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传染病流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054
颗粒名称: 建国前传染病流行
分类号: K872
页数: 2
页码: 133-134
摘要: 酒泉及邻近县市是白喉流行的历史性疫源地,最早见记于东汉光和二年,至后大流行多次。特别是清同治年间,白喉病流行肆虐。此病先在左宗棠军中流行,继而在北崖头兵营蔓延,死亡惨重。已隐性感染的士卒逃到民间后,更导致白喉大流行,持续4年之久。死亡达患病人数的60-70%,且多为儿童和青壮年。至光绪卅一年(1905年),白喉流行面更广,波及酒泉城周新城、西坝、余新、鸳鸯、临水等地,病亡人数甚多。民国十八年(19……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文物

内容

酒泉及邻近县市是白喉流行的历史性疫源地,最早见记于东汉光和二年,至后大流行多次。特别是清同治年间,白喉病流行肆虐。此病先在左宗棠军中流行,继而在北崖头兵营蔓延,死亡惨重。已隐性感染的士卒逃到民间后,更导致白喉大流行,持续4年之久。死亡达患病人数的60-70%,且多为儿童和青壮年。至光绪卅一年(1905年),白喉流行面更广,波及酒泉城周新城、西坝、余新、鸳鸯、临水等地,病亡人数甚多。民国十八年(1929年),适逢大旱,田禾无收,乡民多以草根树皮充饥,饿殍横道,又遇白喉流行,延及总寨、临水、屯升、新城等20多个区、乡,死婴曝晒荒野,狗啃狼食无人掩埋,流行长达5年。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白喉又暴发流行,由于国民党“三马”(马步芳、马步青、马步康)以重兵追剿西路红军,百姓为避战乱,人群流动造成白喉传播,从城镇开始向农村蔓延,以三墩、铧尖、总寨、上坝、清水为最,疫情凶猛,直延至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死亡无计。1920—1928年,又逢饥荒,人体抵抗力下降,加之人畜共饮被污染的涝池水,致使伤寒流行肆虐。一人得病全家难免,故伤寒又称“窝子病气天花于1911年、1928年、1937年三次大流行,因缺医少药求医无门,生逃病死,疫区十室九空。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委员会

本辑包括:政治军事、社会历史、编读往来栏目;并附有《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至十辑 分类总目录。

阅读

相关人物

左宗棠
相关人物
步芳
相关人物
马步青
相关人物
马步康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