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窑炼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305
颗粒名称: 地窑炼铁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2
页码: 187-188
摘要: 作者看到大学生们用挖地窑炼铁。
关键词: 酒泉 文史资料

内容

9月的一天,指挥部通知我去西关机械厂,指导省上来的大学生参加炼铁。我到现场,这里热火朝天,大干苦干,力夺高产的景象格外壮观。洋高炉轰轰响,火花喷放,土炉子旁十分忙碌,小铁筒炉前更加红火,车辆来来往往……六位男女大学生正在挖地窑炉,他们在一处崖坡上挖出了长长的通风道,据说这是兰州的经验。
  现场指挥人员让我去看看东面一座甑炉炼铁出了问题,想想办法。这种甑炉原是县上派人前往云南省某地学习回来建造的,它是用砖(含耐火砖)砌成的较高大的炼炉(装料一吨)。经我观察思索可能是底火渐弱而快要熄火结底了。大家正在奋力打出铁口时,原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张仲良、酒泉地委副书记杨志范、酒泉县委书记常昆等十几位领导来到“甑炉”炼铁现场。他们巡视并询问了有关情况后,张仲良便动手去拉那个“打气筒式”的大风匣,但未拉动,便说:“人——不是牛!”意思是这东西太笨太大(三个人才能拉动,当时三人一组,分为两组轮换操作)。他们走了,同志们默然望着他们的背影,尔后拿起工具又用劲干活了。
  由于历史阶段的原因,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为的主观因素,政治风云的变幻,往往使人莫名其妙。1959年底开始反“左”,继而又开展反右,而且来势迅猛。当时我被“莫须有”的罪名列为“右倾分子”,受到批判。1960年春,酒泉城乡中学师生集中在营尔滩开荒,之后又把我留到一中农场劳动一年,1961年酒泉地委组织部宣布甄别平反,恢复名誉,继续在一中任教。然而留给我的历史教训,却是深刻难忘的。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出版者:政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栏目包括:政治军事、人物春秋、委员风采、津沪青年、往事钩沉、社会历史、文化习俗、古城沧桑、农林水利、名门望族。

阅读

相关人物

张仲良
相关人物
常昆
相关人物
杨志范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兰州
相关地名
云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