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父亲赵兰亭二三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278
颗粒名称: 忆父亲赵兰亭二三事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6
页码: 103-108
摘要: 作者回忆父亲赵兰亭的早年事迹。
关键词: 酒泉 文史资料

内容

人物春秋忆父亲赵兰亭二三事赵荣炘我父亲赵兰亭,字绍儒,号太白山人,1904年出生,1950年病逝。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河西知名的书画家。
  据父亲讲,我家祖上是满洲正黄旗人,先祖根特•纳喇氏,曾以军功被封为平寇大将军,赐姓爱新觉罗。全家原居北京,以后迁入甘肃武威定居。
  父亲自幼随祖父赵美如学习书画艺术,后又从师于甘肃名画家范振绪先生(解放后曾任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父亲学画极其认真,从不懈怠,加上祖父及范老先生的精心指点,山水、人物、花卉都很擅长,尤喜画菊,从三十年代起就在河西崭露头角。范老先生赞其为门人中之佼佼者,多次赠画给他,或为父亲的作品题跋。
  随张大千在敦煌1941年初夏,著名画家张大千离开四川成都老家,带领子、侄、门生张心智、张比德、刘力上、肖建初及画友谢稚柳等人,千里迢迢到敦煌莫高窟考察。经范振绪介绍,途经武威时邀我父亲同往,父亲早就向往敦煌,遂欣然同行。当时的莫高窟,由于无人管护,已是尘封灰掩,窟前堆积的流沙几乎淹没了下层的全部洞窟,断壁残垣比比皆是,洞窟里的壁画也在无声的疏解剥落。他们一行到来后,先用很大精力清理流沙,接着由南向北,由下至上地为洞窟编号。做好这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后,大规模的临摹和复原工作开始了。分给父亲的主要任务是为壁画及泥塑照相,兼搞一些临摹。当时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有的洞窟狭窄,壁画低矮,只能躺着身子工作;有的洞窟高大,则要爬上特制的高凳才行;照明只有靠手电筒或马灯。生活条件更是困难,没有甜水喝,没有蔬菜吃,还时常担心土匪来犯。但这些都不能动摇他们学习研究敦煌艺术的决心。除在莫高窟工作外,他们还先后在西千佛洞和榆林窟为洞窟编号和临摹壁画。工作之余,他们经常在一起畅谈对各朝代壁画的认识,交流自己临摹的体会,既提高了对绘画的理性认识,又加深了相互之间的友谊。这期间,大千先生曾多次为我父亲作画相赠,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有《荷花》、《番女图》及山水扇面,还有张比德送的《猛虎图》等。就这样,他们在敦煌一干就是两年多,共临摹壁画三百多幅,照相一千余张。张大千离开敦煌后,将临摹的壁画先后在兰州、西安、成都、重庆展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在敦煌考察结束后,大千先生曾邀我父亲同往成都办画展,但父亲因家事拖累未能成行,很感遗憾。他们人虽然分开了,但相互书信来往不断。父亲将大千先生的来信一一装裱成册,妥加保管。父亲逝世前,将所有书画分成两份,由我和我大哥分别保存,但在“文革”浩劫中,这些珍品全部被毁。
  与常书鸿的友谊在国内,张大千先生一行是系统地考证、研究、临摹、传播敦煌艺术的第一批人。大千先生在敦煌传出的信息,使国内更多的人了解到举世无双的敦煌艺术,特别是引起了画界人土的密切关注,他们对国际文化盗贼斯坦因、伯希和、奥登堡等人盗走大量敦煌文物表示极大愤慨,对政府疏于管护敦煌艺术宝库很是怨愤,强烈要求政府加强对敦煌艺术的保护。为应付舆论,装饰门面,国民政府于1942年指定它的教育部着手筹备“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并派留法画家常书鸿等人在敦煌莫高窟做前期筹备工作。1943年初春,常书鸿一行六人历尽千辛万苦来到敦煌石窟。当时,张大千一行还在这里,经大千先生介绍,常书鸿认识了我父亲,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他们之间建立了比较深厚的友谊。为使常先生便于开展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工作,父亲把自己拍摄的一批壁画照片送给他,常先生很是感激。当年5月,张大千一行结束了在敦煌石窟的研究工作离开时,常先生亲自送行。大千先生说:“我们先走了,而你们却要长期地呆下去,这是一个‘无期徒刑’呀。”常先生答道:“即使是‘无期徒刑’我也在所不辞,因为这是一项神圣的工作。”与此同时,我父亲也离开敦煌返回武威。1943年秋,父亲率全家迁往张掖,1945年又迁居酒泉。父亲虽和常书鸿分开了,但从未间断过联系,经常有书信往来,特别是到酒泉后,常先生常来酒泉看望我父亲,每次来总要进行长谈,谈敦煌艺术,谈历代画家,谈当代画家特点,研讨绘画技法,友谊不断加深。当时我才几岁,常先生未能与我相识,以后我长大了,也未能与常先生谋面。时过近四十年后,已退休在京的常书鸿先生偕夫人李承仙、儿子常嘉煌,于1983年9月又到敦煌,在参加完“敦煌学国际研讨会”后,路过安西。当时我在安西县委工作,由我陪同他们到榆林窟及东千佛洞再次考察。当时,常先生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了,但仍逐洞察看,并为东千佛洞重新编号。途中,我询问常老:是否认识我父亲赵兰亭?常老答:“怎么不认识,是张大千介绍的,那可是个好人啊!”回到县上后,常老先生欣然为我题字“西出阳关故友情。”当年12月,为寻找和复制安西至宝象牙佛,县上派副县长赵林进京,我带口信向常老全家问好。赵林去北京后,常老一家帮了很大的忙,不仅找到了象牙佛真品,还谈妥了复制的问题。赵林离京时,常老捎给我当年我父亲送他的敦煌壁画照片6张,并亲自写信给我,对安西利用榆林窟、锁阳城等古迹发展旅游业等问题提出建议,并写道“我虽已离开河西,但此心尚依依不离戈壁也。”勤奋好学淡泊名利父亲一生生活比较清苦,以照相为生,先后在武威、张掖、酒泉开过照相馆。他一边亲自执业,一边兼作书画,从不间断。特别是从敦煌临摹壁画返回后,画风更加豪放自如。在友人的协助下,曾先后在凉、甘、肃举办过画展,受到了各界一致好评。他待人热情谦和,广交书画界朋友,互相都有书画相赠。据酒泉中学副校长苏治说,他九十年代中期在武威某人家中看到过于右任给我父亲的题字,我曾试图通过苏将字购回,但那人图高价把字卖给了香港人。在酒泉时,与当时在酒的画家郭世清(曾任青海省美协主席)、郝进贤(后在甘肃画院任画师)也交往频繁,友谊很深。他不仅自己勤苦好学,孜孜不倦,在绘画事业上不断攀登,取得了一定成就,即使对青年书画爱好者,也是循循善诱,热情帮助,跟他学画时间较长的有永昌人王有震(后成为省内知名画家),曾在酒泉市博物馆工作过的刘兴义等人也受到过他的熏陶。但对一些权贵,他则避而远之,绝不趋炎附势。1947年夏,他在酒泉办了一次画展,展出作品100余幅,其中他将心爱的一些作品标明为非卖品。当时酒泉的一位县长看中了一件非卖品,硬要买(实则是要),父亲硬是回绝了。这位县长借故封了我家相馆的门,并将父亲拘留,后终因引起公愤,才放人作罢。这年秋后,父亲因患胯疾一病不起,但即使如此仍在病床坚持作“卧游图”,画有山水、花卉等百余幅,记得有一幅墨竹上他题字为“全是君子,绝无小人”。自卧病以后,历时3年,多方医治无效,父亲终于1950年11月病逝于酒泉,享年46岁。
  (赵荣炘,原任酒泉地委助理巡视员,现已退休。)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出版者:政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栏目包括:政治军事、人物春秋、委员风采、津沪青年、往事钩沉、社会历史、文化习俗、古城沧桑、农林水利、名门望族。

阅读

相关人物

赵荣炘
责任者
赵荣炘
相关人物
赵兰亭
相关人物
范振绪
相关人物
张大千
相关人物
张心智
相关人物
张比德
相关人物
刘力上
相关人物
肖建初
相关人物
谢稚柳
相关人物
常书鸿
相关人物
斯坦因
相关人物
伯希和
相关人物
李承仙
相关人物
常嘉煌
相关人物
苏治
相关人物
郭世清
相关人物
郝进贤
相关人物
王有震
相关人物
刘兴义
相关人物
赵林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北京
相关地名
甘肃
相关地名
敦煌
相关地名
四川
相关地名
兰州
相关地名
西安
相关地名
成都
相关地名
重庆
相关地名
安西
相关地名
青海省
相关地名
永昌
相关地名
香港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番女图
相关作品
猛虎图
相关作品
荷花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