泉旁挖了水塘。不知从哪里弄来了鱼苗,可养了几年还没有泥瞅长得快,充其量只有泥缴大。公鸡、母鸡养了一大群,就是不下蛋;茄子、辣子、西红柿发疯一样地长,就是不开花。倒是西葫芦长得比人的大腿还粗,横七竖八摆了一地。
  这些“不长”或“疯长”都已成为历史。
  自1981年我国核试验转入地下后,哨所有了变化。房子还是过去的房子,兵还是不足一个班的兵,除了夜晚熟悉的星星和白天熟悉的几个面孔外,已经拥有了两个百余平方米的鱼塘,塘边安装了比较“原始”的水轮发电机。这台发电机还是当年的团长、军旅画家张金波亲手设计的。于是鲤鱼代替了泥啾,电灯代替了煤油灯;居室里不但有张团长亲手作的画,而且能看到7个台的电视节目,鸡开始下蛋了,蔬菜也能开花,也能结果了…… 这里最难熬的还是寂寞。哨所的哨兵对我说:“宁可扛麻袋,也不蹲哨所。”如今不知多少批老兵都走了,这里只留下他们的一串串足迹,那每一串足迹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听完一个还想听一个。老兵讲故事,是他们的专利;新兵听故事,是他们的义务。整个基地的故事,就多得数不清。正是这些故事,鞭策着一代又一代马兰人,为之拼搏乃至献身……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内容分为世纪回眸、人物春秋、往事钩沉、区域访古、文化撷粹、地方民俗六部分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金波
相关人物

相关实物

罗布泊第一泉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