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乡镇企业家魏世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295
颗粒名称: 优秀乡镇企业家魏世杰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8
页码: 147-154
摘要: 魏世杰现任酒泉市飞翔建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党总支书记,是中共酒泉市第九届党代会代表,第十二届市人大代表,第八届市政协常委。十几年来,他率领公司全体员工艰苦创业,顽强拼搏,把一个濒临倒闭的维修工程队,发展为可承建30层高层建筑、30米跨度大型工业建筑的国家二级建筑企业。
关键词: 酒泉 文史资料

内容

委员风采优秀乡镇企业家魏世杰马有邦魏世杰现任酒泉市飞翔建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党总支书记,是中共酒泉市第九届党代会代表,第十二届市人大代表,第八届市政协常委。十几年来,他率领公司全体员工艰苦创业,顽强拼搏,把一个濒临倒闭的维修工程队,发展为可承建30层高层建筑、30米跨度大型工业建筑的国家二级建筑企业。2000年,公司完成产值5200万元,实现利润206万元,上交税金249万元。企业固定资产由81年建队时的1.7万元增加到987万元;所有者权益由0.65万元增加到5340万元;拥有五个建筑分公司、三个建材加工企业,以及房地产开发公司、预制构件厂、化工厂、花木公司等12户企业。形成了以建筑为龙头,集建材加工、铸造生产、材料经销、房地产开发、餐饮服务等多业并举的企业集团。魏世杰先后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家”、“全国新时期集体建筑企业家”、“全国乡镇企业科技进步先进工作者”、“优秀建筑企业经营者”、甘肃省劳动模范、省第1—4届“乡镇企业家”。多次被地、市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党务工作者”和“先进生产者”。1998年,被甘肃省政协树为“政协委员优秀企业家”。
  1984年,当时的西峰乡建筑工程队由于企业管理不严,经营不善,财务混乱,债务累累,眼看就要倒闭。魏世杰受命于危难之际,他勇敢地挑起了组织交给的重担。他接任后,从改革企业经营机制,加强企业管理入手,清理整顿了财务,调整了领导班子,实施了新的管理办法,建立具体的考核指标,完善了监督约束机制,强化了对各级经营者的责任约束和利益约束,使企业重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从85年起,企业产值、效益稳步增长。1993年,他积极建议,会同乡党委、政府讨论制定了鼓励发展、重奖重罚的激励政策。明确规定:对超常规发展,两位数增长,生产效益同步的下属企业予以重奖。分公司年产值超过1500万元,利润达到6%以上,足额上缴税利,奖励分公司经理“本田”小轿车一辆,并对其他人员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政策。94年经考核验收,五个分公司有三个产值超过了 1500万元,利、税8%以上,受到了奖励。总公司也因产值由上年的3152万元增加到6170万元,实现当年翻番,受到了市政府的“本田”重奖。企业被评为“全国建筑优秀企业”、“全国建筑企业先进集体”、“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和“甘肃省乡镇十强企业”。
  他认准了邓小平同志那句名言“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他以一个成熟企业家的远见卓识,一步一个脚印,潇洒自如地描绘着企业发展的宏伟蓝图。面对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实际,他制定了组建“联合舰队”抵御市场风浪的发展决策。按照“抓紧主业创大业,多种经营求发展”的发展思路,一业为主,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先后开发了予制构件、建材加工、房地产业、商业服务、餐饮娱乐、花卉繁育等多种行业,撑起了公司的半壁江山,并通过改组、改造,构筑起了一个初具规模,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特点的股份制企业。1999年,被市委、市政府树为全市乡镇企业改革先进单位。
  质量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的兴衰存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质量上不去,失去信誉,就会被市场淘汰。魏世杰把内部管理和工程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以“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宗旨,严格质量目标管理,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度,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他对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决不放过。1987年,公司在承建煤炭公司办公楼工程浇筑二层大梁时,因模板移位,使浇筑的大梁偏移轴线4.5公分。检查发现后,他亲自监督施工员、质量员砸掉大梁,重新浇注。职工虽然手上磨出了血泡,但受到了一次深刻的质量教育,从内心佩服魏经理对企业负责、注重质量、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增强了质量意识。经过努力,该工程获得了全区第一项也是全区唯一的一项优良工程,从此创优良工程每年不脱项。他对质量的要求之严近乎到了残酷的程度,发现问题,决不手软,多次亲自监督,砸过不合格大梁、柱子,拆除过整层砖砌体和整单元输水管线。他认为,质量问题在下面,根子在教育管理不严。他曾6次因基层违反规定发生问题主动承担责任,给自己罚款3860元。他的严于律己的工作作风,影响带动了干部和职工,在这种严要求、敢管理的氛围下,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件。他还在企业内部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确定了创优目标,制定了优良工程奖励办法。公司提取总产值0.5%的资金,建立了专项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创优工作。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施工管理人员的创优积极性和质量意识,使工程优良率逐年提高,创优项目不断增加。全公司荣获甘肃省“飞天奖”工程2项,省优质样板工程8项,省局级优质工程27项,地、市级优良工程112项。并获得了中国集协质量管理“金屋奖”,省集协“银屋奖”、“质量信得过企业”等荣誉。有12个QC小组,先后被国家、省、地、市有关部门评为全面质量管理先进集体,受到表彰奖励。
  魏世杰采取一系列新举措,努力在企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依靠科技进步兴企强业的氛围。84年接任伊始,在企业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他力排众议,筹措资金40万元,送34名青年到省建工学校培训,4人去大专院校深造。他常说:“人才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十几年来,公司不仅自己出钱进行人才培养,还每年从大、中专院校招进毕业生,充实企业的管理、技术力量。现已多方位、多渠道招收引进各类高中级专业技术、管理人才156名,其中大、中专以上学历102名。他不仅能育才、识才,而且更善于爱才、用才,让中青年尽展其才。现在,有40多名中青年走上了公司副总经理、分公司经理、副经理和项目经理工作岗位,成为企业的重要骨干。为了给人才一个宽松的生活、工作环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公司先后拿出89万元,为61名骨干买了养老保险;投入896万元为102名管理干部解决了住房问题。还组建了助耕队,在农忙季节帮助职工帮耕助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受到了省建委的表彰奖励,被授予“甘肃省建设系统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近年来,公司经济效益显著,职工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魏世杰把这些成绩归功于党的政策,各级领导的帮助,群众的努力。他立足岗位,奉献社会,回报群众的厚爱,努力为家乡父老办实事、做好事。86年他在兰州学习期间,考察了兰州安宁区的水蜜桃种植,在自己承包地里引种试验后,在苜场沟村进行大面积推广,并低价为农户提供苗木,进行技术指导。现在该村及邻近村组有近百家农户种上了水蜜桃,面积达300多亩,年收入户均万元左右,最高的达两万多元,成为城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春天桃红梨白,秋季硕果累累。他个人多次为灾区、希望工程、学校、幼儿园捐款,数额达2万多元。他不但帮困助残,还抽时间为新建学校、幼儿园、农宅等设计图纸,指导施工。在他的带动影响下,企业对社会也做出了丰厚的回报。为修建学校、修桥补路、兴修水利无偿捐赠现款50余万元。97年为修建酒泉旅游景点一次捐款就达13万元。多次被省、地、市授予捐资助学先进单位。魏世杰热爱家乡,热爱生活,追求高雅文化,性情开朗,兴趣广泛,工作之余坚持学书习画,已达到较高水准,既是个精明的企业家,又是个充满才气的文化人。
  魏世杰担任酒泉市政协常委以后,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他经常深入农户,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积极向党和政府建言献策。他提出的加快乡镇企业改革、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提案和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采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把带头致富、帮贫致富做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座标,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他患有糖尿病、骨质增生等多种疾病,市、乡领导多次让他外出疗养、治疗,他谢绝了。他经常在办公室一边吊液体,一边工作,用自己的精神风貌、模范带头作用,无声地为干部、职工做出表率。他从不为自己取得的荣誉而骄傲,多次把评选先进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志。他常说:“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不能说明将来。”他把党和政府给予自己的荣誉,做为搞好工作的责任和动力,更加勤奋努力的工作。他以企业为家,艰苦奋斗,勇于拼搏,大公无私的精神和品格,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五十而知天命。经历了许多人生的挑战,面对充满激情的创业之路,在酒泉建筑业风风雨雨地干了近二十个春秋的魏世杰,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他不满足于目前的成绩,还在继续创新、开拓。
  (马有邦,现任酒泉市政协副主席、中共酒泉市委统战部部长。)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出版者:政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栏目包括:政治军事、人物春秋、委员风采、津沪青年、往事钩沉、社会历史、文化习俗、古城沧桑、农林水利、名门望族。

阅读

相关人物

马有邦
责任者
魏世杰
相关人物
马有邦
相关人物
邓小平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甘肃
相关地名
兰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