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〇年抢救人命记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166
颗粒名称: 一九六〇年抢救人命记事
分类号: F129
页数: 5
页码: 162-166
摘要: 记述1958年大跃进开始,农业战线上出现了浮夸风,盲目追求高指标,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无雨大增产,大旱大丰收”等形而上学的口号。接着天天放“卫星",亩产几千斤,但却不见实效。1959年又刮起一场“共产风”,“一平二调三收款"、“公社化吃饭不掏钱”,征收“过头粮",造成粮食供应紧张。1960至1961年期间,酒泉市全市因饥饿而致各类营养不良症的病人达16万多入,其中患高度营养不良、干瘦病、浮肿病的就有8万多人。当时群众中流传着“一肿(浮肿)一消(消瘦),骨头熬胶(死亡)''的俗语,真实地反映了营养不良,饥饿致死的惨状。1960年秋天,党中央派水电部部长钱正英,率领中央工作组到酒泉来调查灾情,钱部长将调查的情况及时向中央作了汇报,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同年冬天召开了西北局兰州会议,紧急安排救灾工作。中央还派慰问团来酒泉,由新疆军区后勤部郝部长任团长,运来大量的面粉、葡萄糖粉、奶粉、蜂蜜、酥油及药品等。开展了抢救人命的工作。采取了杀畜保人,合理安排生活;劳逸结合,开放自由市场;组织机关厂矿办农场,生产自救;组织医务人员下乡抢救病人等措施。在城乡设立了临时病院173处,专署办公大楼也腾出一部分来作了病院,全力以赴地救治病人,抢救人命,使灾情、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市政府又派人到新疆、庆阳地区调运粮食。由于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关怀,加上生产自救,酒泉人民终于战胜了困难,度过了难关,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关键词: 大跃进运动 酒泉 文史资料

内容

一九六〇年抢救人命记事
  王敦朴
  1958年大跃进开始,农业战线上出现了浮夸风,盲目追求高指标,提出了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无雨大增产,大旱大丰收”等形而上学的口号。接着天天放“卫星",亩产几千斤,但却不见实效。1959年又刮起一场“共产风”,“一平二调三收款"、“公社化吃饭不掏钱”,征收“过头粮",造成粮食供应紧张。同时又开展了 “反右倾拔白旗''的政治运动,农村以查产斗争为重点,将公社干部、生产队长集中起来举办集训班。酒泉市的集训班设在城关镇,名为集训学习,实为斗争批判。查瞒产私分粮食,查干部的右倾保守。于是生产队长逼迫虚报产量,假报瞒产私分粮数,胡编乱造,应付交代。接着上面又派人到队里追交粮食,甚至挖地三尺,闹得人心惶惶,个个不安。我当时在县医院当大夫,每天去集训班给患者看病,曾问他们:“你们把粮食报出来不就完了吗?”他们回答:“好我的大夫,我们哪来的粮食呀!” “报的产量都是干部逼的,层层加码。不多报过不了关,放不了卫星。”以后随着运动的发展,又将这'些人中的“顽固分子"戴上“右倾思想"或“右倾分子”的帽子,集中到营尔滩开荒种地,严重挫伤了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影响了农业生产。
  人民公社化以来大办公共食堂,并提出“人民公社是天堂,公共食堂是心脏”的口号,将社员的口粮由生产队统一保管,人人都进食堂吃饭。不久又大炼钢铁,遍地土高炉,到处砸锅炼铁,致使农村社员家中无锅可用,无米可炊,广大群众只好以 “瓜菜代(粮)”度日。每人每日口粮十两(旧制),还要节约二两。所剩的八两,每顿只能喝些菜多面 (米)少的清汤。过春节改善生活,每人供3斤大白菜,吃上4两白面馍,就算过了年。以后口粮更少,也无瓜菜可代,只好捋树叶,剥树皮,用胡麻衣子、土苞头籽(一种野草)等来做“代食品"充饥。还让市防疫站化验营养成分,向群众宣传野菜、草根、树皮的“营养”比大米、白面还“丰富”,结果人越吃越“胖”(浮肿),越没精神。
  1959年9月,我在市人民医院工作。一天下午,党支部书记赵万才叫我到办公室,在座的还有院长左德和喻民权大夫(原市防疫站工作,后在地区妇幼保健站任站长,现退休)。赵说接市委通知,让你们3人组成调查组,去临水公社长城大队查清社员生病或死亡情况。当时我们只知道粮食紧张,还未想到发生饿死人的事情。第二天,我们3人即骑车抵达公社,会见了公社主任李福和工作组组长吴肇中,交谈了情况,才知道由于长期没粮吃,社员病死饿死的已有8人。他们恳切要求我们如实向市委汇报,请求能够调粮救急。我们走村串户,访问调查,社员满面饥容,对我们态度淡漠。炕上躺着奄奄一息的老人或孩子,冷灶冷炕,其景令人心酸。在路上还见到了几个倒下的饿殍,说明灾情十分严重。
  回城后,我们即向市委耿占鳌书记反映了真实情况,并转达了乡干部和工作组的请求,他听了以后很同情社员的艰难处境。但时隔不久,耿书记即遭到了批判。之后在“拔白旗”运动中,医院的左德和喻民权也受到了批判,左德被调到金塔县医院(市医院三部)工作。
  据统计,从1960年至1961年,全市因饥饿而致各类营养不良症的病人达16万多入,其中患高度营养不良、干瘦病、浮肿病的就有8万多人。当时群众中流传着“一肿(浮肿)一消(消瘦),骨头熬胶(死亡)''的俗语,真实地反映了营养不良,饥饿致死的惨状。
  1960年秋天,党中央派水电部部长钱正英,率领中央工作组到酒泉来调查灾情,驻在果园公社三大队(小坝沟村)。市医院派我去担任保健医生,每天和大队书记柴淑英陪同钱部长及工作人员走村串户,深入社员家中,调查灾情及生产生活情况,慰问病人。我们住在大队部,吃在公共食堂。当时我们都不知道钱大姐是国务院的高级干部,只觉得她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大干部的派头,对社员总是亲切关怀,嘘寒问暖。她的这种与群众同甘共苦的精神,使我们肃然起敬。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广大群众对度过困难有了信心。钱部长将调查的情况及时向中央作了汇报,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同年冬天召开了西北局兰州会议,紧急安排救灾工作。中央还派慰问团来酒泉,由新疆军区后勤部郝部长任团长,运来大量的面粉、葡萄糖粉、奶粉、蜂蜜、酥油及药品等。慰问团人员仍住在果园公社北沟大队院内,我又被派去任保健医生。每天和郝部长及同来的秘书、医生乘吉普车,早出晚归,赴金塔、酒泉农村慰问病员,发放慰问物资,检查救灾治病情况。病人们听到中央慰问团来了,又分到了面粉、奶粉、酥油等物品,都激动得泪流满面,有的跪下磕头,感谢党中央毛主席的救命之恩。
  酒泉市也成立了生产救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开展了抢救人命的工作。采取了杀畜保人,合理安排生活;劳逸结合,开放自由市场;组织机关厂矿办农场,生产自救;组织医务人员下乡抢救病人等措施。在城乡设立了临时病院173处,专署办公大楼也腾出一部分来作了病院,全力以赴地救治病人,抢救人命,使灾情、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市政府又派人到新疆、庆阳地区调运粮食。由于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关怀,加上生产自救,酒泉人民终于战胜了困难,度过了难关,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王敦朴,原系酒泉市卫生防疫站大夫,1997年病逝。)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委员会

本辑包括:政治军事、社会历史、编读往来栏目;并附有《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至十辑 分类总目录。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敦朴
相关人物
赵万才
相关人物
左德
相关人物
吴肇中
相关人物
李福
相关人物
耿占鳌
相关人物
钱正英
相关人物
柴淑英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金塔县医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城关镇
相关地名
兰州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