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虽离休 心系酒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290
颗粒名称: 人虽离休 心系酒泉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122-124
摘要: 虽然离休,但常昆依旧心系酒泉发展,先后四次回访考察。
关键词: 酒泉 文史资料

内容

常昆1955年至1966年任中共酒泉县委书记,“文革”后调天水工作,不久便离休回陕西,住临潼干部第二休养所。他离休后没有忘记酒泉的干部和人民,没有忘记酒泉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他不顾年迈路远,先后4次来酒泉访问考察。每到酒泉,首先到当年农业合作化带头人李存福(原西峰农业社主任)、米志清(原银达五四永丰社主任)、马守基(原四坝乡五四联合社主任)等人家里吃住,并深入各乡镇、村、组、农户、农林场(站)找老农民、老党员、老干部、老工人促膝谈心,畅谈酒泉的经济发展和变化。他生活很随便,走到那里碰上啥吃啥,吃后一顿饭一元钱,不管群众要不要,非给不可。在农民家饭吃了,话谈了,住后走了,有的人还不知道他就是原任县委书记常昆。
  1978年春天,常昆第二次回访酒泉。当他去西峰看到洪灾严重的北大河堤岸已得到治理,并造地420亩后,对乡党委书记杨成林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治理北大河有成绩,如果栽上苹果树,把它变成经济作物区就更好了……。”1985年常昆第三次来到酒泉。当他听到酒泉市已做出长远规划,建立商品粮、林果、洋葱、大蒜、甜菜、黑瓜籽、养猪、养鸡、养奶牛、水面养鱼等10大基地,称赞道:“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宏伟发展计划,是酒泉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一条金光大道。经过几年的努力,一定能够实现,那时,我再来看你们的成绩。”1989年8月下旬,已是76岁高龄的常昆,不辞辛苦,千里迢迢又来酒泉,这是他最后一次酒泉之行。他从清水下车,先后走访了清水、屯升、上坝、铧尖、临水、三墩、银达、怀茂等乡镇,察看了夹山子水利工程、营尔农林场的500亩葡萄园、上坝乡40多个百亩家庭小农场,以及狼窝泉滩、段家滩等地的开发。每到一处,他都对酒泉的建设和变化给予高度评价,并对未来酒泉农村的经济发展寄予厚望。当他来到段家滩,看到大片土地正在得到开发,感慨地说:“这个滩土地肥沃,开发后价值很大,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是我在职时的愿望,但是没能实现,多打粮食的愿望就寄托在你们的身上……”这次酒泉之行,他没有进城,而是深入各村、组、农户以及农林场(站),走访了近一个月,每天步行20到30里,脚底都磨下了大水泡,用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在酒泉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脚印,所到之处都和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大家都说:老书记这么大年纪,几千里路上来看望我们,我们一定要把酒泉各项工作搞好,以实际行动报答党的关怀!1989年9月21日,常昆离开酒泉返回临潼。不久即病倒,因医治无效于10月15日在西安逝世,终年76岁。噩耗传来,酒泉市委、人大、政府、政协联合发去唁电,对常昆的不幸病逝表示深切哀悼,对家属子女表示慰问。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对人民的好书记、好公仆的逝世,感到万分悲痛!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出版者:政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栏目包括:政治军事、人物春秋、委员风采、津沪青年、往事钩沉、社会历史、文化习俗、古城沧桑、农林水利、名门望族。

阅读

相关人物

常昆
相关人物
李存福
相关人物
米志清
相关人物
马守基
相关人物
杨成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陕西
相关地名
西安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