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水烟在酒泉“落户”始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197
颗粒名称: 兰州水烟在酒泉“落户”始末
分类号: K94.23
页数: 5
页码: 220-214
摘要: 兰州水烟引进酒泉,是榆中县金崖乡尚古村的陆永言。民国十八年(1929年),兰州地区大旱,灾情迫使他寻求谋生的出路。当他听说酒泉宜种烟草,水烟销路好,是开烟坊经商做买卖的好地方后,兄弟三人打定主意,约上侄子陆立福(烟匠)一家来到酒泉城内落脚。后经乡友引荐,在今银达乡两山口村及西峰乡蒲莱村租赁土地,种植粮食和烟草。烟草在谷雨前后下种,寒露前收获。 兰州水烟引入酒泉后,历经32年,曾两度兴衰,中途停业十年。由于社会的进步,工商业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的变化,人们逐渐改变了吸水烟的习惯,水烟的生产就停顿了。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马家军

内容

兰州水烟在酒泉“落户”始末
  李培荣 许永珍
  兰州水烟引进酒泉,是榆中县金崖乡尚古村的 陆永言。民国十八年(1929年),兰州地区大旱,灾 情迫使他寻求谋生的出路。当他听说酒泉宜种烟草, 水烟销路好,是开烟坊经商做买卖的好地方后,兄 弟三人打定主意,约上侄子陆立福(烟匠)一家来 到酒泉城内落脚。后经乡友引荐,在今银达乡两山 口村及西峰乡蒲莱村租赁土地,种植粮食和烟草。烟 草在谷雨前后下种,寒露前收获。
  1930年他们在城内郭府巷(今民主街)10—12 号处,开办了酒泉独家生产兰州黄丝水烟的手工作 坊。当时的作坊,工艺落后,设备简陋,只有杆榨、 夹板、滑车、石条等,有烟匠陆立福操作生产水烟。 经过几年的烟草种植和加工生产,发现在两山口种 的烟草,具有质好株茂,叶绿宽厚,色润味香,油 分充足等优点,因此放弃蒲莱的土地,不再种植烟 草。约在1936年,水烟作坊也从城里搬迁到两山口 村,增加烟草种植面积,就地加工,销售各地。烟 坊由小到大,逐渐发展,生意也兴隆昌盛。于是当地其他农户也在陆家的影响下,纷纷种植烟草。后 来,陆立福的子女们长大成人,烟业生产越来越好, 他就决定自己也搞水烟加工,先以小榨生产。他带 领三个儿子,白天给陆永言烟坊干活,晚上贪黑给 自家加工,当年产水烟600包(一封水烟10块,一 包水烟10封)。从此,陆家就有了两个烟坊(南烟 坊陆永言,北烟坊陆立福)。第二年,陆立福父子脱 离南烟坊,专营自家的烟坊,逐渐发展成年产一万 余包的领先大户,不论质量、产量、销量,均超过 了陆家南烟坊生产的“玉字"水烟。由于农民种烟 草尝到了甜头,所以烟草种植快速发展,烟坊也随 之增多。到1942年,两山口种植烟草的面积占可耕 地的20 %左右,年产烟叶4万余斤。 1946年两山口 家家户户都种烟草,烟叶总产量近30万斤。同村的 宋建元、张乃福、金恒福、王玉堂四家也先后修建 了烟坊,年加工水烟2.6万多封。解放前夕,因烟 税剜重等多种因素,迫使水烟生产先后停业。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号召农民种植粮食,两 山口的烟草种植面积大为减少。 1961年,两山口生 产大队大队长张金录,深入群众,集思广益,探讨 “怎么增产增收,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队委会经 过多次讨论,决定恢复种植烟草,开办水烟坊,增 加农民收入。当年,5个生产队种植烟草300亩,秋收后烟叶集中起来,由大队党支部书记左福忠(烟 匠)亲自参与加工生产干烟两捆(每捆烟叶2000— 3000斤),加工水烟3000多封,生产队劳动日值由 0.5元增升为1.5元。1962年秋全大队共开设三处 烟坊,加工水烟近2万封,由供销社全部包销,使 水烟生产又延续到1964年底。此时因政府指令性计 划生产,加上烟税重,原料缺,便停止了烟草种植 和加工。
  水烟的加工生产,当时一直是笨重古老的生产 工具和落后的操作方式。陆家烟坊主要加工生产黄 丝水烟,其生产工序是:首先从烟株杆上摘下烟叶, 撕绺分级,晾晒水分,清除杂质,储存备用;其次配料焖烟,将撕绺后的烟叶洒水变潮,用清油、盐、 姜黄、石红、碱等辅料抄拌,制成油黄色,再用甘 松、山奈、藿香等20多种佐料配汤洒入焖烟。第三 步是压捆。先把配焖好的烟叶,分层装进陪杆的木 箱内,经陪杆压榨成捆坯,再用烟刀切成三段,垒 成墩,用大杆挂石压榨成坚实的烟捆。第四步是推 烟。刨丝工叫烟匠,匠人以板操作,一板有二人组 成,上手为师傅,下手为徒弟,共同使用特制的推 刨(板)。上推下拉配合操作,严格按规程行事,不 得粗心潦草。第五步是出风装箱。通过刨壳挤压成 约8厘米见方、厚约1.2厘米的正方形烟块,每日早午检验,合格品包装,摆垒在固定的烟板上,通 风透气,时间视季节而定,防止暴晒,最后装箱封 标,入库待售。烟丝株杆及下角料,可加工为旱烟 沫。
  陆家水烟坊从城内搬迁到两山口乡下,烟坊由 1家发展到5家,逐渐成了这里的富裕户。在经营运 销方面,采取各种方式。他们动员外村农户也种植 烟草,由烟坊收购烟叶。他们的“陆”字牌水烟,赢 得了顾客的赞誉。起初是“王字”水烟,中期改为 “玉字"标号,后又恢复为“老字号"水烟。采取薄 利多销,现金交易,以物兑换等灵活手法销售。解 放前,一封水烟约为1.2元至1.5元,或小麦一斗, 织布(土布)一尺;建国后,一封水烟可卖人民币 4至5元(合现币值计)。他们自己组织人力畜力走 乡串巷,零售批发或专人推销,或让货郎代销,烟 贩经销,生意比较红火。由于过去广大农村和城市 一些群众有吸水烟的习惯,销路不断扩大,逐渐由 本县发展到边远地区,西至玉门、安西、敦煌、新 疆哈密、吐鲁番、都善等地;北至金塔、鼎新、额 济纳旗;东至高台、临泽、张掖、民乐等地,深受 顾客的欢迎。
  兰州水烟引入酒泉后,历经32年,曾两度兴衰, 中途停业十年。由于社会的进步,工商业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的变化,人们逐渐改变了 吸水烟的习惯,水烟的生产就停顿了。
  (李培荣,原任酒泉地区物资回收公司党委书记,现已退休。许 永珍,原任酒泉市供电所书记,现已退休。)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委员会

本辑包括:政治军事、社会历史、编读往来栏目;并附有《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至十辑 分类总目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培荣
相关人物
许永珍
相关人物
陆立福
相关人物
宋建元
相关人物
张乃福
相关人物
金恒福
相关人物
王玉堂
相关人物
张金录
相关人物
左福忠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兰州
相关地名
榆中县
相关地名
银达乡
相关地名
西峰乡
相关地名
敦煌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