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长江在酒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201
颗粒名称: 范长江在酒泉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6
页码: 225-230
摘要: 作者回顾,1936年的春节前夕,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范长江来到酒泉,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以《大公报》记者的身份,深入西北考察,在《大公报》上公开如实的报道了西北的情况。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范长江

内容

范长江在酒泉关维智1936年的春节前夕,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范长江来到酒泉,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范长江作为《大公报》的特约通讯员,军马西行,于1936年1月23日到达酒泉。他沿途对古道驿站黑泉镇、花墙子、深沟、盐池驿、黄泥坝、临水等地进行了考察了解。他对酒泉的第一印象是 “酒泉的近郊,仍属不冻泉水所灌溉的肥沃良田,不下于张掖,城垣不及张掖之广大,而街市之整齐则驾于前者而上之气春节前夕,各行业皆休息,但“穿红挂绿之妇女儿童往来贺年,爆竹灯火熙熙攘攘,予旅人以深刻刺激因记者在除夕之夜深入小街背巷,看到的却是一幅揪心的人间悲剧。“尽管是新年时候,街上随处可见十岁以下无衣褂全身灰泥的乞丐儿童。有几条背风的街道,记者简直在晚间没勇气通过。这般几乎全身赤裸的孩子,在夜间他们就在门角墙脚,乃至无水的阴沟里藏了起来。你如果用手电去照,这里三个一堆,那里一堆两个,彼此挤得紧紧的睡下了,到了夜里十时以后,气温变为酷寒,这般孩子渐渐的忍受不了,他们于是本于儿童的天性,放声哭出他们求救的惨痛哀声:'妈妈呀!冻得很呀!爸爸呀!救命呀!冷死人呀!老爷太太呀!实在冻的受不了呀!……'有时天气特别寒冷,一两条巷街的灾童一齐号啕大哭起来,哀声震动全城所以他给《大公报》发回的通讯及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写到酒泉时,用的标题就是“酒泉走向地狱中“风烛残年”又是记者对当时酒泉商业的形容。酒泉历为“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抗战以来更是西通新疆、苏联,东进兰州、绥远(现内蒙)、宁夏等地的重要商埠、物资供应的大后方。各省商家荟萃于此,有陕西帮、山西帮、河北帮、豫帮、江浙帮……等,商人集会、玩乐的“五省会馆"即是酒泉的一大景观。一时名号云集,商贸繁荣。但记者来时,原来的几十万资金的铺面,大部已关门停业,因为这个大的商业口岸被“军倒”统治着。河西人在历史上恨之入骨的马家军,敲骨吸髓的勒索盘剥,已使百姓生计无着,而商贾贸易更是鱼肉刀俎。主要是倒卖烟土,军倒低价收烟,军运到绥远,可以不上税或少上税。一般商人跑一趟绥远要上四次税,军运在本地不上税,在绥远卖了烟土,换成茶叶布疋运来酒泉,本地也不敢收税。他们从青海贩来土特产,强包给商会,分摊各商号出售,“军倒”坐收现金,畅滞全由商家负责。所以商号只能在军压市滞的情况下,“风烛残年”苟延维生。
  官场的黑暗,就是不择手段的“捞钱“。记者说得很客气:“已经养成一种风习,不管大局倒不倒,只要我此时此刻弄到金钱就行。当时几个河北人利用玉门的石煤原料,在酒泉办了个化工厂,制作蜡烛肥皂,还初炼煤汽油。这本来是地方民族工业的兴起,应予扶持,但特税局非要按进口的洋油洋蜡征高税,硬要摧残而后甘心。大概还嫌河西一带,有了这个化工厂,反而不顺眼。不如简直根本把它取消,倒还好些。”当时老百姓的命运掌握在“兵站” 手里,抓兵派伕,征收款草,都由“兵站”专司其事,连区、保长都得送礼,贿赂兵站委员。兵站可以直接拘捕杖禁农民,所以他说兵站可以“制民死命"。
  从清末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新疆和内地的关系,影响着全国的大局,特别在抗战期间,人员、物资的流通,苏联援抗物资的进入,都要通过酒泉这条要道。1936年,正是民心激愤,团结御侮的时候,但这种关系“已经不断如缕”,地方官员“似乎还唯恐其不早日打断这一缕丝”。由于实行民族歧视和高税政策,多税勒索,多方刁难,“甚至死人棺材经过,也非出贿赂不能通行,一定要用铁钩伸进棺材去,把死尸钩个乱七八糟,才算顺意。新疆到内地的商人比从前少的多了,而且输入的也没有重要货物,只限于消费的葡萄杏瓜之类,重要的出产都出口苏联, 到内地的是苏联不要的东西气记者以锐敏的眼光和对国内大局的思考,提出“用怎样的方法联络新疆商人使其向内,当为目前西北的急务“。
  整个春节期间,范长江都在酒泉过的,他看到酒泉的老百姓养成了一种“及时行乐"的风气。“政府的烟土罚款要用重刑榨出现金,农民只能用'饮鸩止渴'的高利贷来交完逼款,对付现状。但为求得暂时安慰,不管借债,还是卖地破家,有几个小钱先去饭馆享受一顿再说,出了馆子再借高利贷也不再踌躇。二两烧酒是麻醉剂,麻木比清醒好,真所谓'难得糊涂',这是旧社会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心理状态"。老百姓的真正生活是“十四五的女孩还光着屁股。记者要为马买麦麸、豌豆之类的草料,主人说,他们连人都吃不到,哪还有做马料的,他们只吃黄米糠。一家农民欠了三元的缴款,十几只绵羊就被村长赶走了。借一元钱月利低的是二角五分, 一般是三角,到期不还,利上加利'驴打滚‘。所以只好在麻醉中解脱,清醒后外逃。一位小学教师在深冬外出,虽然身穿一件污旧的单布长衫,没有任何行李,冒着风雪上路,倒也不失一派斯文。但晚上住在客栈,一顿大烟是不能少抽的,要说教育界的清苦,我看这样就算是到了极点了气范长江在酒泉还有两件事值得记述:一件是他去临水考察,因过春节,街上店铺都在写贴对联,他也下马挥毫,给他们写了十几付充满喜气的对子,后来知道他写对联的那家,是商人地主兼高利贷的吴家,所以“心中颇为懊悔气另一件是他们住在黄泥堡,第二天临行时已给主人付过了一切费用,但一位公干模样的人,手拿一纸条来和主人唧咕。他过去一看,上面写着:“今摊到省上来委员大人X名,马X匹,白面X斤,油X斤,料X斤……"这"委员"就是指他们一行。“一宿作官,使人啼笑皆非”。作为过路客人,人马费用已照价付清,无用其 “摊",且数量也没有那么多。这一发现,一是使当地百姓这次少负担了一些冤枉钱,二是这种接待活动,正是基层“公干"们的油水来源。
  范长江在酒泉住了半个月,于2月10日搭汽车西行去敦煌,2月24日又返酒泉,路过安西三道井,因平时很少看到汽车,汽车的喇叭声惊动了沉静僻野,引来了不少老乡围观,“这回有一位确乎'不小'的姑娘,忘了穿裤子,也跑出来看热闹”。在玉门镇(原玉门县政府驻地)又遇到一件有趣的事: “正月十五,县长用椅子作成'八人大轿’,四十名驻军前呼后拥,八个人抬上在街上走了一趟,这大概就是当时的春节文化活动吧!县政府贴出告示,县城居民每家出洋一角,全城九百余家,共收洋近百元,叫'迎春费‘。正月十五过后,我们从玉门返酒泉时,就遇到了成群的逃荒饥民,其中有光腿的孩子,小脚的女人,烂棉絮,破麻袋,水壶和柳条筐驮在毛驴背上。男人身披和提着破羊皮袄……无精打采地在戈壁上走着,他们是向塞外寻求活路的。我们西来时,他们尚能勉强支持着,不到10天工夫,他们抵不住饥寒的压迫,只得向他方乞食去了“。2月18日,范长江离开酒泉东行去宁夏考察。
  注:范长江,四川内江人。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求学时即怀抱救亡图存,探索真理的志愿。三十年代,范长江以《大公报》记者的身份,深入西北考察,在《大公报》上公开如实的报道了西北的情况,并被称为“报道红军长征的第一人,“西安事变”后秘密进入西安,旋去延安,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成为国统区报纸第一个进入陕北的记者。1941年脱离国统区进入苏北解放区,担任中共新闻工作要职。解放后历任《新华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人民日报》社社长、国家新闻总署副署长。1970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1978年12月党中央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关维智,原任酒泉地区文化处处长,现已退休。)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委员会

本辑包括:政治军事、社会历史、编读往来栏目;并附有《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至十辑 分类总目录。

阅读

相关人物

关维智
责任者
范长江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林彪
相关人物
关维智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
兰州
相关地名
绥远
相关地名
宁夏
相关地名
陕西
相关地名
河西
相关地名
青海
相关地名
玉门镇
相关地名
西安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