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支边青年在酒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297
颗粒名称: 天津支边青年在酒泉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9
页码: 164-172
摘要: 1955年,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的经济建设也逐步开始。但各条战线普遍缺少人才,尤其是地处河西走廊的酒泉地区各县,由于经济文化落后,人才更加缺乏。为此,中共酒泉地委报请甘肃省委,经中央组织部、教育部批准,到天津市招收一批干部。
关键词: 酒泉 文史资料

内容

津沪青年天津支边青年在酒泉李缵涛1955年,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的经济建设也逐步开始。但各条战线普遍缺少人才,尤其是地处河西走廊的酒泉地区各县,由于经济文化落后,人才更加缺乏。为此,中共酒泉地委报请甘肃省委,经中央组织部、教育部批准,到天津市招收一批干部。
  这次招干工作,有地委组织部组织科副科长宋演成负责。酒泉县委组织部部长刘生元,干部科科长袁有恒及临泽、高台、肃南、玉门、安西、敦煌、肃北、金塔县委组织部各派一人参加。当年3月从酒泉出发,到达天津后,天津市委组织部和教育局领导热情接待,并将招收任务下达到各学校。招收人员配合各学校对学生进行宣传动员,对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特别是甘肃河西走廊的自然环境、生活条件,如实地向全体学生作了介绍。学生们认为参加大西北建设是一项光荣的历史任务,纷纷报名参加。我们招收的对象是初中应届毕业生。凡本人自愿报名,家庭同意,不分性别、民族一律招收。各校老师加班加点,建立学生档案,从一中到四十七中(二十五中全系女生),共招收970人。最后,经天津市委同意,从职业中学培训的打字员中,再招收30名,总计1000人。其中男582人,女418人,共产党员3人,共青团员373 人。党团员占了总人数的37.6%。
  酒泉干部招收团从天津包了专列,5月底列车到了甘肃武威,因兰新铁路正在向西铺轨,在那里住了3天。当时,中共武威地委组织部获悉此事后,要求给他们留下一部分人。经招收团研究同意,给武威留了三个中学的111人,其余899人坐汽车于6月10日到达酒泉,暂住酒泉地区干校(现酒泉军分区址)等候分配。11日清晨,大家集中开会,由地委组织部宋演成宣布分配名单。有的学生一听被分到边远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县后,情绪不安,个别女同志失声痛哭。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才陆续接受了分配。到临泽、高台、肃南、玉门、安西、敦煌、肃北、阿克塞、金塔9县的约500人,当即由各县带队人领走。其余399人留在了酒泉,其中有131人分到地委、行署机关和地区花纱布公司(后改为百货贸易公司)、医药公司、供销合作办事处等11个单位。分配到酒泉县的268 人中,80多人分到县委、政府各部门及公检法、新闻、城关镇等单位,其余188人,分到五金、贸易、百货三大公司及供销社、粮食科所属系统(包括粮食公司、油脂公司、面粉厂)。每月实习工资100个工资分,即32.08元。半年实习期满后定为行政26级,月工资39.16元,除去伙食及零花钱,每月节余近20元,有的还可以给家里寄点钱。1956年国家机关工资改革,天津支边青年的工资大部分为行政25级,月工资45.90元,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定为行政24级,月工资52.92元。
  当时,居住条件差,办公室、宿舍都是平房,晚上点煤油罩子灯,冬天生火炉取暖,用水到井上去提。留在党政机关的同志经常下乡,交通不便,生活艰苦,加上酒泉气候干燥,冬春风多,夏天雨少,他们很不适应。但大多数同志还是坚持了下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锻炼,大家对酒泉的生活基本习惯了,业务也熟悉了,对组织交给的任务都能很好地完成。有些同志,从原来害怕下乡到积极要求下乡。下乡后,能和广大群众实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并和基层干部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些从天津来的同志,一般都爱好体育活动,爱跳舞唱歌。平日下班后,或者星期天、节假日,机关里歌声不断,业余文化生活很活跃。为此,县委机关团支部在政府礼堂(今北大街行署家属楼址),晚上经常举办舞会,组织男女青年跳舞、唱歌,对各单位开展文娱活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文艺骨干。如县委秘书室的杨玉玲(回族,女)除了唱歌、跳舞外,还会唱京剧和评剧。1956年“五四”青年节联欢会上,她在祁连剧院扮演薛平贵,银行干部王乐婵扮演王宝钏,二人合演京剧折子戏《五典坡》。后在工人俱乐部上演《二进宫》,她扮演杨波。她还利用各种场合,清唱京剧《望江亭》、《捉放曹》、《甘露寺》等选段,唱评剧中的《小女婿》、《刘巧儿》等选段,很受大家欢迎。1956年国庆节,天津青年和当地青年一起在百货公司礼堂举行大合唱。大家热情洋溢地歌颂建国7年来的伟大成就,搞得红火热闹。
  李金成从天津来酒泉先分到县粮食科,后调到县财政科。他擅长音乐,会拉手风琴,经常在晚会上担任伴奏。1966年2月,县上成立文化工作队,他成了乐队的一名成员,在下乡演出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同年7月,文化工作队停办,他又调到县造纸厂,先后担任实业公司书记、工会主席和党办主任,工作认真负责。八十年代初,业余时间他被许多歌舞厅聘请去伴奏。1997年退休后,他不仅担任酒泉教协童心合唱团的乐器伴奏,还举办了多期家庭手风琴培训班,为社会培养了不少音乐人才。
  根据天津知青在体育方面的特长,县委机关以天津同志为骨干,组织了篮球队。队员有张进军(原名杏春)、李凤莲、陶林云、杨隆声、孙光辉、尚洪全、薄连和、祁国光、王正明等,本地干部参加的有县委宣传部部长周志和,干事张贵华、杨学正,合作部干事黄显德、王福安,秘书室干事薛正邦,组织部干事袁有恒等,县法院书记员张俊才当裁判。他们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先后和百货贸易公司、公路段、军分区、酒中、七一剧院篮球队多次进行友谊比赛,影响较大。县委机关还开展排球、康乐球、乒乓球活动,活跃了文体生活。
  县粮食科篮球队、百货贸易公司经战队,也经常开展比赛活动。主力队员张树仁、祁国光、赵仁庆、郝增仁等都是天津支边青年。其中祁国光参加甘肃省篮球比赛时,被省体工队看准,调省队打球,后来担任国家青年队教练,多次参加国内、国际篮球比赛。酒泉地区公安处篮球队的王少鹏,也多次参加省上篮球比赛。分配在县粮食系统的天津青年74人,其中男同志比较多。这个系统的球类比赛活动开展得非常活跃。他们和当地干部、工人一起进行各种球类比赛,其中乒乓球打得出色的有高子玉、宁心田、张佩瑾等。
  酒泉的足球队,由城关镇的霍振选、五金公司的徐温发、邢律田和上海籍教师陶文忠、陆龙山、杨保康等组成,他们先后3次参加省级足球比赛,其中徐温发是全省有名的一流守门员;霍振选被省体委看准,调到省队踢球,后任足球教练达7年之久。
  这些天津来的同志,大部分都从党政机关下到基层,亲自参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经历了党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1957年的机关整风及反右派斗争、1958年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规模空前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等。在这些社会运动中,人人经了风雨,见了世面,受到了严格地锻炼和考验。大家都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完成任务。各部门的领导,对天津来的同志,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放手,支持他(她)们做好本职工作。如1958年选送县团委的孟晋泰带职去武威农大学习;地委领导支持董玉梅去兰州上工业大学,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大多数天津同志,政治上靠拢组织,积极主动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到1975年底,分配在党政机关的同志大多成了光荣的共产党员,不少同志担任了部门的领导,有的后来成了县(处)级领导干部。段长征在地、市委组织部门工作28年,正确执行党的干部政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又如欧有兰,由于精通会计业务,1974年后任县财政局副局长、局长,工作非常出色,在1981年4月召开的九届一次人代会上当选为酒泉县副县长。《甘肃日报》头版头条新闻刊出后,《天津日报》予以转载,她的事迹在天津人民中传为佳话。杨恩玉,1981年5月到县工商局担任局长,在加速市场建设,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1995年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丰相来酒泉后被分配到县广播站工作,在经费少、人员少、无编辑、无记者、稿源少的情况下,积极创新,搞了许多自办节目,因积劳成病,1981年患了心脏病,后来发展到半个身子麻木,左臂左腿无力。但他谢绝组织照顾,仍带病坚持编辑工作长达10年,于1990年元月去世,年仅53岁。杨占江,1955年至1969年期间,先后在县公安局、县委秘书室工作。由于他勤奋好学,爱岗敬业,1969年组织派他筹建酒泉氮肥厂,并任厂长。他从筹建厂房、安装机器、锅炉、管道,到试车生产,一切都从头学起,很快成为工业战线上的行家里手。后来氮肥厂停产下马后,他又调任河西化工厂厂长,1980年获得经济师职称,1984年去北京化工部学习,因考试成绩优异,国家计委、国家经委联合颁发给他“厂长合格证”,担任了全国化工协会理事。王克强于1983年11月到城建局任局长后,在城市规划、道路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成绩突出,后调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已退休。
  45年过去了,酒泉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些成绩中,也渗透着天津支边知青的汗水和心血。
  酒泉的天津青年,1959年后,由于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家庭婚姻等原因,先后有80多人返回天津。1956年酒泉专区撤销,成立张掖专区,1961年酒金两县合分,后又与嘉峪关市合分,干部分流近百人。因工作需要调省上及外地区的约有20多人,如今因病与世长辞者9人。据1986年“赴酒泉天津同学录”记载,现仍有105人,分布在地、市74个单位。其中担任过地级以上领导职务的有金学有、李葆锋、李瑞甫、黄欣录、孟淑玲5人;担任过县处级领导职务的有段长征、何淑敏、欧有兰、孙华臣、董玉梅、张进军、刘金刚、宋瑞堂、方英、杨占江、张革俗、郭绍廉、徐克江、王克强、杨恩玉、王绍芳、张世铭、薛洪章、王文德、阎风德、郭志存等21人。这105人中,男47人,女58人,男的均已年过花甲,女的也已55岁以上,目前均已退休。但他们在安度晚年的同时,仍关心着酒泉的各项建设事业,不时献计献策,发挥自己的余热。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出版者:政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栏目包括:政治军事、人物春秋、委员风采、津沪青年、往事钩沉、社会历史、文化习俗、古城沧桑、农林水利、名门望族。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缵涛
责任者
杨玉玲
相关人物
李金成
相关人物
欧有兰
相关人物
杨恩玉
相关人物
李丰相
相关人物
杨占江
相关人物
李缵涛
相关人物
宋演成
相关人物
刘生元
相关人物
袁有恒
相关人物
张进军
相关人物
李凤莲
相关人物
陶林云
相关人物
杨隆声
相关人物
孙光辉
相关人物
尚洪全
相关人物
薄连和
相关人物
祁国光
相关人物
王正明
相关人物
张贵华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天津
相关地名
嘉峪关市
相关地名
王克强
相关地名
兰州
相关地名
城关镇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二进宫
相关作品
五典坡
相关作品
望江亭
相关作品
捉放曹
相关作品
甘露寺
相关作品
小女婿
相关作品
刘巧儿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