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国以来酒泉文物的维修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042
颗粒名称: 三、建国以来酒泉文物的维修保护
分类号: K872
页数: 7
页码: 126-132
摘要: 内容包括:(一)万里长城——嘉峪关的维修五年(1372年);(二)文殊山万佛洞的保护;(三)多次维修酒泉鼓楼;(四)集泉古庙的维修;(五)福禄城南门故址维修复原;(六)清真寺的维修;(七)丁家闸五号壁画墓加固;(八)西沟唐墓复原加固;(九)筹建古墓葬博物馆;(十)文物库房的修建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文物

内容

三、建国以来酒泉文物的维修保护(一)万里长城——嘉峪关的维修嘉峪关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始建于明洪武 五年(1372年)。起初有城无楼,正德二年(1507 年)又修起了东西两座城楼,重建玄帝庙、文昌阁、 关帝庙和仓房夷厂。嘉靖十八年至十九年间(1532— 1533年),先后增筑了关城南北之长城。清光绪元年 又补修了已残缺的长城。后来虽历经修缮,但至建 国前,西罗城楼早已被拆除,天桥也残损零落。东 西二楼仅存框架,棉扇棂窗七歪八扭。关帝庙、文 昌阁多处破损,游击府、关井亭也都颓落。1958年 国家两次拨款18万元,由酒泉市园林处负责一一作 了维修,使关城和近关南北长城得以较好的保存。 1972年移交嘉峪关市。
  (二)文殊山万佛洞的保护文殊山寺庙约建于东晋十六国前凉时代,兴盛 于唐代,经元、明、清以至民国年间均有修建。前 后山的峰头峦腰都有寺庙,总计约360多座,内藏洞窟18个,为酒泉八景之一的“西山古刹”。每年四月初一至初八都有盛大庙会,游客人山人海。东 晋前凉酒泉太守马岌的石壁铭,明代诗人程世绥,都 有诗吟及文殊山寺。建国后除委派人管理外,酒泉 县政府又投资在前山万佛洞等洞窟中,安装木门,上 了门锁,善加保护。1954年划交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山寺洞窟都还保存完整。1958年反宗教特权,庙宇 开始陆续拆毁。
  (三)多次维修酒泉鼓楼酒泉城内鼓楼,始建于东晋十六国前凉永乐年 间,本福禄县城东门,原名“谯楼明洪武二十八 年(1395年)扩建东城时,将其置于城中央,更名 鼓楼。清同治年间毁于兵火,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重修。民国年间多有改变。建国后公布为县级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1950年到1985年的30多年 中,先后大小粉饰维修过5次,耗资达50万元。其 中1954年和1959年的两次维修,主要是粉刷油漆、 添损补缺。第三次是1968年,这次除维修了被“文 化大革命''期间造反派作为据点时破坏的部分外,主 要是把它改建成“忠字楼“。“文革"结束后,毛主 席像搬往别处,恢复南北通道。
  1978年12月市博物馆成立后,于次年重新油 绘。由书法家郭炬补写,李兆平、陈能智、刘兴义制作镌刻“气壮雄关"大匾,重新悬挂。重新补书“东迎华岳”、“西达伊吾”、“南望祁连"、“北通沙 漠”和“云路先登”门额刻嵌原处。复制悬挂券洞 中心的八卦板;凿补砖座上腐蚀的破洞,铲除水泥 粉壁宣传栏。
  第五次是1985年的大规模维修,根据《文物保 护法》修旧如旧、“不改变原貌"的原则进行。
  维修经费采取了 “三点筹款法",县上拿了3万 元,地区给了 3万元,省文化厅补了 4万元,地区 外事办又向省旅游局要了4.6万元,合计筹资14.6万元。
  1985年4月全面开工维修。为排除渗水隐患, 用水泥加筑了高出地面的隔水墙,拆除了楼盖,重 新铺盖望板和覆瓦。扶正楹柱,补齐脊兽、风铃。拆 除玻璃门窗,复原为棉扇棂窗,所有线条、堂板、格 心、仔边、条环板、裙板、炭条、门枢,皆依原貌 制作。更换了回栏和部分眺望柱、楼板。对“文 革”中改建“忠字楼”时失火烧残的檩条也予以更换,脱椁大梁上加了铁件,恢复了四面开门的格局。 把倾斜裂缝的土坯楼壁改为砖壁,改二楼土坯墙为 板壁,以减轻负荷,更换了三楼板壁。楼顶敷设了 网状避雷器。整修了一楼平台和台阶。重砌了楼门, 恢复了有泡钉和门钵的门扇、门槛,补修了基座破洞、门楣。重砌了遭洪水而塌陷的基座东南角。全 楼彩绘改为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青绿彩。
  维修中,还将访寻得来的两幅光绪年间重修时 由肃州拔贡、书法家聂吉儒撰写的对联,分别由郭 垣、童德成补书镌刻,挂置一楼南北二门。其一曰: “嘉峪西临,气势偕雄关并峙;雪山南耸,叠障与檐 牙争排其二曰:“虽非近水楼台应先得月;直对 出关门户可以观人气维修工程竣工前,国家文物局顾问、古建专家、 高级工程师罗哲文来嘉峪关时,受省文物处委托,在 到鼓楼上对维修复原工作作了认真检查后,给予肯 定,并应邀题写了一幅长联。又将从新疆军区司令 部得来的1949年所摄酒泉鼓楼上“声震华夷"的大 木匾照片,经翻拍放大,由郭垣补书,李兆平、刘 兴义、陈能智镌刻悬挂。
  1985年11月25日维修竣工,省考古研究所古 建专家赵之祥以及县财政、文教、工程、公安、城 建等部门65人,进行了验收座谈,一致认为基本达 到了修旧如旧、“不改变原貌”的要求。省文物处也 发来了竣工贺电。
  (四)集泉古庙的维修位于铧尖乡集泉村的集泉庙,系清代建筑,保 存完好,1958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县财政拨款百元,由附近农民加固了即将倒塌的围墙。”文革“中被毁。
  (五)福禄城南门故址维修复原1964年,酒泉军分区内保存的一段古城墙局部 塌落,露出砖券城门一座。依其砖筑形式、砖材和 位置,判定为谢艾所筑“福禄城"南门故址,明代 扩建城垣、加宽城墙时,将此门包入夯土中。1988 年市财政拨款1.5万元,由冯明义负责予以维修复 原。城垛已无存,请省考古所赵之祥按唐代城制设 计为“凸”字形复筑。
  1994年,城建部门又在城门周围加筑了汉白玉 防护栏,酒泉又增加了一处历史文物景点。
  (六)清真寺的维修位在酒泉东关的清真寺,始建于民国五年至八 年,历史虽然不长,但建筑较好,继承清代建筑风 格,殿、厅、楼阁俱全,“文革"中部分毁除。1978 年由宣传站(文化三馆合并机构)接管后,找回了 桶扇门,砖铺了大殿地坪,维修了窗户和裂缝墙壁。 其后落实宗教政策中交清真寺管委会,近年回民集 资修建,又有较大恢复。
  1992年6月起,又对清真寺进行了大规模整 修,至1994年10月峻工。重建了仿明清建筑,高 达31米的宣礼楼,并重新修建了东(正)门,新建了二楼办公房舍和大门两侧厢房,开设了洗水房、商 店等服务设施,彻底改善了清真寺的条件,方便了 回民群众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
  (七)丁家闸五号壁画墓加固1977年7月20日发掘的丁家闸东晋十六国五 号壁画墓原地保存,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 年省文化厅拨款1.5万元加固。此后,省委常委、宣 传部部长吴坚来酒参观该墓后,即请文化厅拨款5 万元又进行加固。清除了墓道中的淤土,加筑了券 形墓道,埋设了照明线路,墓口加装了铁门,墓道 口修筑砖混房一间,复原了残缺坟堆,并聘请当地 农民杨兴国为长年保护员。1994年,又在墓旁修了 60平方米的接待室,1995年起对外开放参观。
  (八)西沟唐墓复原加固果园乡西沟村六组境内的三座唐墓和两座魏晋 画像砖墓,墓道都是露天开沟,墓顶均有大盗洞,有 的墓顶全毁或只存大半。1991、1994两年,筹资15 万元,对五座墓进行了复原加固:依残迹补修复原 了墓顶;加筑了券形墓道;各修了一间砖混房;通 上了照明线路;墓门口均装有铁门,聘请了长年保护员,1995年对外开放参观。
  (九)筹建古墓葬博物馆果园西沟村六组境内,先后发掘的6座不同类型的模印或彩绘画像砖墓,相距几十米到几百米之 间,又距丁家闸五号壁画墓甚近。时任市长的张克 勤提议在西沟筹建一处“古墓葬博物馆”,并得到省、 地文化行政和旅游部门的赞同。
  古墓葬博物馆以3万元购地15亩作为馆址, 1994年开始筹建。先以4.5万元筑起了围墙,以8万 元修起了陈列接待室,铺筑了通向墓葬博物馆的沥 青公路。包括先已复原加固的5座墓葬的购地经费, 支出已达36万元。其中:国家文物局拨6万元发掘 费,地区财政给2万元,地区旅游局给8万元,市 财政拨给11万元,社会捐资4.9万元,市工交局垫 支筑路费2万元。
  (十)文物库房的修建过去酒泉虽发掘文物一千多件,但没有文物专库,许多文物几易其地,残损毁坏丢失甚多。因此, 有的石碑、大型造像石塔被埋。
  1988年省文化厅拨专款3.5万元,按照省上设计的统一图纸,在博物馆院内修起了一座铁壁、铁 地的文物专库,使馆藏文物得到安全保管。1992年 自筹资金安装较先进报警设备,加强了安全防护设 施。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委员会

本辑包括:政治军事、社会历史、编读往来栏目;并附有《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至十辑 分类总目录。

阅读

相关人物

程世绥
相关人物
马岌
相关人物
李兆平
相关人物
陈能智
相关人物
刘兴义
相关人物
郭烜
相关人物
聂吉儒
相关人物
罗哲文
相关人物
冯明义
相关人物
赵之祥
相关人物
杨兴国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国家文物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嘉峪关市
相关地名
铧尖乡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嘉峪关
相关作品
长城
相关作品
万佛洞
相关作品
鼓楼
相关作品
集泉庙
相关作品
清真寺
相关作品
宣礼楼
相关作品

相关实物

文殊山
相关实物