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肃州学宫碑的发现损坏和修复重建经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319
颗粒名称: 关于肃州学宫碑的发现损坏和修复重建经过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4
页码: 243-246
摘要: 肃州学宫碑的发现损坏和修复重建经过。
关键词: 酒泉 文史资料

内容

文化习俗关于肃州学宫碑的发现损坏和修复重建经过张世铭一、学宫碑的发现1983年秋,酒泉师范修建综合楼挖地基时发现了一块长方形的大石碑,当时负责监工的总务副主任白龙恰好碰见了笔者,白当即约我前去察看。此碑前边刻着“重建肃州学宫记” 一行大字,看了碑文后我说这碑是一块珍贵的历史文物,是记述酒泉师范的前身 肃州学宫的重建历史的,应妥为保管。白龙让民工用架子车将碑拉到前边的空房内存放。事后我将此事向学校领导做了反映并报告了酒泉县博物馆。博物馆领导来校看了以后肯定此碑属重要历史文物,并提出将其拉到博物馆保存。当时学校领导表示:既然此碑是记述学校的前身——肃州学宫修建历史的,还是放在学校保存为好,博物馆领导同意了学校的意见。1983年冬天酒泉县博物馆召开了第二次文物工作会议,通报了近期发现的几处文物(包括这块学宫碑)并提出了保护措施。
  1984年8月9日,酒泉县人民政府决定将古酒泉、清真寺、重建肃州学宫碑等七处文物公布为第二批县级保护文物,并有县博物馆聘请我为这块“学宫碑”的文物保护员。我将碑文照原文格式抄录并进行了翻译,后刊入《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以后我多次向学校领导建议,在校内选一适当地址将“学宫碑”树起以做永久纪念,但因领导工作繁忙,迟迟未做决定。
  二、学宫碑的损坏1987年7月学校始决定在校内树立此碑,经商议地址选在礼堂门西侧的墙下,并责成总务主任张才安排人力修建基座,将碑立于其上。但在即将动工时,有的领导又以此处风吹日晒对保护石碑不利为由,让其停工,待后再议。张主任无奈经与我商议,决定将石碑放入综合楼一楼图书馆书库的空闲地方保管。接着组织十几名学生用架子车将石碑拉进一楼,但到书库门口时,由于车子后部太重,前边拉车人把握不稳,车子向后翻倒,轰隆一声,石碑滑落地下打成了三块。当时学生们吓得目瞪口呆,我们两个老师也胀红了脸,半天说不出话来。待大家镇定下来后,才将残碑分别抬入书库放好。我们二人将情况汇报学校领导,并联合向博物馆写了书面报告,说明了石碑被损坏的经过,做了检讨并表示愿意接受任何处理。当时博物馆馆长陈能智、副馆长冯明义看了报告后说:“这是好心做了错事,不是故意损坏,待以后省博物馆来人时请他们帮助粘接吧。”(当时县博物馆尚无粘接条件)1991年后学校藏书增多,为了放置书架,又将此残碑搬入书库对面的小库房堆放。这时陈、冯二人已经退休,学校几位领导或退休或调职,这块残碑躺在书库里再无人问津,先后长达11年之久。
  三、学宫碑的修复与重建1998年3月,酒泉师范拟于秋天教师节举行80周年校庆,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收集各种历史资料,筹办一个校史展览室。在收集材料中,党委书记兼校长焦振民得知书库中放着损坏的“学宫碑”时,十分重视,立即亲自察看,尔后让总务处钉了一个木箱,将三块残碑装入箱内妥为保管,并叮嘱绝不能再有损坏。
  同年5月,焦校长派总务副主任李怀俊专程去兰州省博物馆求援,说明了粘接这块残碑的用意。省博物馆领导非常支持,当即给了半小桶石碑粘合剂,并交待了粘接的方法。李回校后焦校长将此粘接任务交给了总务处,并有政教处配合执行。经过认真准备,7月9日,李怀俊和政教处主任翟文杰组织几位工人与我一同粘接此碑。经过两小时的细致工作,终将此残碑粘接为一体,碑文完整无缺,字迹清楚。
  8月初,焦校长经过多次察看,决定将“学宫碑”树立在校门内东侧的小花坛边。按事前设计有总务处选定工匠,在此建立碑座,将“学宫碑”面北背南立于其上。碑后以水磨石做衬,两边以大理石罩框,上面又以琉璃瓦罩檐,总共耗资一千多元,终使这块“学宫碑”重见了天日。这样处理既避免了日晒雨淋,又便于师生和来宾观瞻。重建的学宫碑庄严美观,古朴典雅,给酒泉师范学校新添了一景,也体现了学校新领导为保护历史文物,宏扬先贤们的办学功绩尽到了历史的责任。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出版者:政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栏目包括:政治军事、人物春秋、委员风采、津沪青年、往事钩沉、社会历史、文化习俗、古城沧桑、农林水利、名门望族。

阅读

相关人物

张世铭
责任者
张世铭
相关人物
冯明义
相关人物
陈能智
相关人物
焦振民
相关人物
李怀俊
相关人物
翟文杰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酒泉县博物馆
相关机构
酒泉县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兰州省博物馆
相关机构
酒泉师范学校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酒泉文史资料
相关作品
学宫碑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