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望族——崔氏家族七代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482
颗粒名称: 酒泉望族——崔氏家族七代考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6
页码: 314-319
摘要: 崔氏家族,从明洪武九年(1379年)到酒泉,经历了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朝代,620年历史。繁衍子孙21代,唯生活在明代的七代人功名显赫令人景仰,特别是二世到六世五代忠烈功德昭著。内中有为国捐躯的百户长;有几名肃州卫指挥佥事;有百户长升迁的游击将军;有百户长升迁的肃州参将;有由试百户升迁的总兵;有两名被朝廷追赠的大将军;有四名追赠的太夫人;一名骡骑将军、荣禄大夫。为此,自明代始,崔氏即为酒泉望族。
关键词: 酒泉 文史资料

内容

名门望族酒泉望族——崔氏家族七代考李生万崔氏家族,从明洪武九年(1379年)到酒泉,经历了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朝代,620年历史。繁衍子孙21代,唯生活在明代的七代人功名显赫令人景仰,特别是二世到六世五代忠烈功德昭著。内中有为国捐躯的百户长;有几名肃州卫指挥佥事;有百户长升迁的游击将军;有百户长升迁的肃州参将;有由试百户升迁的总兵;有两名被朝廷追赠的大将军;有四名追赠的太夫人;一名骡骑将军、荣禄大夫。为此,自明代始,崔氏即为酒泉望族。
  一、崔氏家族的始祖崔升崔升,“原籍青州府(今山东省)乐安县”。“洪武九年谪戍肃州入籍,娶妻王氏,生一子逵”(见《家谱》)。从中看出,崔升本人因过失被贬到了边关肃州。
  明、清军政职官因过失被降职流放边远郡州的,史书中屡见不鲜。可以断定,崔升被贬前在青州或任职的地方,官职至少在千户长之上。
  二、崔升居住地和后代散居地崔升娶妻生子,住在酒泉西洞滚坝村崔家庄。崔家二世到五世均系单传,到六世兄弟三人。长房崔廷威生六子;二房崔廷武生二子;三房崔廷振生九子(见《家谱》)。依此可知,文殊乡塔尔湾村崔家南庄、金佛寺镇红寺村崔家庄和上二截村崔家上庄、总寨镇西店村崔家庄居住的崔氏后代均系崔门六世以后的子孙。他们居住的地点均与当时的军事要地塔尔湾堡、三奇堡(乱古堆堡)、总寨堡(永定堡)、金佛寺堡、红寺堡不无关系。明弘治年间(1496年),在肃州境内加固的十大军事要塞是嘉峪关堡、新地堡、下古城堡、临水堡、三奇堡、总寨堡、清水堡、下河清堡、金佛寺堡、塔尔湾堡。因为五世崔麒曾任肃州卫守备、参将,其次子崔廷武曾任肃州卫指挥佥事,所以他们有财力、权力选择较好的地方安排后代居住。
  三、崔氏宝地建扎的时间据《家谱》记载,崔家坟莹地在酒泉“城东一里清泉寺”旁(清泉寺也称清龙寺,因傍清水河、邻古酒泉而得名,后毁于战乱),现酒泉公园大门东南三百米处即是其址。主坟莹地碑文曰:“崔门堂中三代宗亲父母之神位”。依此推论,崔家坟是四世崔堂主持建扎的。崔堂本人“袭授指挥佥事”。明代肃州卫不设州、县,由甘肃行省按察使司(治张掖)、甘肃道委派副使分巡,称之为肃州分巡道副使(一般由参将兼任),设道台衙门。肃州卫不领州县,军政合署,甘肃道还委派指挥使司一名,指挥佥事一名,全称为“指挥佥书判官厅公事”,崔堂即任此职。设有边境防务的州佥事叫州判,职掌协理州政,总管文牍,属军政三把手。参将、游击等武官只负责边防军务。崔堂在嘉靖初年还健在,所以崔家坟建扎的时间应在明正德年间(1506~1522年)或更早几年。
  至于解放前崔家坟中所立的石碑“大明护国大将军崔堂”、“大明骡骑大将军崔麒”,都是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朝廷追赠后立的。其因是崔麒第三子崔廷振官拜“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封骡骑将军”、“授荣禄大夫”、“署九门提督”、“加升右军都督俸”所致。崔廷振逝世后封为“大明政国大将军”,灵柩归葬祖坟。崔坟中那座最大的石碑即为此人墓碑。
  四、崔氏门中的荣耀——七代祖先效忠谱始祖崔升:山东青州府乐安县人。洪武九年谪戍肃州,任百户长,娶妻王氏,生子逵。二世崔逵:“承父志,袭百户。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随都指挥使刘兴、指挥使胡麒”“增援临水堡”,“追獸鞭于永胜墩阵亡,全军覆没,壮烈殉国(永胜墩即阉门墩,在临水堡北10里)”(见《肃州新志•忠节》),入肃州忠勇祠。生子崔湧。
  三世崔湧:“袭授百户,历升至指挥佥事,生子崔堂”。(见《家谱》)四世崔堂:袭授指挥佥事,“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追赠护国大将军、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妻钱氏,追赠太夫人。生子麒”。(见《家谱》)五世崔麒:“嘉靖年间,袭授指挥佥事”。
  嘉靖十三年(1534年)“升肃州卫守备,后升肃州卫参将”(见《肃州新志》),“历升延绥副总兵”。(见《家谱》)。此公在肃州任职期间,为官清廉,体恤百姓疾苦,参加过无数次抗击外族入侵的征战,身先士卒。曾在“嘉靖年间,以参将身份率领将士将观山口内的楚坝桥斩断御敌”(见《肃州新志》)。“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沙子坝东延七十余里,中下游中小坝甚多,若遇河水微细,远田常旱。他见坝内树根盘结,水道不通,遂捐己地,别挑五十余丈,以避旧坝。阔一丈五尺,深三尺。亦曹赟修”(见《肃州新志》)。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以季子总戍,追赠骡骑大将军、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入乡贤祠”。“娶妻石氏、冯氏、徐氏,俱封太夫人。生三子,廷威、廷武、廷振”(见《家谱》)。
  “徐氏,崔麒妻。夫亡,守节五十余年,乡举节操”。(见《肃州新志•烈女》篇)六世“崔廷威:行一。自力战功,授副千户,历升宁夏平虏参将。娶妻王氏。生六子环、瑜、琨、玳、珍、珩。”“崔廷武:行二。升授指挥佥事。娶妻朱氏。生二子璋、珠”。
  “崔廷振:行三。由试百户授指挥佥事;历升总兵(镇守临巩);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封骡骑将军;授荣禄大夫;署九门(北京城正阳、崇文、安定、德胜、东直、朝阳、阜城、西直、宣武九门)提督;加升右军都督俸”(见《家谱》)。“入名宦祠;入乡贤祠。娶妻李氏。生九子瑁、珮、瑞、琰、璞、玮、璇、瑢、琮。”他们均移居北京,在酒泉无后人(见《家谱》)。
  七世崔环:父廷威。行一,官至守备、参将。
  崔璋:父廷武。行一。官至镇夷堡游击(见《高台志》)。(注:明代武官官阶为:总兵(副将)、副总兵、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总兵在朝廷遣将出征时授以将军印始为统帅。)以上崔氏七代祖宗陪明王朝走完始终。七代十人,不管职位高低,均为边防安宁、百姓乐业做出过一定的贡献。
  五、崔氏后世赘述在此后清王朝的二百七十七年中,崔氏门中子孙再也没有袭授官职、显宗耀祖的机会。从第八世始,生活在酒泉的又七代人,最大也不过出了几个百户长而已,代代务农。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酒泉文殊乡塔尔湾村崔家第十五代子孙崔崇桂先生出生。他幼年就读于私塾,长于国史。民国三年(1914年)授业于酒泉宿学郭敬儒先生门下,因品学兼优,倍受郭公青睐提携。民国六年(1917年)赴京就读于北京高师讲习科。次年返乡,协助筹建酒泉师范。1923年到1932年为酒泉师范第二任校长。1937年出任金塔县县长半年。40年代后期任甘肃省参议、河西水利专员,1948年被选为“国大”代表赴南京参加国民代表大会。新中国成立后被任命为甘肃省文教委员会委员。1953年在兰州去世,享年63岁,灵柩归乡。
  (李生万,现任酒泉市二中副校长。)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出版者:政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栏目包括:政治军事、人物春秋、委员风采、津沪青年、往事钩沉、社会历史、文化习俗、古城沧桑、农林水利、名门望族。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生万
责任者
李生万
相关人物
崔升
相关人物
崔廷威
相关人物
崔环
相关人物
崔璋
相关人物
崔廷振
相关人物
郭敬儒
相关人物
崔崇桂
相关人物
崔湧
相关人物
崔逵
相关人物
徐氏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酒泉师范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
总寨镇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