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图书馆
肃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肃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好人刘玉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296
颗粒名称:
好人刘玉春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9
页码:
155-163
摘要:
刘玉春的传略。
关键词:
酒泉
文史资料
内容
委员风采好人刘玉春青野农民刘玉春如今有了一串耀目的头衔:甘肃省工商业联合会执委、政协酒泉市第八届委员会委员、酒泉市工商业联合会执委、酒泉市泉湖乡头墩面粉厂厂长……然而,叫得最多最响的还要数父老乡亲们对他发自内心的称呼:“好人”!1951年8月,刘玉春出生于泉湖乡头墩村七组一个农民家庭。如果说贫穷在他的心灵上过早留下烙印的话,那么,“无缘读书识字,耽搁了一辈子人”则是锲在他心灵上的一颗钉子。
刘玉春8岁上了三个月学前班,在一次参加学校勤工俭学劳动时不慎右腿受伤,一病三年不愈。1964年,13岁的刘玉春二次进入学堂读书,在村小学上一年级。满共上了不到两年学,“文革”全面爆发,刘玉春随即失学。
1978年,刘玉春被本队父老乡亲一致推举为生产队粮库保管员。粮库,这在当时就是全队人的命根子。他接手前,粮库是三个人管,门口上着三把锁,他接手后,三把钥匙一人拿。尽管家里年年缺粮吃,但他没有占过集体一粒粮的便宜。
期间,刘玉春接管了生产队的一台小钢磨,负责为群众加工面粉。一台小钢磨最大能力一年只能加工小麦30多万斤,队里给他定的是60万斤的加工量,并言明年底奖二罚四。他连续跑了十几趟废品收购站,花去了全家仅有的200多元钱,经过几昼夜的估捣,他又安装成功一台小钢磨。两台机子同时运转,年底一算帐,加工量达到100多万斤。这一年队里奖给他580元。这是刘玉春当时见过的最大一笔“巨款”,他怀着一百二十次以上的心跳把钱拿回家,放了两年多不敢花。
1982年“大包干”时,队里很多人抢着要小钢磨,刘玉春主动退出竞争,连他自费安装的那台机子也舍弃不要,让给了别人。刘玉春自有他的“老主意”:到废品收购站里去找“宝”!结果,时隔不久,刘家破败的院子里响起了小钢磨的轰鸣声。刘玉春用废旧配件安装的磨机不但效率高、加工质量好,而且服务堪称一流:对上门顾客渴了管茶,饿了管饭,决不多收一分钱的加工费;对一些无钱交加工费的农户干脆免费无偿服务。结果刘家磨坊空前兴旺起来。这是刘玉春实施“诚信为本”经营策略的开端。
很快,刘玉春又瞄上了新的目标:安装自动磨!1984年,他自费到河北赞皇面粉机械厂考察学习机械制造技术,后又二赴河南新乡,三下河南修武,在这些名牌产品制造厂家寻经探宝。1985年,刘玉春开始改造安装自动磨机。期间,多次拆改,几经周折,报废了包括3吨多德国进口板材在内的大量原材料。1986年初,一台全新的自动化面粉加工磨机改装成功。刘玉春从中饱尝了创业的艰辛苦涩和事业成功的喜悦。
刘玉春发家致富了。他自办的面粉加工厂,由一台小钢磨起家,现已发展成一个拥有2组中型面粉加工全自动配套设备、固定资产30万元、流动资金15万元、年加工量达2000吨的个体私营企业。发了家的刘玉春深知,没有党的富民政策,就没有他刘玉春的今天。他要为家乡的繁荣进步出一份力,为乡亲们走向共同富裕尽一份责。他把目光对准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他要圆他儿时的那个“梦”。1994年“教师节”,他为全区教师奖励基金会捐资5000元;从1990年起,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教师节”,他都要送上一份贺礼,多则上千元,少则几百元;他为扩建村小学捐资4000元,为乡幼儿园捐资1000元;多年来,接受他捐助的除本乡各学校外,还有市一中、酒师附校等城市中小学。他把目光对准了家乡的社会公益事业。93年他资助1700元,为本组村民疏通了自来水;居民点铺马路,他岀资2000元;村上搞壁画,他赞助900元。不久,酒泉市建成第一家“壁画村”的消息,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传遍了全国,老刘觉得心里格外舒畅。刘玉春本人缺少“文化细胞”,不通音律,不善歌舞,但他特别热心群众文化事业。他先后为乡文化站捐款1200元,为乡团委捐款1500元,用于购置文化活动设施和书籍;从1988年起,他每年都给村上捐助3000元,用于开展春节文化活动。他把目光对准了那些需要他帮助的人。村民李天云想开荒种棉花,苦于无资金,老刘一次就借给他5万元;邻居高广智开办养鸡场缺乏资金,老刘借给他4万元,95年又为高广智担保贷款5万元,扩大了经营。如今,高广智的鸡场已经有了近百万元的资本,成了酒泉市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户。村民孙建仁、孙建成、孙建礼、孙建军兄弟四人家境贫困,只有老大娶了媳妇,三个弟弟都是光棍汉。老刘想借钱给他们,有人劝他不要借,怕还不回来。老刘说:“人在难中能扶一把就扶一把,如果到时候人家实在还不上我也认了!”于是先后给老大借给3000元,鼓励他搞贩销;给老二、老三、老四每人借给5000元,帮助他们盖上了新房,娶上了媳妇。没过几年,孙家兄弟都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1988年以来,刘玉春先后给20多户村民借款帮助发展生产,使他们相继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1990年以来,刘玉春每年都为乡敬老院捐助600—800元,同时长期为敬老院无偿加工面粉。他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老人们的一片爱心。村上修路,他看到几户困难户、孤寡老人既出不了工,也出不了钱,就慷慨解囊,拿出1200元为他们垫付了修路费。十多年来,每逢传统节日,他都用自己的钱买上礼品,与村干部一同登门慰问烈军属和“五保”老人。1995年10月,他又为驻酒84701部队马鬃山边防营官兵寄去慰问信和500元现金,向守卫国门的人民子弟兵送去自己的问候。当乡村企业面临困境时,刘玉春也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村预制厂流动资金不足直接影响生产,老刘借给2万元。1985年,乡农修厂因经营管理不善,关门歇业。其时,老刘正夜以继日地改造安装他的第一台磨机。他把部分技术工人纳入自己“麾下”参与磨机改装,剩下的一部分人千方百计为他们找活干。就这样,10名失业的乡镇企业职工,按月从老刘这个个体户手里领工资,一直领了一年半时间,直到厂子起死回生。
前几年,泉湖乡曾出现过一个青年违法团伙,有11名年轻人结成一帮,偷鸡摸狗,拦路抢劫,搅扰得四邻不安。这11个青年人中,有5个先后被公安机关多次处理教育过,但收效甚微。老刘大发“恻隐之心”,东奔西跑把他们找到一起进行“对话”:“为啥要干这种事?”“没个正经干头,手头紧!” “我给你们赊面粉,由你们拉去卖,赔了算我的,赚了归你们!”“有这好事,我们干!”于是,第一次赊岀去5000斤面粉。十来天后,这些小青年回来,一个个垂头丧气:“卖赔了!”“赔了不要紧,再赊给你们5000斤!”这次没有赔,赚了,小青年个个眉开眼笑。老刘因势利导,耐心地给他们讲做人的道理,规劝他们干正事,走正路,自食其力,勤劳致富。在他的帮助教育下,这些青年绝大多数走上了正道,其中有4人还成了全乡的富裕户典型。
刘玉春把“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奉为座右铭。1995年10月,黑山湖农场来人兑换面粉,因数量太大,计算失误,过后老刘查帐时发现少付了300公斤面粉。由于黑山湖农场路途较远,老刘就立即去信,告诉农场来人取走了少付的面粉。为了方便群众,老刘筹资建起了一座200万斤的储粮库,为3000多户农民代储存粮。有些农户不慎将存粮单丢失,老刘就不厌其烦地查底帐,一笔笔为他们核对清楚,从不耍奸赖账。1994年,国家开始大幅度调整粮食收购价格,到95年初,小麦由每斤0.35元涨至0. 95元,翻了近两番。当时老刘库房里为群众代储的存粮出现了 130万斤的亏空。按理,老刘只负责退给农户原代存价,但他却毅然掏高价买回130万斤小麦退还给农户。仅此一项,厂子就亏损58万余元。他是个宁肯自己受损失也决不让群众吃亏的人。在那次粮食调价风波的冲击下,酒泉市的一大批粮食加工企业纷纷倒闭,而老刘硬是凭着自己独特灵活的经营方式,坚守阵地,度过了难关。96年,中共甘肃省委书记闫海旺、省长张吾乐视察酒泉时专程走访了刘玉春,对他的“义举”给予高度评价。
作为企业管理者,刘玉春也堪称出色的行家里手。他的企业虽小,但各项管理制度健全;他手下的职工虽少,除去临时用工,常期干的也不过20个人,但各项生活服务设施齐备:浴池、饭堂、卡拉OK活动室,职工宿舍干净整洁,床铺、被褥都是厂里发的,每个房间里都配有彩色电视机,工人上班有工作服,冬季发棉衣,夏季发西服,逐月发毛巾、口罩、洗衣粉等劳保用品;定期组织职工体检,工伤事故由厂里负担全部医疗费,头痛脑热由厂里看病报销药费。遇上节假日,老刘就率领妻子儿女上阵顶班让小青年们去看电影、参加舞会、外出旅游;厂里有专职厨师,饭菜美味可口,老刘全家常年与职工在一个灶上吃饭,偶尔馒头蒸黄了或蒸酸了,老刘就端回家自个慢慢吃。职工在他这里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工资福利待遇好。说到工资,老刘还有一手“绝活”,这就是工资不给职工发,而是年底一次性发给职工家长。老刘手下用的20个工人,来自酒泉市6个乡镇的10多个村组,绝大多数是贫困户的子女。他平时只发给工人零用钱,年底前把家长请来,连工资带奖金一次性发到家长手中。除了管吃管住管穿管福利,每年每个职工可从老刘这里获得纯收入4300多元。
刘玉春,以他实实在在的行动回报社会,人民群众用朴素的语言称颂他为“好人”,党和政府以一连串荣誉称号作为对他的褒奖。从1988年起,刘玉春连续九年被乡村两级树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连续七年被地市两级树为“三好个体户”。94年被酒泉地区工商局树为“五星级”文明个体户,并被酒泉市委、市政府授予“勤劳致富先进个体经营者”称号;95年被酒泉地区行署、地区教委授予全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称号;96年被中共酒泉地委、政协酒泉地区工委授予“优秀政协委员”称号;98年2月被甘肃省光彩事业促进会授予“甘肃省光彩事业先进个人”称号;98年5月被酒泉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个体户”。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出版者:政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栏目包括:政治军事、人物春秋、委员风采、津沪青年、往事钩沉、社会历史、文化习俗、古城沧桑、农林水利、名门望族。
阅读
相关人物
青野
责任者
刘玉春
相关人物
青野
相关人物
李天云
相关人物
高广智
相关人物
孙建仁
相关人物
孙建成
相关人物
孙建礼
相关人物
孙建军
相关人物
闫海旺
相关人物
张吾乐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甘肃省工商业联合会
相关机构
酒泉地区工商局
相关机构
甘肃省光彩事业促进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泉湖乡
相关地名
德国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