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占鳌在营尔农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291
颗粒名称: 耿占鳌在营尔农场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6
页码: 125-130
摘要: 老同志耿占鳌,1952年10月来到酒泉,任酒泉专署检察院副检察长,1957年后先后任酒泉县委书记处书记兼县长、酒泉市委(地级)农村工作部部长。1959年他被以“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罪名遭受错误批斗后,下放到营尔农场筹建处任副场长。在那艰苦的环境条件下,老革命耿占鳌表现岀的崇高思想和工作作风,给作者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关键词: 酒泉 文史资料

内容

人物春秋耿占鳌在营尔农场许永珍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耿占鳌,1952年10月来到酒泉,任酒泉专署检察院副检察长,1957年后先后任酒泉县委书记处书记兼县长、酒泉市委(地级)农村工作部部长。1959年他被以“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罪名遭受错误批斗后,下放到营尔农场筹建处任副场长。那时的营尔滩极为荒凉,除生长一些红柳、杂草外,就是漫无边际的黄土滩,坑坑凹凹,起伏不平,没有道路,没有人烟。建场初期,只修建了几间土木结构的简易平房为办公室,下放劳动的干部多住在临时搭建的草房和挖的地窝子里。加之当时各种物资奇缺,粮食供应紧张,人们生活是极为困难的。在那艰苦的环境条件下,老革命耿占鳌表现岀的崇高思想和工作作风,给我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1960年3月20日,我们被下放营尔农场劳动锻炼的近百名机关干部,由大卡车送往营尔荒滩,投入到垦荒造田的繁重劳动之中。下放干部被安排在农场一、二站,编为小队,集体住宿,搭建有临时食堂,上下工排队,实行“军事化”管理。距我们不远的三站,主要是因生活困难四处流浪的人员,他们被收容迁送到农场,暂时安置在那里生活、劳动,其中多为青少年。
  我在干部队劳动了约40天,又被派往三站。临走时耿占鳌副场长给我交代任务:去后管理、带领那里的青少年劳动,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有病的要及时让医生检查治疗。我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当天就来到了三站。
  5月4日,我带领青少年队的38名队员,到一站帮助抱运修建新站房的土块,正好耿副场长也在。他面带笑容,大步流星地来到青少年中看望他们,并关切地对我说:“劳动休息中间和饭后休息时间,要教孩子们唱歌、识字,要关心他们,活跃他们的文化生活。”我遵命而行,尽快与市一中学校农场的负责人王鸿鼎老师联系,得到他的热情支持,派了两个女同学按时到三站来给青少年教唱歌曲。学的第一首歌是《毛主席来到咱们农庄》,先后教会歌曲10多首,荒漠的戈壁上从此响起了孩子们欢快的歌声。我制做了一块小黑板,给他们教字。干什么活,见到什么物件,就教什么字。许多不识字的孩子,很快都学会了百十来个字。由于耿副场长的热情关心和各方面的照顾,三站的青少年生活得还好,没有一个因疾病而身亡。这年秋末,他们先后被迁送回家。
  5月初的一天夜晚浇水时,三斗渠决堤倒坝,滚滚大水向三站住地冲去。在这紧急关头,耿占鳌带领数十名下放干部去堵截流水。赶到堵水地段,人已跑的气喘吁吁,连话也说不出来。大家不顾疲劳,在耿的指挥下,奋力挖土筑坝,终于将水堵截分流到滩里,保住了三站未被水淹。在紧张的堵水过程中,他的手表掉进了水里。那时候,有手表的人是极少的,大家都为他婉惜。而他却笑呵呵地说:“没啥可惜的!三站200多人的住地没淹掉就是大好事,损失一块手表算不了什么。”8月中旬的一天夜晚,秋雨连绵下个不停,我带领17名青年到六斗渠地段浇灌田禾、菜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深更半夜,耿副场长肩扛铁锨,带着场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冒雨前来检查浇水情况。他来到跟前,大声呼喊:“农工同志们,你们辛苦了!希望你们克服困难,坚持把地浇好。”他的喊声在空旷的夜空里荡漾,极大的鼓舞了大家的情绪和干劲。天快亮时,地浇完了,我和青年李世和被雨淋得落汤鸡似的最后回到站上。第二天,我头痛发高烧,全身无力,只好休息服药。数日后,病变为副伤寒。耿副场长得知后,来站看望安慰。回场后又派场医来给我诊治,还让管理员送来小米。我心里热呼呼的。病症逐日好转,十多天后身体康复又上工参加劳动了。
  10月中旬,场部财会人员让我从银行提取现金一万多元,到边湾奶牛场,给营尔农场在那里搞副业的农工发放工资。工资发完后,短款66元。回场后,我立即向耿副场长作了汇报。他沉思了一会说:“短款由你如数赔上,再不给处分。要吸取教训,经管钱物是万万马虎不得的。”对此处理,我心悦诚服。
  10月份,在当时“极左”思潮的影响下,对下放干部也实行“低标准、瓜菜代”,口粮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日的一市斤降到了四市两。繁重的劳动半月后,大部分干部出现干瘦、浮肿症状,病势越来越重,情景凄惨。耿副场长立即决定暂停生产劳动,让大家休息治病。不久,全市性的抢救人命工作开始,下放干部趁此回单位休养。在留场干部会议上,耿副场长理直气壮地提出:留场干部的口粮标准要提高,营养品、肉食也要供给,他们承担着艰巨任务,不能因饥饿瘦弱引起疾病后再调治,这样就退了。他的意见得到场长同意,与会同志深受感动。
  1961年元月,场长高习文、副场长耿占鳌奉命将农场工作移交冯毓儒、张海接替,他们被调回市政府复职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任酒泉县委副书记的耿占鳌,又以“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罪名被批判斗争,于1967年9月又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即原营尔农场)劳动。当年他已54岁,但精神饱满,心情乐观,同大家一道平田整地,拉架子车送粪,干劲十足。夏收割麦时,他更是行家里手,他割得趟宽、茬低、穗净,成了大家的榜样。还会搓葽子、拧草绳,赶着二牛抬扛犁地翻茬,样样农活都会。
  在此期间,我也又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锻炼,在饲养班当班长。不久,耿占鳌也被调正到饲养班来干活,我们俩又到了一起。我让他去喂猪放羊,他愉快地接受。每天身背水壶,手持羊鞭,赶着羊群到草滩放牧。哪里草旺,他就将羊群赶到哪里。他还经常注意羊只病态疫情,有的羊病了,及时请兽医诊治或以土法处理,有的羊生了口疮,就用盐水洗或给抹药膏。他放的羊群,个个膘肥体壮。在喂猪期间,也是尽职尽责,从不马虎,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劳动之余,他和棋友下棋娱乐,甚至和附近的放羊娃一起玩“赶老牛”、"狼吃娃娃”等游戏,给孩子们讲董存瑞、刘胡兰等革命英雄故事。干校劳动期间,他豁达乐观,干活踏实,是干校学员的好榜样。
  随着全国形势的发展变化,“五七”干校劳动的学员,陆续返回了各自的工作单位。1972年,耿占鳌也离开了干校(营尔农场),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出版者:政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栏目包括:政治军事、人物春秋、委员风采、津沪青年、往事钩沉、社会历史、文化习俗、古城沧桑、农林水利、名门望族。

阅读

相关人物

许永珍
责任者
耿占鳌
相关人物
许永珍
相关人物
王鸿鼎
相关人物
冯毓儒
相关人物
张海
相关人物
董存瑞
相关人物
刘胡兰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酒泉专署检察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