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古堡金佛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479
颗粒名称: 丝路古堡金佛寺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7
页码: 299-305
摘要: 金佛寺地理、历史等内容介绍。
关键词: 酒泉 文史资料

内容

古城沧桑丝路古堡金佛寺郭大民金佛寺位于酒泉城东南52公里处的祁连山下。金佛寺镇人民政府即设在城堡之原址。
  金佛寺堡是古丝绸之路酒泉境内南路的一个重要驿站。金佛寺名称的来历,民间亦流传着多种说法。其一说在很久以前,这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一天清早起来到外面活动时,远远看到一位身穿黄衣的神人在慢慢走动。老人觉得奇怪,即跟踪前去,只见他突然站住不动,老人赶前细看却是一尊金色的佛像,金光耀眼,瞬间即失。后来,一传十、十传百,人们感到神奇,就集资在金佛消失之处修建了一座寺院,取名为金佛寺。这一传说与《重修肃州新志》中“俗称:金佛从山口步至此处,见人而止,遂修寺”的记载是一致的。
  经查阅历史资料,从西汉王朝建置酒泉郡后,就在丰乐河东西两岸建立了屯田区,金佛寺一带当时归汉乐涫县屯戍区管辖。唐、宋时期,这里又是古羌族和回鹘人的驻牧地,当地人早已发现金佛寺南山盛产沙金,每年春夏季节总有人入山淘金,这便成了一项重要的谋生手段。年多日久,便为官府得知,更鼓励民间大量采挖,从中收取淘金税,充入国库。古肃州每年亦需向朝庭进贡黄金,而金佛寺很早便成了淘金者的集聚地。其南祁连山中洪水坝河谷一带是沙金的主要产区,为此这里便成了入山的重要门户和交通要道,为当地的物资集散中心。由金佛寺进山的淘金者(俗称金客子),为求神灵保佑人财兴旺,纷纷捐资在山口修建佛寺,雕塑佛像,并将所塑释迦牟尼大佛,用沙金铸成佛心,又以泥金饰妆佛身,大佛金光闪闪,人们遂称此寺为金佛寺。从此,淘金者和一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来寺叩拜金佛,使金佛寺香火不断,名传遐迩。这应是金佛寺的可信来历。
  至元代,距金佛寺约20余公里处的祁连山西沟岔中,各少数民族牧民又筹资修建了观音佛寺。因此寺建于西沟岔中的西沟台子,后人称此为西沟寺。该寺地处高山峡谷之中,寺基高数丈,全用条石砌成,寺内佛像多为铜佛,并有巨大的石碑4块。寺院建造宏伟,上有参天松柏,下有清泉溪流,风景十分秀丽。天长日久,人们称此山为观音山,谷中小河称为观山河,山口就叫观山口。这样,观音山口上下的西沟寺、金佛寺就成了遥相呼应的两大名寺,也成为肃州南山的胜景佛谷长川。
  由于金佛寺地处观音山口,是沿观山河谷翻山通向青海的要冲,也是守卫州城的重要屏障,历来为兵家驻扎之要地。延至明代,由于西部边塞战乱不息,为巩固边防,朝庭令肃州卫在争战要地修筑城堡,地处近山交通要冲的金佛寺始得建堡,并于明英宗天顺年间(1457—1464年)完成。据《肃州志》载:金佛寺堡“设在近观山口处,土城周围二百四十丈,东至镇夷所属清水堡五十里,南至临山十五里,北至井田庄(注:在下河清附近)四十里,西至红水河六十里。西北距州城九十里”。到明武宗正德元至二年(1506—1507年),为防御土鲁番回鹘和南羌入侵,州境内又先后补修或展筑了金佛寺、下河清、总寨等十余座城堡,各堡增派驻兵以卫州城。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为加强金佛寺堡防务,甘肃巡抚杨博又下令展筑城垣,将城墙再次培厚加高,并在城头添筑瞭望墩,增驻守兵,昼夜放哨,以御南番。明代在金佛寺堡设有把总府,官至正七品衔。清代同治年间,陕甘总督左宗棠率军平息马文禄之乱攻破肃州后,曾任命攻城捐粮、作战有功的总寨人于显龙为金佛寺堡守备,数年后于调任肃州卫守备,金佛寺堡仍改设把总。清末最后一任把总名叫吴云泰,原系湖北人,此后吴的后人一直居住金佛寺堡内,人们将其宅院称为“吴家衙门”。其宅第前后两大四合院,尤其前院极为宽大,院门为木雕起脊门楼,很有气势。现居金佛寺村的吴德全、吴德真、吴德祥及其后辈,即为吴把总之后裔。
  清代顺治、康熙、嘉庆年间,均维修补建过金佛寺堡城头及周围庙宇,整修改建了防御设施,使该城堡更加牢固,为保卫肃州、维护地方治安做出很大贡献。
  50年代初,金佛寺尚是一座完整的城堡,为长方形,四围240丈,按明代1里等于180丈计,周围合今768米,南北宽约100米,东西长不足300米;城墙基宽约10米,高约10—12米。堡内有马道4条,直至城头。顶部宽约1.5—2.5米不等,并筑有高约2米的环城垛墙,以供瞭望防守之用。东城门上,设有防守墩台、天井,两扇木质大门均以铁条包镶,并派专人看守,昼开夜闭。城外有护城河一道,正东有石桥(俗称吊桥)与堡内街道相通。城头庙宇有魁星楼(在东南角)、娘娘庙(在西南角)、无量佛殿(在西墙中)、关帝庙(在北墙中),南墙中及东北角、西北角均有防守墩堡。城堡外寺庙多集中在东边和北边,有马王庙、龙王庙、文庙等,尤其是城北的大寺,据说就是以前金佛寺的旧址,占地10多亩,房舍数百间,塑像上百尊,其中最大一尊立佛,身高约7米以上。寺内雕塑、壁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这众多庙宇,高低起伏,把金佛寺堡妆扮得格外壮丽。由于历史的原因,自50年代始,城堡及庙宇陆续被拆除,使这些历史文化古迹荡然无存。
  金佛寺,因位于祁连山下,地层深厚,不宜凿井,过去人们一直靠涝池贮水取用。城堡门外东北侧建有大涝池,占地约4亩(俗称官涝池)。涝池北边(原文庙、龙王庙前)长有大柳树一棵,大榆树两棵,树杆高大粗壮,树冠广阔如伞。杆基直径柳树有1.5米以上,榆树达1.2米以上。这3棵参天大树按年轮均有数百年的历史,可惜于60年代被砍伐。
  金佛寺堡作为古丝绸之路上南线的一个重要驿站,文化、经济历来比较繁荣。民国时期,这里是河西乡(区)公所驻地。堡内有完全小学一所,学校场地宽阔,校舍也颇具规模(于1957年改为金佛寺中学)。东门外南侧有旧戏台一座,为民间娱乐中心,每年正月、四月初八和秋报会,均有民间社火、戏剧、杂耍演出,同时还有庙会、集市,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旧时堡内商业兴旺,“字号”众多,较大的有“双盛源”、“任盛和”、“魁盛源”、“德生义”等,均有山西籍商人经营,经销各种布匹、日用百货、糖果烟杂、中药材等。还有一些肩挑叫卖的货郎担走村串户,四处销售。堡外近郊有酒坊、油坊等,充分展示了旧时农村集镇的景象。
  解放初,金佛寺堡为河西区人民政府驻地。1954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区政府也曾暂设于金佛寺堡近郊,后迁往它处。其后区、乡、公社政府一直设在这里。1986年2月改为金佛寺镇,辖11个村委会,83个村民小组,并设城镇居民委员会1个。全镇总面积195平方公里,耕地近6万亩,人口约1.2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金佛寺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同心协力,艰苦奋斗,这座昔日古镇,也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在城堡原址新建了镇党委、政府办公处所,建起了卫生院门诊楼,镇中学教学楼,供销社、信用社营业大楼,还有颇具规模的金佛寺酒厂、矿泉水厂、农修厂、面粉厂、粮站、加油站、集贸市场等。特别是镇建筑总公司已晋升为省二级企业,下设5个分公司,技术力量雄厚,设计、建筑技术具有一定实力,建筑工程质量优良,在酒泉颇有影响。1993年8月,金佛寺酒厂生产的“智刀特白酒,在国际名酒香港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为金佛寺赢得了荣誉。该镇还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甘肃远东饮料有限公司联营合资建厂,用万年冰川水质开发生产的“万年牌冰川水”矿泉饮料,具有低氣、纯洁、无现代污染等优点,是不可多得的珍稀天然冰川髙钙低钠优质矿泉水,畅销各地,深受欢迎和好评。镇政府坚持以农为主,科学种田,粮食种植采用高产优良品种,甜菜、洋葱、梨果等经济作物逐年增加,地膜带田种植已经普及,粮食亩产超千斤。镇中学设有职业高中班。建有文化站、农技站、电管站、水管所、工商所等。改建的街道平整笔直,新建的座座楼房拔地而起,两旁均为店铺,每逢集市,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一派兴旺景象。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视普及全镇,交通邮电通畅,把过去边远的小镇与繁华城市紧紧连在了一起。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金佛寺镇人民群众更加奋发图强,兴修水利,建起了二坝河水库,缓解了干旱缺水的问题。目前多业并举,经济发展较快,农民收入增加,已实现“小康”目标。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出版者:政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栏目包括:政治军事、人物春秋、委员风采、津沪青年、往事钩沉、社会历史、文化习俗、古城沧桑、农林水利、名门望族。

阅读

相关人物

郭大民
责任者
郭大民
相关人物
于显龙
相关人物
马文禄
相关人物
吴云泰
相关人物
杨博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香港
相关地名
河西乡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金佛寺堡
相关作品
重修肃州新志
相关作品
肃州志
相关作品
观音佛寺
相关作品

相关实物

祁连山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