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赵郡李氏名人小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三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536
颗粒名称: 四、赵郡李氏名人小传
分类号: K820.9
页数: 11
页码: 80-90
摘要: 本段收录了赵郡李氏名人的小传,包括:李牧、李左车、李膺、李栖筠、李吉甫、李德裕。
关键词: 家谱 李氏 酒泉市

内容

四、赵郡李氏名人小传
  李牧(? 一前228),赵国大将军,赵相,战国末期军事家。长期驻守赵国北部要塞雁门关。他戍边时屡败东胡,降服林胡,大破匈奴,歼十万余骑,使匈奴十余年不敢犯边。公元前233年,秦军越太行占领越国赤丽、宜安两地,形成包围赵都邯郸之势。赵王从雁门边防调回李牧以抗秦,双方在肥(今晋县)展开激战,秦军大败。他因战功封武安君。公元前232年,秦军又犯西境,他率部抵抗,秦军败绩。公元前229年,秦军又分两路攻赵,攻井陉围邯郸。赵王派他与司马尚统军御敌,秦师败背。秦国用重金收买赵王宠臣郭开,郭开造谣说两主将谋反。赵王听信谗言,将司马尚撤职,召回李牧,逼其自杀。一代名将含冤而逝。次年3月,秦国大将王翦率军大举进攻,杀赵军统帅赵葱,10月,攻占赵都邯郸,赵王迁被俘,赵国亡。
  
  李左车:李牧孙。战国军事家,因战功卓著被封为广武君。汉高祖三年十月,韩信、张耳统兵数万,欲从井陉进攻赵国,赵王和成安君陈余听到这个消息,陈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以待汉军进攻,广武君李左车劝成安君说:“韩信、张耳乘胜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不到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否则必为二子所擒也。”成安君傲慢地说:“吾闻兵法,'什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能,千里袭我,亦以罢矣。今如此避弗击,后有大者,何以拒之?诸侯谓我怯而轻来伐我",遂不用广武君奇谋。韩信探听到这一消息,非常高兴,一面背水列阵,一面派精悍骑兵两千从间道绕赵都城后,当赵兵倾巢出动时,汉兵突入城中,拔赵帜而换汉旗,前方赵军得势将汉兵赶到水里并抢拾汉军旗鼓时,后方巳经大乱,韩信适时反攻,斩成安君陈余于汦水,擒赵王歇。信传令:“毋斩广武君,有生得之者购千金”。顷之,有将军缚至前,韩信亲释其缚,让广武君面向东坐,他跪而拜之,并请教攻燕、伐齐之计。广武君劝他“按甲休兵”,“发一乘之使,奉咫尺之书”劝降。遂得燕、齐之地。韩信成名于汉,与授业于广武君有关。广武君系当时少有的军事奇才。为后世留兵书《广武君》一篇。
  
  李膺(公元109—169),字元礼,李牧十三世孙,颖川襄城人。东汉名贤、名将。祖父李修,安帝时为太尉。父李谅,字世益,赵国相,膺因才高而性格清高自傲,唯与同郡苟淑,陈实为友。初举孝廉,被司徒胡广看中举高第,迁青州刺史,再迁渔阳太守,寻转蜀郡太守。因母老,乞求辞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冒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膺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常教授数千人。"时,许多名人居李膺门下为徒,能为李膺出游驾车者,也引以为荣耀。
  永寿二年,鲜卑犯云中,汉桓帝闻李膺勇冠三军,征为度辽将军,,羌人虏及疏勒、龟兹,并多次统众进攻酒泉、张掖、云中诸郡。百姓屡遭涂炭,自从膺到河西,羌人望风而逃,所掠庶民悉数奉还,从此,李膺威名远扬。
  延熹二年,迁河南尹。宛陵大户羊元群行贿宣官,借宦官势力将李膺、廷尉冯缰、大司农刘佑等志同道合的官员下狱治罪。司隶校尉力陈三人执法不挠、诛邪臣、御虏之功,方免其刑。是时,宦官当道,朝廷日乱,纲纪颓废,膺独持风采,声名日高。能被李膺容纳为门客者,以为登上龙门。帝怒,将膺投黄门北寺狱,不久,值大赦天下。膺免归乡里,居阳城山中。桓帝崩,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共秉朝政,诛宦官,引用天下名士,任用李膺为长乐少府。陈、窦罢,膺复废。灵帝二年冬十月,张俭事起,太子党搜捕张俭同党,友人劝李膺出逃,膺毅然回绝:“事不避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生死有命,去将安之?”灵帝下令逮捕其入狱,严刑考死,妻儿徙边,门生、故吏及父兄均被禁锢,一代名臣,屈死狱中。
  
  李栖筠(719—776),字贞一,排行十五,河北赵郡人,元和宰相李吉甫之父,代宗朝御史大夫,诗人。
  年幼时父母双亡,养成不善交游,庄重寡言的性格,青年时体貌轩昂,有远虑;喜书,博学多才,通晓古今,文章劲迅而得体要。族子李华每称其有王佐之才,士人因之羡慕。
  最初居汲(河南新乡一带)共城山下,玄宗天宝七年(748年)进士及第,调缑氏县主簿,太守李岘视若布衣之交。天宝十三年迁安西节度使府判,节度使封常清倚重其才。天宝十四年,封常清奉诏进京,表栖筠为监察御史兼安西节度府行军司马。十四年冬十一月。安史之乱暴发,唐玄宗入蜀,肃宗驻灵武指挥平叛,发武威、安西兵勤王。武威司马持观望状,按兵不动。安西司马李栖筠率精卒七千赴难,因平叛有功擢升殿中侍御史。肃宗至德二年(757年),累迁吏部员外郎,山南防御观察使。
  唐肃宗乾元二年春三月,京兆尹李岘迁吏部尚书兼摄冢宰事,表栖筠为详理判官,“悉人助岘”。他判析有条“吏气夺,号神明”,震惊朝野。五月,宰相李岘贬蜀州刺史,栖筠改任河南令。九月,太尉李光弼守河阳,高其才,引为行军司马兼粮料使,后升迁绛州刺史,复迁给事中、工部侍郎。后遭元载忌,出为常州刺史,封赞皇县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任苏州刺史。太历六年八月以苏州刺史充浙江观察史。七年入京,拜御史大夫兼京畿节度使。宰相“元载当国日久,益盗横,代宗不能堪,比比欲召栖筠为相,惮裁辄止”,栖筠见帝犹豫不决,内心忧愤,于大历十一年病卒。享年58岁。
  代宗追赠吏部尚书、司徒,谥文献公。《全唐诗》存诗二首。
  
  李吉甫(758—814),字弘宪,河北赞皇县人。中唐名相,地理学家,诗人。御史大夫李栖筠之子。李德裕之父。“少好学,能属文",“明练典故”,“以荫补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昭德皇后崩,吉甫草具其仪,德宗称善”,贞元初,封太常博士,因博学多才,尤精朝政,宰相李泌、窦参重其才,由屯田员外郎改驾部员外郎。陆贽当国时,贬为明州长史,久之遇赦,起为忠州刺史。时陆贽被流放忠州,众猜想必责难而重构其罪,然吉甫与陆交往如旧,未尝以宿嫌介意。寻受郴州刺史,复迁饶州。宪宗嗣位,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旋入翰林为学士,转中书舍人,赐紫,辅帝讨伐刘辟。元和二年,杜黄裳罢相乃擢吉甫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吉甫在外十余年,“究知闾里疾苦,常病方镇疆恣”,当国后进言上书削藩,上下“甚有美称”。吉甫为相年余,“凡易36镇,赏罚最为分明",三年八月,固请乞免,荐裴殖为相,帝乃以检校兵部尚书兼中书侍郎平章事充淮南节度使,上御通化门为之贱行。在扬州三年,每有朝廷得失、军国利害皆密疏论列。且筑富人、固本二塘,溉田万顷,庶民深受其惠。
  六年正月,裴相病危,复召吉甫秉政还朝,授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赵国公。二次入相,他向宪宗建议:“方今置吏不精,流品庞杂,存无事之官”,于是宪宗一次性裁冗官800员,裁冗吏1400名。吏制改革为中唐后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高瞻远瞩地提出;“成当今之务,树将来之势”,没有比版图、疆域更为重要的思想,在此思想指引下,他的《元和国计薄》10卷、《元和郡县图志》54卷应运而生。成为我国最早的地方总志。
  元和九年,因暴病卒,享年57岁。宪宗伤悼甚之,自大敛至葬哭泣不止。遣中使临吊及葬,祭以少牢,赠司空,谥敬宪公。度支郎中张仲方非之,帝怒,贬张,更赐忠懿公,吉甫生前居安邑,时号“安邑李丞相”。《全唐诗》存诗4首,其诗语言,典雅清丽。
  
  李德裕(787 - 850),字文饶,赵郡赞皇人,中唐后期著名的政治家,诗人。曾二度出相,面对官场日益腐败,国势江河日下的严竣形势,他经制地方,兴除利弊,力主削藩,维护中央集权,整顿吏制,反对浮夸,扭转了唐王朝颓势,一度出现了“会昌中兴”的强盛局面。李德裕文才武略,在唐朝宰相群体中无人与之媲美。
  他夭资聪颖,少有壮志,对诗文爱不释手,尤精《汉书》、《左传》,与李绅、元稹被称为文坛“三俊”。因出身名门望族,不喜与诸生科试。元和初年,父吉甫高居相位,为避嫌在家赋闲。后以门荫入仕补校书郎。元和11年,张弘靖罢相改任河东节度使,聘其为掌书记,后随张弘靖入朝,拜为监察御史。穆宗即位,厚顾德裕,擢为翰林学士,“凡号令大典册,皆更其手。数召见,责共优华”。再进中书舍人。长庆二年,授御史中丞。三年(823年),穆宗欲起德裕为相,李逢吉引荐牛僧儒阻其拜相,出其为浙西观察使。在浙西任内八年中,励精图治,政绩斐然,深得庶民的敬重和爱戴。826年,文宗继位,李德裕因政绩突出受到重视,太和三年奉召为兵部侍郎,裴度因其才能出众荐之为相,由于宦官助李宗闵为相,于九月出任郑滑节度使。次年十月调任剑南西川节度使。
  太和七年(833年)二月,召入拜相,封赞皇县伯。六月李宗闵罢相,牛、李党争日益激烈,次年八月,李宗闵复相,即贬李德裕为镇海节度使。
  开成五年(840年),文宗去世,武宗继位。九月召李德裕入朝复相。他对内力主削藩平镇,对外主张抗击犯边回鹘,因平叛功勋卓著,加封太尉、卫国公。此间,在洛阳南(今洛阳市伊川县梁村沟)置地建平泉山庄,营造年余建成。其庄庄围十余里,楼台亭榭百余座,奇花异草、苍松怪石点缀其间,其规模不逊于皇家园林。
  会昌五年(845年),李德裕建议禁佛,整顿寺院,抑制寺院经济。没收良田千万顷,释放僧院役使良人50万,强令僧尼还俗26万。同时,整顿吏治,提出“省事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吏,能简允员,诚治本也",一次性罢吏两千余人。会昌年间,唐朝声威再起,与李吉甫、李德裕父子致力于改革是密不可分的。综观李德裕一生,他是一个有重大成就的贤相,有政治家的风范,有军事家的谋略。但亦有排除异己的一面,他的作为虽受到皇帝的赞赏,却为皇太叔光王所厌恶。会昌六年,武宗服金丹中毒而死,光王即位,庙号宣宗。宣宗上任第三天,便与牛党联手,罢李德裕为东郡留守,不久,复贬为潮州司马,再贬为崖州(海南岛)司户。“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这首《登崖州城作》,反映了他被贬在崖州时内心深广的忧愤,虽远离京城,他仍眷念朝廷,看四周重叠的青山,好象无数道索链紧紧地缠绕着他,使他痛苦、气闷。他最终没有斗过牛党,于大中三年(850年)十月忧愤而死。他在崖州两年的政绩却像一座丰碑留在海南人民的心中,元代海南人民为了纪念造福于海南的唐代李德裕、宋代胡铃、李光、李纲、赵鼎这五位先贤,于海口东南建造五公祠,门柱书两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唐嗟未造,宋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之海外;道契前贤,教兴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此楼中。"联句概括史实,歌颂五公品格,瞻仰前贤,启迪后人,语殊恳切。
  李德裕一生性情孤傲,喜欢诗书,善为文章,著述颇丰。为后世留有:《御臣要略》、《文武两朝献替记》、《异域忠魂传》、《太和辩谤录》、《会昌一品集》等文献。《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诗·外编·续拾》补诗九首。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三辑

《肃州文史第十三辑》

《肃州文史》,突出了亲历、亲见、亲闻的特征,或以史料性见长,或以趣味性取胜;或状写历史陈迹,发思古之幽情;或描摹风情民俗,究文化之渊源;或见景生情,赞山川之壮美;或睹物思人,话世事之沧桑。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牧
相关人物
李左车
相关人物
李膺
相关人物
李栖筠
相关人物
李吉甫
相关人物
李德裕
相关人物
王翦
相关人物
李宗闵
相关人物
于大中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河南
相关地名
河北
相关地名
安西
相关地名
洛阳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广武君
相关作品
全唐诗
相关作品
元和国计薄
相关作品
元和郡县图志
相关作品
汉书
相关作品
左传
相关作品
御臣要略
相关作品
文武两朝献替记
相关作品
异域忠魂传
相关作品
太和辩谤录
相关作品
会昌一品集
相关作品
登崖州城作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