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历经七修的《李氏族谱》及派辈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三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525
颗粒名称: 2、历经七修的《李氏族谱》及派辈诗
分类号: K820.9
页数: 4
页码: 63-66
摘要: 本段文字介绍历经七修的《李氏族谱》各版的修订者及修订年代,以及两版派辈诗:老派诗和续派诗。
关键词: 家谱 李氏 酒泉市

内容

2、历经七修的《李氏族谱》及派辈诗
  李彰霖遗存的《李氏七修族谱》,共有三本,十六卷九百六十页。第一本是族史谱,内中辑录五言律派辈诗两首;唐文宗、宣宗颁发的诰命六道;铁券丹书一篇;名人贤达、后裔亲友所书谱序二十篇;《德裕公家法》四十二条;《家规》二十条;《劝学臆说》一篇;《词堂释义》一篇;各房祠堂图并记四篇;各房坟山图并记四篇。还有李德裕、李廷璋等画像三幅及唐进士刘宏道、后唐宰相卢文纪、太史欧阳修、翰林学士苏东坡所作赞诗四首。序中历述赣、湘、楚、冀、豫、鲁、辽、陕、甘九省李氏族人及德裕公后裔的分布脉络、流源派系。第二本、第三本系李氏各房五十三代人物嫡传谱。从刊印时间上看,前两本是清末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德堂重刊本,后一本是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青莲堂刊印本(从第三本所列的最后一代,即五十三代“尊”字辈为数不多的几人中,最小的一人生于民国十七年春三月,而用手写体补记的最早一人生于民国十八年三月二十日,由此判定该本刊印时间为民国十七年)。
  《李氏七修族谱》记载了李氏1140多年的家族繁衍史。保存之完好,体例之规范,是笔者迄今为止看到的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家谱,弥足珍贵。
  李氏族谱历经唐、五代、宋、元、明,清、中华民国各朝代,共修谱七次。反映了吴西泰和圳上李氏家族从晚唐到民国十七年的兴衰史,故称《李氏七修族谱》,修谱时间及主持修谱人辑录如下:
  一修:唐太中十二年戊寅春月 璋公(李廷璋)
  二修:宋端平元年巳亥岁秋月 至公(字天载)
  三修:清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仲秋月 添秩公(李添秩)
  四修:清乾隆五十年已巳仲夏月 必漩公(李必漩)
  五修:清道光九年己丑冬月 甲珊两房嗣孙(未署名)
  六修:清同治九年庚午秋月 甲珊两房嗣孙(未署名)
  七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秋月 品英公(李品英)
   《李氏七修族谱》实录五十六辈。
  李德裕及其父李吉甫、祖父李栖筠只具名和官职。李廷璋及以下共五十三辈,名、字号、生死年月、职务、葬所、门第俱全。族谱中李廷璋及子孙四辈未启用派辈诗,到第五辈,即李廷璋的曾孙李君甲、李君珊堂兄弟俩,始启用派辈诗。
  派辈诗有老派诗和续派诗两首。
  老派诗启用年限不早于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不晚于唐太中二年(公元848年)二月十八日。辑录如下:
  君如昔度亟,东来克绍南,绳基睹崇厚,衍绪定昌繁。盘根识真谛,依树喜鸣干,万福宗开景,允朝遇之良。
  
  老派诗最后两字“之良”未采用,谱中实用三十八字。续派诗从第三十九辈用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只用到第十一字。辑录如下:
  国正添必茂,高腾秀品彰,尊荣长瑞庆,祖泽远光扬。美盛垂家祉,修悠发久祥,隆时增振耀,世代继其芳。
  
  续派诗启用年限不晚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60年),从这首五言律诗所抒发的情感讲,既有“肯定”明朝政通人和之意,亦又有乞求祖宗荫护润泽之情,更有鞭策后辈俟机而动、振耀门第、留芳百世的殷切之望。再加上谱中“遇”字辈职分卑微,丢弃“之良”二字未用,足以说明此时李氏家族人才匮乏,门风衰落久矣!
  从《李氏七修族谱》中五十三辈所列人丁的住址、葬所看,涉及的人物散居九省,可谓德裕公后代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三辑

《肃州文史第十三辑》

《肃州文史》,突出了亲历、亲见、亲闻的特征,或以史料性见长,或以趣味性取胜;或状写历史陈迹,发思古之幽情;或描摹风情民俗,究文化之渊源;或见景生情,赞山川之壮美;或睹物思人,话世事之沧桑。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彰霖
相关人物
刘宏道
相关人物
卢文纪
相关人物
欧阳修
相关人物
苏东坡
相关人物
李添秩
相关人物
李必漩
相关人物
李品英
相关人物
李德裕
相关人物
李吉甫
相关人物
李栖筠
相关人物
李君甲
相关人物
李君珊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李氏七修族谱
相关作品
德裕公家法
相关作品
劝学臆说
相关作品
词堂释义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