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失的彩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261
颗粒名称: 永不消失的彩虹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7
页码: 35-41
摘要: 为祖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烈士们宛如永不消失的彩虹。
关键词: 酒泉 文史资料

内容

政治军事永不消失的彩虹冯作平在戈壁的夜风里,凸现着一座情感与智慧的丰碑;在戈壁的星空中,演绎着永恒精神与信念的飞天;巍峨发射架,激越地释放着一个民族腾飞和崛起的希望与热情.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元帅的声音还是那么洪亮,战士的步伐还是那么矫健。
  坐落在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烈士陵园,东绕弱水河,西通航天创业路,北枕青山头,南望神舟发射架。
  “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 20世纪50年代末的航天创业者们在平沙万里发出这一豪迈的誓言,从此揭开了中国征服太空的历史华章。
   一个火箭成功发射的日子,视察发射中心的聂荣臻元帅来到烈士陵园说:将来,我的骨灰就撒在这里。
  历史会永远记住1992年5月28日,这个细雨垂涎漠野的日子。共和国最后一位元帅聂荣臻将一身威武和不朽的灵魂装在放着紫色幽光的骨灰盒里,披着鲜红的党旗,来到他生命永久的宿营地。一代元戎与500多名长眠沙海的航天英灵,头枕大漠,仰望高天,组成了特殊的地下兵阵,把如梦的生命化作戈壁滩永不消失的彩虹。
  1992年8月11日,小雨浸染着戈壁滩,共和国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总书记来到烈士陵园,凭吊长眠在这里的航天英雄。看完第一任司令员孙继先中将的碑文后,总书记沿着碑林缓缓走了一圈,驻足聂帅墓前,俯下身去,亲手抚平被风掀起的花圈挽联。总书记长时间站在风雨中,似与老元帅默默交谈……1996年8月,已经81岁髙龄的发射中心第一任政治委员栗在山,情有独钟地回到航天城。他坐着轮椅,前往烈士陵园,凭吊老战友、老部下,为孙继先、徐明、石荣屺、张超义、李杰民等烈士扫墓。在长征中指挥17勇士强渡大渡河的英雄营长孙继先墓前,他用有点嘶哑的声音说:“继先,老伙计,我来看你了!航天城建设得很好,实现了你我当年的夙愿。你就安息吧!”发射中心初创时,正遇上三年自然灾害,这给创业者们在原本十分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又增加了许多困难。孙继先听从党中央号召,率部一头扎进了戈壁滩。1958年孙继先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回京参加五一节活动期间,毛主席在中南海春藕斋接见了他。此后,孙继先只要到中南海,就要去春藕斋。有一次,毛主席问孙继先:“你(从苏联人那里)学到了点东西没有?”孙继先回答:“学了一点。”毛主席鼓励他尽量多学一点东西,使自己能早日独立指挥发射工作。
  1960年8月,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断绝援助。然而,创业者们以加倍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9月10日清晨,孙继先司令员绕发射场转了三圈,他全面细致地思考着,要从最坏的方面做好准备。7时42分,点火按钮起动,伴着一阵震撼大地的轰鸣和尾部燃烧的火光,导弹腾空而起,7分钟后,准确地击中了弹着点的目标,成功啦!在苏联专家撤走后17天,用我国自产的液氧,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地地导弹!随后,他们又立即投入到第一枚国产地地导弹发射试验的准备工作。1960年11月4日,聂荣臻和钱学森来到发射场,在孙继先和栗在山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技术阵地和发射阵地,在询问了每一个关键的细节后,聂帅十分关切地问道:“能不能准时发射?”“不会推迟!”孙继先回答。钱学森又提醒道:“只有搞好预测,才能避免失败。” 11月5日晨,撤离发射场的警报响了,孙继先陪同聂帅、钱学森进入指挥所。“10分钟准备” “5,4,3, 2, 1” “点火!” 一阵隆隆巨响,震撼了亘古荒原。我国自己生产的第一枚导弹,在预定弹着区爆炸,腾起冲天的烟柱!聂帅高度评价道:在祖国的地平线上,第一次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导弹,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长眠在烈士陵园的有将军、高级工程师、士兵,还有职工和家属。这些完整和不完整的人生都放射出金灿灿的光芒。
  作为烈士陵园中第一位高级工程师、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第一批毕业生、第一代航天创业者胡文全,像一部不知疲倦的机器,超负荷运转了整整29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60年代初期,当我国自行设计的新型导弹投入试验发射时,安全遥控系统需要大量的数据资料,人们多着急啊。胡文全放弃休息,一年四季在戈壁滩不懈地进行火焰衰减试验,似水流年,忙忙碌碌中,老胡早生华发。他更加惜时如金,改造设备,培养青年,积累资料,撰写论文,办公室的灯光与星月争辉。1980年,向太平洋发射洲际导弹试验中,他负责的“154”系统因设备老化、性能不稳,被大家称为“要误事”。他硬是从系统几十万个零部件中,查出了一个螺丝松动,使故障隐患迎刃而解。人们劝他注意休息,他说:“退休了一定好好休息。”可是万万没有料到,癌细胞已偷偷地袭入了他的身体。战友们知道,早在我国发射第二颗国土资源普查卫星时,老胡感到胸闷腹胀,精力不济,但他仍然以顽强的毅力负责技术阵地和“154”系统的技术,终日奔波在发射场,毎天工作12个小时,甚至通宵达旦,呕心沥血,耗尽了最后一点气力。
  发射中心巾帼一员、高级工程师谢秀玉,不久前离开人世,骨灰安放在戈壁滩烈士陵园,把全部热血洒进航天城。
  随着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为了满足导弹试验和发射洲际导弹的需要,60年代,国家在远离发射场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兴建了几处弹着区。那里迫切地需要一批搞导弹再入测量的科技人员。再入测量主要是用汽车轮子,有时更多的是用人的双脚去寻觅导弹的落点,找到导弹残骸。谢秀玉入选了,她走出巴丹吉林沙漠,又踏入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从一个艰苦地区又到了更艰苦的地区,在“死亡之海”驰骋纵横,度过了她20多年的导弹“报靶兵”生涯。从近程导弹到洲际导弹,她参加了40多次试验测量任务,为科研部门提供了极其宝贵重要的研究实物和数据,用辛勤的汗水和无数的脚印把“论文”写在了大漠上。1990年10月,陈慕华副委员长视察发射中心时,听了有关对谢秀玉的介绍后,紧紧握住她的手,连声称赞:“我们妇女的骄傲!”烈士陵园还安葬着在场区建设、卫星发射、导弹试验及抢险救灾中牺牲的英雄们。墓碑上永远刻下了他们的名字:王来,李再林,张小维,陈竹林,李树智,刘晨生……王来,在一次试验中抢救战友时,自己全身着火,为保护充满液氧的设备不被引燃,向远处跑去,被大火吞噬,在他身后的大漠上留下一行滴血的脚印。
  刘晨生,1980年入伍,兰州市人,为抢救落水儿童,把年仅20岁的身躯永远地留在了戈壁滩上。每年清明节,他的战友都要给他献上一束鲜花。漠风低咽,沙粒悲鸣。“逝者精神永存,生者自当奋力。”走出烈士陵园,回首凝望,发射塔和纪念碑遥相呼应,事业的历史和人生的历史萦绕其间,彪炳千秋的是写在长天和大地的不朽忠魂。
  置身沙漠航天城,谁都会受到心灵的震撼,灵魂的净化,油然而生一种历史的沉重感,一种民族的自豪感,一种豪迈的征服感!这里是中国航天第一港。
  这里通向太空。
  贺酒•敦贸易洽谈会岳汉才贸易盛会酒泉开,慧眼商贾蜂拥来。祁连山下迎贵客,丝绸古道显光彩。
  历史古城玉酒泉,矿藏丰富众人羡。土地肥沃路平坦,鲤鹏展翅一片天。
  飞天散花满天下,神女捧献白兰瓜。千里草原泛银珠,油浪翻滚映云霞。
  四葡萄美酒夜光杯,泉湖水边饮酒美。骤骑将军来祝贺,宾主顿时落热泪。
  41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出版者:政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栏目包括:政治军事、人物春秋、委员风采、津沪青年、往事钩沉、社会历史、文化习俗、古城沧桑、农林水利、名门望族。

阅读

相关人物

冯作平
责任者
冯作平
相关人物
聂荣臻
相关人物
江泽民
相关人物
孙继先
相关人物
栗在山
相关人物
徐明
相关人物
石荣屺
相关人物
张超义
相关人物
李杰民
相关人物
周恩来
相关人物
钱学森
相关人物
胡文全
相关人物
谢秀玉
相关人物
王来
相关人物
李再林
相关人物
陈竹林
相关人物
李树智
相关人物
刘晨生
相关人物
张小维
相关人物
岳汉才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兰州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相关实物

巴丹吉林沙漠
相关实物
祁连山
相关实物
1.1577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