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大月氏古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311
颗粒名称: 酒泉大月氏古币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215-217
摘要: 酒泉大月氏古币概述以及考古发现。
关键词: 酒泉 文史资料

内容

社会历史酒泉大月氏古币陈朝志 戴建兵在我国,自从秦始皇统一币制以后,便逐渐形成了具有东方文明古国特征的中国货币文化。并影响与中国毗邻的周边国家,如俄罗斯、伊朗、伊拉克、日本、缅甸、越南等国的货币文化千余年。而外来货币文化影响中原,具体体现于新疆及甘肃的酒泉地区诸县。而外国货币文化入华,主要是古希腊货币文化。
  我国的货币文化,从古代截至清末,在钱币上铸行文字及重量、币量。而古希腊货币,则以图案见长,神像、英雄、动物和植物构成了货币的主图案。
  以文字见长的中国货币与以图案见长的希腊货币文化,早在世纪之初就在酒泉地区及新疆南部进行了完美的交融,这便是曾生活在酒泉地区的少数民族——大月氏,发行流通的具有中国汉字及古希腊图案合二为一的“大月氏钱”,或“汉佉两体钱”、“和田马钱”等。
  公元2世纪初期,祖祖辈辈生活在河西走廊的大月氏人,因常受到蒙古入侵的匈奴人的攻击,大都留守在酒泉,一部分西迁至大夏。其中,有一支叫贵霜。贵霜在酒泉地区发达之后,反过来统一了大月氏五部,在约公元一世纪中叶,建立了贵霜帝国,发行货币。这些货币用铜、锡与铁合成,仿希腊化。正面铸有希腊文、佉卢文,反面是汉字,可谓中西合璧。
  贵霜国以酒泉为发祥地,开始越过甘肃向新疆进发,将大月氏钱沿丝绸之路一直播撒到今吉尔吉斯斯坦。
  在19世纪后半叶,是中国积弱积贫的时刻,外国列强纷纷在华划分势力范围。1874年英政府派出了一个文化团体,来到酒泉地区及与酒泉毗邻的新疆若羌、哈密、和田进行盗掘式的所谓"科学考察”。2年后,即1876年,英国赴酒泉考察队公布了来华考察结果。其中,有2枚很“普通”的古币,在当时看起来似乎是用铁铸造的,就定为“铁钱”,但实际上这是酒泉大月氏的主系贵霜国发行的铜钱。币面上的正中央有一匹马(或骆驼)的图案,周围有一圈住卢文,而另一面是汉字。据我国金融专家考证,这种钱币是以希腊钱币“四德拉克马”为蓝本,融合了中国货币特点铸造的。
  自1874年英国人来酒泉盗掘我古代文物后,西方各国的文化强盗纷至沓来,甚至日本人也到酒泉及周边省份来盗掘。这种有着鲜明中西文化结合特征的钱币到了 80年代后期,全世界一共公布了352枚。其中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有259枚,前苏联21枚,印度有56枚,外国古币收藏家有4枚,而我国仅有12枚。
  近年来,中科院考古所在酒泉及新疆、内蒙的考古发掘中,又有新的发现。如1989年11月,中日学者刘文锁在毗邻酒泉地区的新疆接壤处,又发现了一枚,这是我国保存的第13枚这种钱。
  大月氏古币(俗称和田马钱)是中西货币文化完美的融合体。其“西”,体现在古币上的“马”与“骆驼”图案及佉卢文国王的名字上;而所谓“中”,即为我们熟知的汉字。这种钱币上铸行的汉字,其大钱上铸有“铜钱重廿四铢”,小钱上仅铸有“六铢钱”之字。
  文化交流与经济交往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而中西经济交流,可追溯到2世纪初发祥于酒泉的“大月氏”国。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出版者:政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栏目包括:政治军事、人物春秋、委员风采、津沪青年、往事钩沉、社会历史、文化习俗、古城沧桑、农林水利、名门望族。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朝志
责任者
戴建兵
责任者
陈朝志
相关人物
戴建兵
相关人物
刘文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英国大英博物馆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俄罗斯
相关地名
伊朗
相关地名
伊拉克
相关地名
日本
相关地名
缅甸
相关地名
越南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
古希腊
相关地名
英国
相关地名
内蒙
相关地名
吉尔吉斯斯坦
相关地名
甘肃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大月氏古币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