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图书馆
肃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肃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神舟”飞天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256
颗粒名称:
“神舟”飞天记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11
页码:
21-34
摘要:
1999年11月20日,“神州”号发射成功的背后凝聚了许多人员的汗水与心血。
关键词:
酒泉
文史资料
内容
“神舟”飞天记
陈款荣 曹立新
目击“神舟”飞天1999年11月20日凌晨3点,时间一分一秒地催人心迫。“神舟”号试验飞船发射塔已进入3小时准备状态,指挥显示大厅内两个24×23.1m的大屏幕显示着各种数据,参试一线人员正进行着实质性的充电、测试、连接工作。
凌晨4点,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曹刚川、副部长沈荣骏、921工程总指挥王永志等领导来到了指挥大厅就座……可以说,在举国上下共同关心的话题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最令人注目的焦点。20日凌晨,满天星光,风速4米/秒,气温零下3℃(符合风速不超过10米/秒和气温不低于-15℃的发射条件)。“80分钟倒计时准备,一二三级尾段的1、2、4层平台人员全部撤退!”工作平台第一组两个翅翼缓缓打开。2分钟后,第二层第二组芯一级暴露在人们面前,接着第四层打开……戈壁的深秋森森的冷。凌晨5点10分,四个大气球高悬在银荷上,无数桔红的路灯装点着美丽的航天城,警车、救护车、抢修车形成了长长的车队一同向发射场坪开进。这是本世纪中国航天事业的最后一次发射,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宇宙飞船第一次发射。笔者等是幸运者,能亲眼目睹自己的飞船送入太空。远远眺望,醒目炽白的灯光下,火箭发射塔光泽照人,运载火箭已垂直镶刻在高髙的发射塔上,这是威震中外的一流发射设备。
5点50分,部队已进至神舟路,左弯右拐才到了一个由8个探照灯临时搭建的安全观望区。
6点10分,我们以地为席。不知是谁率先精明地选准了这个位置,真是最佳视角——发射场离笔者等所在的位置最多1公里。我们匆忙地打开摄影包,架上照像机,调整好焦距,焦急而又兴奋地等待那举世瞩目的时刻莅临。一位摄影爱好者问笔者还有几分钟?恰好传来调度“5分钟倒计时准备!”的声音。紧接着,一分钟准备!30秒!20秒!10!9!8!7!6!5!4!3!2!1!点火!6点30分,红光万丈,四条助推器冒出熊熊的烈焰,整流槽里热气向空中突冒,水汽连着黑烟搅拌一堂,由小变大,像一朵白云,又像素洁的嫦娥,身披飘带奔向太空。无数双眼睛盯着那火团、火龙,瞻仰着中国的神箭出鞘。壮哉神箭!美哉飞天!笔者等按下了等待多时的相机快门,将这壮美的瞬间永远定格。
“雷达跟踪!”“测控跟踪!”“跟踪正常!”6点30分18秒,助推器脱落,火箭带着飞船向天穹刺去。点点的光芒,映照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田。
6点39分36秒,调度兴奋地传来“船箭分离!”讯息。顿时,现场沸腾了!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国务委员吴仪等中央领导拍手称赞!亲眼目击“神舟”号飞天的官兵们欢呼雀跃。中央军委委员、总装部长曹刚川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早已规定:如果飞船发射成功,任何人不允许燃放鞭炮以示祝贺。可为飞船试验呕心沥血的中国航天总公司、上海航天局的试验队人员情不自禁地点燃了鞭炮……有的老同志感动得哭了——因为苦心奋战了近百个日夜的飞船腾飞成功了!然而,这成功的背后却凝聚了多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将士与航天科技试验人员的汗水和心血.......火箭的“警卫兵"“谁?!” 一声警惕的喝问。
“宣传处的。”笔者答。
借着灯光,我们看到两张年轻的脸。胸前的警卫证告诉我们,是“飞天”警卫战士。
火箭运达后,他们白天晚上都要巡逻,最多只能休息半个晚上的时间。
“火箭已经卸车,你们比以前累多了。”笔者问。
“要说不累,那是瞎说。但此次首飞,全国瞩目,能为火箭站岗放哨,是我们的荣幸,我们心里也特自豪,累点算什么。”发射区的风很大,特别是后半夜,让人冷得发抖,这里的人夏天都要穿大衣。每次巡逻,战士们要在塔架周围不停的走动。坐在巡逻车上的战士,一星期才换一次,白天跑,晩上还要跑,车上没顶篷,白天热得不行,夜里冷得不行。最苦的是他们六中队的郑班长,他是固定的巡逻车司机,没人替他,天天要开着车跑,比谁都要辛苦。
这时候,两束眩目的灯光照了过来。
巡逻车停到了门前场坪上。张排长向我们打了个招呼,我们跳上了他的车。
车子缓缓地向发射区驶去。戈壁深夜的风侵人肌骨,直感到胳膊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汗毛也竖起来了。难怪戈壁滩有“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形象写真。张排长坐在指挥位置和我们谈着他们警卫战士的生活。提起巡逻战士,这位战士出身的排长赞不绝口,一个劲儿地说,从任务准备到现在,巡逻班的战士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有的病了还坚守岗位,有的面临退伍还拼命工作,有的家里面临着一些困难仍不下哨位……说话间,只见站在我们两侧的警卫扎着腰带,别着袖标,威风凛凛地不时用手电照着每一个可疑的地方。
车子停了下来。张排长带着警卫沿着库房周围细心地检查了一遍。路过塔架时,发射区的两个流动哨迎面走来,张排长交待了一些诸如“千万别打瞌睡,注意情况,发现可疑人员,严加盘查,并及时汇报”之类的话后,车子便沿着场区外面的神舟路返回。此刻,已是凌晨1点钟。
随着火箭和飞船的进场,“警卫兵”已经没有星期天、节假日,他们的工作艰苦而劳累、重复而单调,但又丝毫不能有一丝怠懈。朋友,当你们沉入梦乡时,可曾知道阵地上我们的警卫战士还在守卫着厂房,守卫着塔架,守卫着华夏炎黄子孙们的飞天之梦。
扶摇神箭待遨翔8月24日上午,火箭起竖对接现场。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体会,如果没有来到这“东风航天城”,你绝对想象不到这里就是一个战场,虽然没有弥漫呛人的滚滚硝畑,没有冲锋陷阵的声声呐喊,却到处充满了紧张的战斗气氛。
在世界最先进的测试大厅内灯光辉煌。二楼栏杆上镶嵌的绯红色的周恩来总理亲笔题词的“十六字”方针赫然在目;四楼扯起的长条横幅火一般鲜艳;“全力以赴,全神贯注,精心组织,精心操作,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醒目标语已经深入人心。乳白色的火箭身躯在灯光下熠熠闪光。
8点30分,测试发射站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报告后,随着吊装指挥员“各号就位!”的一声口令,操作手同时向两侧跑步散开,吊车司机、平台操作手、吊装牵引手迅速到位。
“挂接吊具!”听到口令,几名号手提着沉重的吊具,登上升降梯,把吊具挂接在箭体的吊装部位。
“检查吊具!”号手们弯下腰,看了再看,紧了再紧,感到有绝对把握了,便依次高喊口令。
酣睡了多日的火箭开始“苏醒、起床、待命”,号手们跑过来,推走了轨道上的火箭支架。甭以为下达这些口令非常容易,一旦不小心,由于速度或方向不当便会造成箭体晃动而碰伤。在起竖运行过程中,口令的下达没有固定模式,全靠指挥员根据火箭的实际状态随机应变。
“主钩上升2档!”“主钩上升3档!”“……大车南行3档!” 口令不断地变换着,庞大的火箭逐渐上升、南移。此时,二楼东侧的操作间里,操作手正聚精会神地盯着吊装动态图形显示屏,通过对讲机一边复述着指挥的口令,一边进行着具体操作,直至竖正火箭。
10点25分,助推器靠近箭体,一层、三层平台展开。工作人员手扶助推器,谨慎地与箭体捆绑对接。由于助推器与箭体仅有20公分的间隙,实际操作只能由两名人员分别从两侧对接紧固。在这狭小的缝隙中,别说活动操作,就是站着不动,时间一长,也会腰酸腿疼。而对接捆绑又是一件非常细致、特别耗时的工作,容不得半点粗心大意。而工作人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要完成助推器的捆绑工作。助推器与箭体有两个连接部位,下面采用球形对接,上面则是直杆、斜杆相连接,即使有一毫米的误差,也会对接不上。由于吊装官兵过硬的技术和精心的操作,对接时没有出现一次反复操作,对接全部一次到位。
11点20分,第一个助推器的捆绑工作顺利完成。
时针逐渐旋转,已经定格在下午15点整。午饭后,吊装官兵准时在大厅集合。随着“各号就位” 一声响亮的齐喊,助推器的捆绑工作再次开始。依然是这些程序,依然是这些航天官兵,依然是那样的一丝不苟。一切都显得紧张有序,有条不紊。第二个助推器捆绑完了;第三个助推器又欣然到位……这四个助推器就是从电视画面和报刊图片中看到的四个抱紧箭体的镜头。
的确,全国人民在注目着祖国的大西北,世界人民在瞩目着东风航天事业再创辉煌,历史的教训不能重演。所以,狠抓质量,已经成了所有参试单位的共识,也成了这次任务的焦点。
繁星满天,秋寒袭人。当四个助推器的捆绑工作按计划全部结束时,劳累了一天的工作人员终于酣然地睡上了甜美的一觉——他们的梦中,肯定有华夏人几千年的飞天幻境!给“神舟”输送神力的操作手戈壁的初秋,依然不减夏日火爆的脾气。燥热的风刮过来,又刮过去,偶尔旋起一股黄沙,让人直骂娘。阵地上的官兵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日复一日地劳碌着。
9月2号,对加注官兵来说,又是一个酷热难耐的天气。燃料转注任务落到了这群军中男子汉的肩膀上。这次转注是将打流用的50余吨燃料转出进行返厂处理。为了将燃料尽可能地清理干净,采用了不同以往的泵压与挤压相结合的方式。
“天上下火,地下流油。”最苦的是转注场上的操作手们。笨重的防护服把他们罩了个严严实实,奇形怪状的面具遮的人透不过气来,那全副武装的样子让人想起滑稽的大猩猩。也许你会认为这是夸大其辞。其实不然。
走进燃料库房,机器的轰鸣声滚雷一般迎面袭来,时而一声气动球阀的刺耳啸叫让人心惊胆战——这噪声远远超出了常人的承受能力。庞大的储罐横向排开,空罐里装满了转注的燃料。面对这些,就像面对潘多拉的魔盒子,一旦有个缝隙,有点泄露,在压力的作用下,那看不见的“魔鬼”就会喷泄而出,对周围的人造成严重甚至终生的伤害。战士们为航天事业奉献了金色年华,决不能由于人为的失误而让他们倒在阵地上。穿上防护服,是操作规程的严格要求,也是为战士的人身安全着想。
戈壁表面腾起阵阵袭人的热浪。身着普通的工作服,也禁不住汗水直流。中间换班休息时,操作手们摘下面具,卸下沉重的“盔甲”,露出了庐山真面目,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的头发已经全部浸湿,粘在一起,额上旦大的汗珠一个劲地往下滚落,桔红色的工作服连指甲盖大的干地方都找不至整个的贴在身上,胶鞋里也浸进了汗水,脚板在里面直打滑。有的战士把鞋和袜子脱下来,发现脚趾头都给泡白了,呈现肿胀。他们大口大口的喘着气,如释重负,任戈壁的风从身上扫过。一位老一点的战士从工作服里掏出已经洇湿的人丹,给毎个同志发了几粒,自己也取了一些含在嘴里。当电视台的镜头对准他们时,战士们那平淡坦然的神情,让前来采访的记者不由得连声感叹。一位战士说,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冲上一个凉水澡,再美美的睡上一觉。经过几小时的“斗智斗勇”后,就像施了法术一样,这些“魔鬼”乖乖地被收进了♦槽罐中,成为输送“神舟”上天的神力!航天城的故事写不尽道不完,“东风人”做出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事迹千古留芳,让世人惊羡。
11月21日凌晨3:41’,我国第一艘飞船——“神舟”号,从发射升空到安全着陆,遨游太空21小时10分,获得圆满成功。
河西颂祁峰河西宝地是粮仓,季节分明日照长。
南北两山相对峙,东西六市有良乡。
镣都嘉峪凭藏矿,飞雪祁连润禾秧。
壁画敦煌闻四海,酒泉火箭耀八方。
马踏飞燕为珍宝,泥塑睡佛历沧桑。
牧场山丹腾骏马,肃州玉器名夜光。
油田玉门资格老,天下雄关换新装。
“皇台”“汉武”香千里,“白兰炮弹”甜万商。
牧副农林多特点,汉回蒙藏奔小康。
改革春风吹边塞,引来游客奏新章。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出版者:政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栏目包括:政治军事、人物春秋、委员风采、津沪青年、往事钩沉、社会历史、文化习俗、古城沧桑、农林水利、名门望族。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款荣
责任者
曹立新
责任者
陈款荣
相关人物
曹立新
相关人物
曹刚川
相关人物
沈荣骏
相关人物
张万年
相关人物
吴邦国
相关人物
吴仪
相关人物
周恩来
相关人物
祁峰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相关机构
中国航天总公司
相关机构
上海航天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河西颂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