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民俗风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465
颗粒名称: 酒泉民俗风情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4
页码: 278-281
摘要: 酒泉民俗汇总。
关键词: 酒泉 文史资料

内容

文化习俗酒泉民俗风情裴菊萍 整理一、节日饮食俗壮仓面壮仓面是腊月三十的晚饭,因为是臊子长面,意味长命百岁。全家同桌而餐,显示一年一度的大团圆。
  年饭与年茶年饭为初一的元宝(饺子),初二的皮条(拉条子),也叫“连汤捋面”,即细水长流之意,初三的玛瑙,又称“麻什子”饭。
  年茶,初三过后开始“请年茶”活动,主要饮食是清茶、粉皮子、炒菜及油炸面食。
  芽面包子是清明节必用食品。象征清明节正是春回大地之时,用发了芽的青裸或小麦磨成粉,再用滚水烫成面团包包子,香甜可口。由于粮食发芽而有甜味,表明旧时可用其代替糖类。米糕粽子粽子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酒泉人民端午节有喝雄黄酒、吃米糕粽子的习惯。
  中秋月饼中秋节晚上献月亮(赏月)是酒泉民间传统习俗。等月亮升起后,在庭院正中摆好桌凳,由家长主持,把锅盔、月饼、西瓜、水果献在桌上,然后点燃3支香,向月亮磕3个头,便开始赏月活动。
  重阳糕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古人把“九”称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名。在古代,“重阳节”远胜于“端午”和“中秋”节。
  过去民间在重阳这天喝“黄菊酒”,带茱萸(能驱毒避邪之草药),登高望远吃花糕子馍馍(用沙枣把面食动物造型装点得形色斑斓)。并唱道:“九月九,花糕子馍馍喂野狗,野狗看见花糕后,刁上馍馍一溜风……”冬节饭酒泉民间在冬至节都要割点肉做饺子、面条并配以洋芋片、萝卜丁、干菜等混合而成大杂蚣(也有的吃麻什子),称冬节饭。冬节饭早上吃,意为过了冬至日子就一天天长了起来。
  灶干粮子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神的日子。到了晚上,家庭主妇洗手、净口后献供“灶干粮子”等供品于灶君神像前,念道:“灶君爷,吃干粮,吃饱喝足上天堂。”腊八饭腊月初八家家户户吃“腊八粥”。传说朱元璋小时候家境很穷,一次在屋里发现一个老鼠洞,想抓个老鼠充饥,于是伸手向洞内,掏出来有大米、豆子等,他把这些粮食洗净,煮了一锅粥,成了一顿美餐。后来他当了皇帝,天天吃山珍海味都觉得平淡乏味,想换换口味。一天,他忽然想起从老鼠洞掏粮煮粥之事,传令御厨以各色五谷杂粮煮粥进膳,朱吃后大悦,赐名为“腊八粥” 。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
  其实,腊八粥原是寺院的一种节令吃食。
  二、民俗节日民俗惊蛰这天,人们食酥油炸鸡蛋滋润肺叶,不咳嗽。农民用清油或大油熬萝卜汤,以灌牛马,用以清胃火。
  “端午节”插杨柳,插沙枣花和戴香包子,以防疫除邪。
  婚嫁民俗添香:婚前,娘家人先摆酒席招待客人亲友,客人带礼物上门祝贺,谓之“添香”。
  闹房与铺床:闹洞房时新郎父辈要回避,闹房后即有中老年妇女铺床。把两床被子摞在一起铺开,被子四角中间夹以核桃、花生、桂圆等。
  生育民俗忌门:小孩出生后,即将产妇门上挂上门帘,上缀红布条,谓之“忌门”。
  洗三:婴儿岀生第三天,由守生婆等人用热水给婴儿洗澡,谓之“洗三”。
  抓周:旧时小孩周岁时,室内放一炕桌,上摆钱币、赶牛鞭、毛笔等物让小儿试拿。若拿起赶牛鞭,认为将来只能务农;若拿起毛笔,则认为将来是读书人。这种游戏,至今仍有人试,俗称抓周。
  (裴萄萍,《酒泉日报》社记者。)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出版者:政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栏目包括:政治军事、人物春秋、委员风采、津沪青年、往事钩沉、社会历史、文化习俗、古城沧桑、农林水利、名门望族。

阅读

相关人物

裴菊萍
责任者
裴菊萍
相关人物
朱元璋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壮仓面
相关专题
年饭与年茶
相关专题
芽面包子
相关专题
米糕粽子
相关专题
中秋月饼
相关专题
重阳糕
相关专题
冬节饭
相关专题
灶干粮子
相关专题
腊八饭
相关专题
节日民俗
相关专题
婚嫁民俗
相关专题
生育民俗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